第三節 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
一、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原因
以公有制為主體,從根本上來說,是由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決定的。生產資料所有制是生產關系的基礎,不同的生產資料所有制決定人們在生產中的地位及其相互關系。一種社會經濟制度與其他社會經濟制度的根本區別,就在于這種社會經濟制度的生產資料所有制的性質以及與之相聯系的生產資料與勞動者相互結合的方式。在社會主義社會,勞動者共同占有生產資料,因此,生產資料公有制以及與之相應的勞動者,作為生產資料的主人而與生產資料直接結合的方式,成為社會主義社會區別于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等社會的根本標志??梢?,社會主義制度是建立在生產資料公有制基礎上的,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之一。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這一性質決定了我們必須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沒有公有制就沒有社會主義,否定公有制就是否定社會主義。在公有制基礎上,勞動者在生產資料占有關系上處于平等的地位,由此決定了社會主義勞動者之間相互合作、互助互利的關系,相應的,全社會的勞動成果也必然在全體社會成員之間公平地分配、交換。可見,實行生產資料公有制,有利于實現社會主義生產,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并最終實現共產主義。
以公有制為主體,是適應社會化大生產的必然要求。社會主義生產是社會化大生產,這種社會化大生產以機器大工業為主要特征,是由社會分工和協作聯系起來的大規模的社會生產[1]。社會化大生產要求生產資料由社會上的勞動者共同使用,同時生產過程由以往的單個、孤立的個人勞動變為相互聯系的社會化生產過程,而勞動成果也由個人勞動的成果變為社會勞動者共同勞動的成果。歷史上,社會化大生產是伴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而出現的。但是,隨著社會化大生產的不斷發展,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私有制與社會化大生產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并引發了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由于實行生產資料公有制,人們的利益是一致的,可以在共同利益的基礎上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管理,大規模地實行勞動協作,因而能很好地適應并促進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
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公有制主體地位的實現形式
新中國成立后,我們對公有制主體地位實現形式的認識經歷了一個變化的過程。在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時期,我們曾經將“一大二公”看作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認為“一大二公”體現了人民公社的優越性,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在生產關系上的優越性,甚至把“一大二公”當作提前建成社會主義并逐步向共產主義過渡的最好組織形式。結果這些錯誤認識給社會主義實踐帶來了很多不利后果,直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這些認識才得以改變。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認真總結以往在所有制問題上的教訓,制定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方針,逐步消除所有制結構不合理對生產力的羈絆,出現了公有制實現形式多樣化和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局面。我們黨對公有制經濟的認識由此不斷深化,不斷發展。
黨的十三大對公有制經濟的多種形式進行了闡述,明確指出,除了全民所有制、集體所有制以外,還應發展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聯合建立的公有制企業,以及各地區、部門、企業互相參股等形式的公有制企業。也就是說,除了我們之前所熟悉的單一的全民所有制企業和集體所有制企業之外,公有制企業還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聯合建立的企業,以及各地區、部門、企業互相參股成立的公有制企業。
黨的十五大強調要全面認識公有制經濟的含義,并指出,公有制經濟不僅包括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還包括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對于公有制主體地位的實現形式,黨的十五大報告做出深刻闡釋:“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這是就全國而言,有的地方、有的產業可以有所差別。公有資產占優勢,要有量的優勢,更要注重質的提高。國有經濟起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要從戰略上調整國有經濟布局。對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國有經濟必須占支配地位。在其他領域,可以通過資產重組和結構調整,以加強重點,提高國有資產的整體質量。只要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國家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和競爭力得到增強,在這個前提下,國有經濟比重減少一些,不會影響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2]報告指出,公有制實現形式可以而且應當多樣化,一切反映社會化生產規律的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都可以大膽利用。要努力尋找能夠極大促進生產力發展的公有制實現形式。十五大對股份制進行了探索,認為股份制是現代企業的一種資本組織形式,有利于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有利于提高企業和資本的運作效率,資本主義可以用,社會主義也可以用。不能籠統地說股份制是公有還是私有,關鍵看控股權掌握在誰手中。國家和集體控股,具有明顯的公有性,有利于擴大公有資本的支配范圍,增強公有制的主體作用。十五大肯定了當時城鄉大量出現的多種多樣的股份合作制經濟,認為股份合作制經濟是改革中的新事物,要支持和引導,不斷總結經驗,使之逐步完善。對于勞動者的勞動聯合和勞動者的資本聯合為主的集體經濟,十五大強調對其要予以提倡和鼓勵。
在全面正確理解公有制主體地位的實現形式的基礎上,如何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成為增強公有制主體地位面臨的重要課題。在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下,國有資產的所有權、占有權、支配權和使用權都掌握在國家手中,由政府進行高度集中的管理,這也是與計劃經濟體制相適應的資產管理體制,其結果必然導致國有資產運營的低效率。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也必然要進行相應的改革,這是提高國有資產運營效率、確保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的必然要求,也是更好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推動公有制經濟以多種形式實現的迫切需要。為此,黨的十六大重點論述了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問題,強調繼續調整國有經濟的布局和結構、改革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是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重大任務。在堅持國家所有的前提下,十六大提出要從中央和地方兩個層面入手,推動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皣乙贫ǚ煞ㄒ?,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別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享有所有者權益,權利、義務和責任相統一,管資產和管人、管事相結合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關系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的大型國有企業、基礎設施和重要自然資源等,由中央政府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其他國有資產由地方政府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a href="#zhu3" id="zw3">[3]十六大還研究了國有企業改革問題,強調國有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進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別是國有制的多種有效實現形式,大力推進企業的體制、技術和管理創新。十六大確定的國有企業改革思路要體現為三個關鍵詞:混合所有制、公司制、競爭機制?!盎旌纤兄啤保褪浅龢O少數必須由國家獨資經營的企業外,其他企業積極推行股份制,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實行投資主體多元化,重要的企業由國家控股?!肮局啤保褪前凑宅F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國有大中型企業繼續實行規范的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競爭機制”,就是推進壟斷行業改革,積極引入競爭機制;通過市場和政策引導,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公司大企業集團,進一步放開搞活國有中小企業。對于集體企業改革,十六大明確指出將繼續支持和幫助多種形式的集體經濟的發展[4]。
為適應經濟不斷市場化發展的趨勢,進一步增強公有制經濟的活力,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強調要大力發展國有資本、集體資本和非公有資本等參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使股份制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這就充分肯定了股份制在吸引更多社會資本、擴大國有資本支配范圍、轉換國有企業經營機制、搞活國有經濟等方面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有力地回應了社會上對股份制的各種質疑。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還就如何加快調整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提出了要求,主要包括五個方面:(1)需要由國有資本控股的企業,應區別不同情況實行絕對控股或相對控股。(2)完善國有資本有進有退、合理流動的機制,進一步推動國有資本更多地投向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增強國有經濟的控制力。(3)其他行業和領域的國有企業,通過資產重組和結構調整,在市場公平競爭中優勝劣汰。(4)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公司大企業集團,繼續放開搞活國有中小企業。(5)以明晰產權為重點深化集體企業改革,發展多種形式的集體經濟。在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方面,該決定提出要建立健全國有資產管理和監督體制,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加快推進和完善壟斷行業改革。
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現代企業制度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礎,也是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黨的十七大對深化國有企業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提出了要求,指出要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優化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十七大還從資本和人事兩個方面對國有企業改革進行了探索。資本方面就是加強建設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和制度;人事方面就是推進國有企業人事制度改革,完善適合國有企業特點的領導人員管理辦法。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推行公有制多種實現形式,推動國有資本更多投入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就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進行了全面深刻的闡述。(1)完善產權保護制度,健全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2)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允許更多國有經濟和其他所有制經濟發展成為混合所有制經濟。(3)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以規范經營決策、資產保值增值、公平參與競爭、提高企業效率、增強企業活力、承擔社會責任為重點,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
“公有制主體地位不能動搖,國有經濟主導作用不能動搖,這是保證我國各族人民共享發展成果的制度性保證,也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堅持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保證?!?a href="#zhu5" id="zw5">[5]2015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和方法論進行第二十八次集體學習,習近平同志做重要講話,深入闡述了堅持公有制經濟主體地位的重要性,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公有制經濟發展進行了深刻總結,為新時代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提供了指南。
從統計數據來看,我國國有企業經營狀況良好。2016年末,國有企業資產總額1317174.5億元,同比增長9.7%。其中,中央企業資產總額694788.7億元,同比增長7.7%;地方國有企業資產總額622385.8億元,同比增長12%。全年國有企業營業總收入458978億元,同比增長2.6%。其中,中央企業276783.6億元,同比增長2%;地方國有企業182194.4億元,同比增長3.5%。全年國有企業利潤總額23157.8億元,同比增長1.7%。其中,中央企業15259.1億元,同比下降4.7%;地方國有企業7898.7億元,同比增長16.9%[6]。如表2-1、表2-2所示,在工業領域,2016年我國國有控股工業企業總資產近42萬億元,是1998年的5.6倍;利潤總額達1.2萬億元,是1998年的23.5倍[7]。這充分說明我國國有企業不斷做大做強,不僅實現了保值增值,而且成為社會主義經濟的重要支柱。
表2-1 按行業分國有控股工業企業主要指標(2016年)

續前表

表2-2 近年來國有控股工業企業主要指標

續前表

[1]翟泰豐.黨的基本路線知識全書.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4:197.
[2]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五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21.
[3]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19-20.
[4]同①20.
[5]習近平.立足我國國情和我國發展實踐 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華網,2015-11-24.
[6]2016年1—12月全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經濟運行情況.國務院國資委網,2017-01-26.
[7]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2017).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