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梁衡紅色經典散文選(增訂本)作者名: 梁衡本章字數: 745字更新時間: 2019-10-18 15:58:24
德勝樓記
1947年春三月,乍暖還寒。蔣介石突然進攻解放區,一時硝煙彌漫,烏云壓城。毛澤東與中央機關被迫撤離延安。彭德懷、習仲勛率西北野戰兵團與敵周旋。其時,國共雙方在陜北的兵力對比是24萬比2.5萬,大約10比1,形勢異常危急。毛化名李得勝,周恩來化名胡必成。得勝、必成,可知毛、周臨危不亂,成竹在胸。而百姓亦堅壁清野拒頑敵,簞食壺漿迎親人。隨之,毛、周運籌于后,彭、習拼殺于前。借黃土高原之深溝大壑,連布奇陣,四戰告捷。一年后,毛與中央東渡黃河,進駐西柏坡;再一年,橫掃全國,定都北京城。
毛澤東轉戰陜北,在佳縣先后轉移居住15個村莊,凡99天。在這里發布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中國土地法大綱》等重要文獻,指揮全局,扭轉乾坤。1947年,成為中國革命走向最后勝利之拐點。而時勢造英雄,毛澤東從1927年秋收起義、星火湘江,到1947年轉戰陜北、飲馬黃河,20年間,也從一介書生成長為一個偉大的軍事家和人民領袖。毛痛感黨和軍隊離不開人民,遂就地題詞:“站在最大多數勞動人民的一面”。2017年,當往事越70周年之際,佳縣于黃河西岸、高山之巔,修德勝樓一座,以記其事、壯其舉、思其理。
德勝者,得勝也,有德者勝。今登德勝樓,西眺昆侖,東望滄海,大河奔流,不舍晝夜。想3 000年青史,改朝換代,勝敗幾何。70年前蔣坐擁800萬大軍,四面出擊,其勢何兇,瞬間灰飛煙滅。而我于1947年大轉折之后,迅即建國,百廢俱興,前程似錦。誰料這之后又迭遭挫折,痛遇“文革”,教訓殊深。是知凡事,危則如履薄冰,慎心懷德,德而必勝;勝則縱情傲物,驕離民心,德失政亡。而今走偉大復興路,更知民為重。
德勝樓者,非記一人一事之勝,是記一黨一國之理。政德在民,民心是天。德存德失,載舟覆舟。高山峣峣,頂天柱地;大河滔滔,逝者如斯;往事歷歷,天地可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