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瑟琳家族
初次約會從瑞士的一個公園開始,僅僅是簡單的散散步,他們的浪漫之花在節約的前提下開始徐徐綻放。他們一個聊聊皮奧里亞什么樣,一個說說費城的故事。戴維斯知道了凱瑟琳父輩的故事。沃瑟曼家族有三個兄弟:約瑟夫、霍華德、伊薩克,其中約瑟夫·沃瑟曼是凱瑟琳的父親。1895年三兄弟在費城開了一家地毯工廠,不久之后又開了一家毛絨品公司。之后,二者合并為藝術織品公司,生產地毯,規模不小,占據了利哈伊的整個街區。這家公司于1925年上市。
約瑟夫·沃瑟曼是公司的主要決策人,他曾經在新墨西哥州有過零售經驗。他的哥哥伊薩克有個發明,可以在切割地毯時不損傷地毯的紋理。這項新技術使得沃瑟曼家族在同業中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他們可以在一臺織布機上同時生產兩塊地毯。他的弟弟霍華德死于梅毒,他拒絕了本可以查明早期病毒的沃瑟曼試驗(該名稱源于沃瑟曼家族一個德國遠親對科學的貢獻)。
伴隨著消費增長和機織地毯的繁榮,美國紡織業的股票大放異彩。
約瑟夫·沃瑟曼娶了伊迪絲·斯蒂克斯為妻,一位性格火辣的婦女參政論者,性格獨立,曾經與工人們一起游行反對丈夫的地毯廠。她的丈夫警告她:“如果他們得逞了,工廠就完蛋了!”伊迪絲對此毫不理睬,不過不是在床上。他們生了兩個兒子(其中一個夭折)和三個女兒,凱瑟琳是其中最小的一個。沃瑟曼對孩子的家庭教育還是受到了男性至上主義傳統的影響:男孩學商科,女孩學藝術、音樂以及如何找一個好丈夫。在當時那個年代,能干的女人們在博物館、醫院、學校、基金會、類似于學術機構的地方做些“女人們的工作”,她們不會涉及“男人們的工作”——任何與商業相關的事。
約瑟夫·沃瑟曼夫婦去了很多地方,最后在費城維薩肯大街6600號安了家,家中擺滿了精美的古董和具有異域風情的紀念品,見證了他們頻繁的、耗資不菲的周游世界的旅途。英國和意大利的家具,荷蘭和德國的畫作,菲拉·菲利皮諾·利皮、布龍齊諾、庚斯博羅等大師的作品,敘利亞的玻璃器皿,還有具有千年歷史的中國雕塑,這些都令來訪者大飽眼福。他們的足跡遍及歐洲,游歷了希臘和巴勒斯坦,并通過陸路走訪了蘇聯和東方。20世紀30年代,他們在中國買下了一座16世紀的廟宇,將所有構件拆分,打包運回了美國。這成為費城博物館東方廳里最引人注目的展品。
在一次歐洲旅行中,凱瑟琳不小心將墨水灑在了巴黎的一家豪華酒店的地毯上。在查看地毯標簽時,她父親發現這地毯就是自家的產品,于是他送了一塊地毯給酒店作為賠償。
戴維斯家族的財富在縮水,而沃瑟曼家族的財富卻由于新能量的注入而飆漲。與未來的女婿如出一轍的是,約瑟夫崇尚艱苦奮斗,討厭鋪張浪費。但他的妻子卻喜歡花錢,喜歡指使人。她在家中,有專職的司機、女仆和廚師忙里忙外,而提供這些奢侈生活的人,卻在外面擠公共汽車上下班,用棕色的袋子帶午飯。凱瑟琳的政治觀點與其母親一致(她母親是民主黨人,她父親是共和黨人),但她在生活節儉和勞工待遇方面的觀點卻與父親一致。
一年夏天,凱瑟琳應聘了一個工作,招聘的是“文學職位”,結果卻是上門推銷世界百科全書。“我媽媽反對這個工作,”凱瑟琳回憶道,“但我同意接受這個工作,只要他們不強迫我賣給我認識的人就行。我不想讓家人和朋友感到有壓力。”
世界百科全書的銷售工作使凱瑟琳走出了社區的小圈子。她制定了自己的銷售策略,這個策略在今天不再輕信的消費者看來,簡直不可忍受。她在街上叫住一群正在打棍球的男孩,問其中一個的名字和住址,那個男孩都告訴了她——那個年代,孩子們還沒有被教育拒絕與陌生人打交道。凱瑟琳找到了他的家,按響了門鈴。男孩的媽媽開了門(那個時候,媽媽一般是待在家里的),凱瑟琳做了自我介紹。“我來和你談談你兒子湯米。”她會提到孩子的名字,然后繼續下去。
“湯米現在怎么了?”媽媽一般會認為兒子又惹了禍。“他很不錯。”凱瑟琳說,然后聊起孩子的教育,接著會介紹世界百科全書對孩子的教育如何有用。完成介紹后,她離開,然后晚上再來。這時孩子的父親已經下班回家了。那個年代,家里所有的事情都是父親做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