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奧會項目及觀賽指南
- 李樹旺 張磊
- 1148字
- 2019-10-24 20:18:26
五、我國冬季冰雪運動的發展
1979年,中國奧委會恢復了在國際奧委會中的合法席位。1980年,中國代表隊首次參加在普萊西德湖舉行的第13屆冬奧會。1988年,中國女將李琰參加加拿大卡爾加里冬奧會,奪得女子短道速滑1 000米金牌、500米銅牌和1 500米銅牌,在冬奧會的賽場上第一次升起鮮艷的五星紅旗。當時短道速滑尚未成為冬奧會正式比賽項目,屬于表演項目。第19屆冬奧會2002年在美國鹽湖城舉行,我國運動員楊揚勇奪女子500米、1 000米短道速滑兩枚金牌,中國代表團在該項目上正式實現零的突破,五星紅旗正式在冬奧會的賽場上升起。在加拿大溫哥華冬奧會上,我國奧運健兒獲得了5金2銀4銅的歷史最好成績,在獎牌榜上居于第7位。2015年7月31日,北京成功獲得2022年第24屆冬奧會主辦權,北京成為世界上首座主辦夏季和冬季兩個奧運會的“雙奧”城市。
中國的冬奧發展歷程是我國冰雪運動發展和普及的真實寫照,也是競技性冰雪運動開展的必然結果。目前,我國冬奧會運動項目的競爭格局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在某些項目中競爭實力較強,但奪金面窄,整體實力較弱,冬奧會比賽項目在我國的發展和普及明顯不足。以2014年索契冬奧會為例,我國只參加了不到50個小項比賽,且冰上項目居多,占全部項目2/3的雪上項目參加得少而又少。北京成功申辦2022年冬奧會后,我國計劃開展雪車、雪橇兩個大項,還籌劃開展高山滑雪、自由式滑雪、單板滑雪、北歐兩項中的部分小項。按照2015年申辦冬奧會成功后的規劃,爭取到2018年時,小項開展數量超過冬奧會設項總數的90%。但這些項目在短時間內獲得全面發展的難度很大,只能希望在某些相對適合中國運動員身體特點的項目上有所突破。
中國冬奧會的沖金點仍然集中于冰上項目,“冰強雪弱”特點明顯。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已經形成了短道速滑、速度滑冰和花樣滑冰項目的強有力競爭優勢,但雪上項目依然薄弱。雪上項目是冬奧會項目的主項,金牌數占總數的70%,但這一項目卻是中國的短板。我國運動員在自由式滑雪和單板滑雪這些以技巧見長的項目上適應較快,近年來也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在越野滑雪、高山滑雪等基礎大項上很難闖入世界前20名。新增的一些雪上項目的小項,中國或尚未開展或剛剛起步,競爭力不足。
總體而言,冬奧會上我國女運動員的賽場成績好于男運動員的賽場成績。從歷屆冬奧會運動成績可以看出,我國女運動員的金牌數和獎牌數都勝于男運動員的,我國女子冰雪運動以發展快、項目多、實力強、潛力大的特點優于男子冰雪運動的發展。
從我國冬季項目的現實情況看,冬季項目開展地區少,項目基礎和人才資源絕大部分集中在黑龍江、吉林、解放軍部隊和東北的部分體育院校,形成了傳統的“長白山冰雪帶”。隨著北京成功申辦冬季奧運會,結合我國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戰略,必將形成“京張冰雪帶”與“長白山冰雪帶”相呼應的大格局,促進冰雪運動在華北、東北的開展并逐漸輻射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