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1.3 青銅器印象

1.青銅器概述

青銅器是指用紅銅加錫的一種合金,呈灰青色,所以稱青銅。其代表作見圖2—1至圖2—4。


圖2—1 青銅尊


圖2—2 青銅爵


圖2—3 青銅簋


圖2—4 青銅鐘

商代的青銅器組合是酒器的組合,以祭祀用器為主,具有宗教性質的意義。

周代的青銅器組合是重食器的組合,以禮器為主,具有人事的意義。

春秋戰國的青銅器組合是鐘鳴鼎食的組合,已失去了祭祀和禮器的特性,已面向生活日用器皿方面發展,增加了許多以實用為主的用品。

2.青銅器的制作工藝

青銅器的制作流程為塑模—制范—熔化合金—銅液澆注—冷卻加工。《荀子·強國篇》有“刑范正,金錫美,工冶巧,火齊得”的記載,說明了青銅器制造的幾個必備的條件。其中制范和熔鑄是關鍵環節。見圖2—5。

(1)制范。制范分“外范”和“內范”。“外范”制作是根據器形的塑模,使用泥或蠟等材料附著在模胎的表面,成為與模胎表面(包括凸出的紋飾)對應的陰型“外范”。“外范”可根據器形分為若干塊,然后再依附模胎內制成一個內范,最后將“內范”與“外范”固定,其間的空隙則是澆鑄的空間,即為青銅器形。商代制范有陶范法(泥模法),春秋戰國發明了蠟模法(失蠟法)。

(2)熔鑄。要將銅錫放入坩堝精煉后,才可倒入范模進行澆鑄。商代融化銅液的坩堝叫“將軍盔”,最大的一只能熔化十多斤銅。“后母戊鼎”全稱為“后母戊大方鼎”,澆鑄“后母戊鼎”需要80多個坩堝同時作業。如果加上制模、翻范和修飾及運輸和配料,所需要的人工隊伍非常龐大。


圖2—5 制范、熔鑄法

我國的傳統金屬工藝制作先有冷鍛法,后有熔鑄法。青銅制作工藝經過商周的渾鑄,春秋戰國的分鑄,以及焊接、鑲嵌和蠟模法等新技術、新方法的發展,使青銅器的式樣更加豐富多彩、玲瓏精巧。我國奴隸社會晚期的技藝已達到了歷史的最高水平。青銅工藝的制作經驗,為我國冶金工藝的發展提供了非常寶貴的科學依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拉特后旗| 弥勒县| 林甸县| 县级市| 湄潭县| 榆树市| 雷州市| 清流县| 黔江区| 呼图壁县| 高碑店市| 正阳县| 成安县| 哈尔滨市| 宜川县| 铁力市| 南城县| 白水县| 彭阳县| 伊通| 称多县| 靖边县| 于田县| 康定县| 丁青县| 锡林郭勒盟| 鄂托克前旗| 宁城县| 樟树市| 平南县| 醴陵市| 永康市| 吉林省| 格尔木市| 长沙县| 微博| 兴海县| 衡阳县| 浑源县| 碌曲县| 龙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