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古代社會調查故事
- 水延凱主編
- 1250字
- 2019-10-18 19:38:56
前言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蘇軾《題西林壁》)。對同一事物,人們的視角不同,觀感就會不同,結論也會不一樣。
同一個歷史傳說“堯舜禪讓”,從政治視角看,它反映了原始部落聯盟首領的民主推選、部落聯盟權力的和平轉移,體現了大公無私、任人唯賢的思想和做法。而從社會調查視角看,堯舜禪讓的意義在于:通過訪問調查、民主推薦發現接班人,通過多方實踐考察接班人,通過基層艱苦環境磨煉接班人,待考察、考驗合格后再正式任命接班人。堯舜禪讓的真諦在于:把訪問、觀察、實踐、考驗貫穿于處理接班人問題的全過程,從而為中華民族選拔、培養接班人創立了一個光輝榜樣。
同一篇歷史文獻《禹貢》,歷代學者對其著作性質存在著不同看法。有的認為,從篇名看,它是貢賦之法;有的認為,從內容看,它是地理文獻;有的甚至認為,它“是中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的國土綜合整治開發建設總體規劃”[1]。而從社會調查視角看,它是長期實地調查的結晶。因此,較全面的看法應該是:從著作目的看,它是一部“貢賦之法”;從主要內容看,它是一部“地理文獻”;從形成方法看,它是一部山川調查報告。在上古極其原始的條件下,做如此宏觀、如此深入的實地調查,在世界社會調查史上很可能是絕無僅有的。
同一個歷史人物蘇軾,從文藝方面看,他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畫家,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成就,可謂文壇耀眼巨星。從官場看,他24歲踏入仕途,40年間被貶謫3次,先后外放鳳翔、杭州、徐州、黃州、揚州、儋州等12地,可謂官場踉蹌過客。而從政績看,他無論是做地方官,還是當被貶謫的“戴罪”之人,每到一個地方總能為民眾解憂、為百姓造福;從社會調查視角看,他勤于調查研究,善于實地考察,敢于從實際出發做出正確決定,這是他總能解民倒懸、造福一方的重要原因。
同一個歷史故事“三顧茅廬”,人們一直把它作為禮賢下士的典范傳揚。而從社會調查視角分析,對人才的系統、深入調查,才是“三顧茅廬”的精髓(詳見本書《“三顧茅廬”的精髓》)。今天要正確選拔人才,既要學習劉備禮賢下士的謙恭態度,更要學習劉備對人才做系統、深入調查的精明做法。
中國歷史悠久,歷史傳說、歷史文獻、歷史人物、歷史故事浩如煙海,人們對其中的一些歷史傳說、文獻、人物、故事的意義及其評價,已經形成了相當統一、相當穩定的看法。然而,我在研究中國社會調查史的過程中發現,一旦從社會調查角度來審視這些歷史傳說、文獻、人物、故事,特別是研究他(它)們成功或失敗的原因,觀感就會大不相同,結論也會很不一樣。為了豐富和擴展對中國歷史傳說、文獻、人物、故事的理解,加深和提高對中國社會調查歷史的認知,宣傳和發揚中國歷史上實事求是的優良傳統,我們選擇了60個中國古代歷史傳說、文獻、人物或故事,力求從社會調查視角來概述和評析它們,不知是否正確、恰當?是否有價值、有意義?現把它呈現在廣大讀者面前,希望得到讀者、有關專家的批評和指教。
水延凱
2017年1月18日于美國圣路易斯
注釋
[1] 劉勝佳.《禹貢》——世界上最早的區域人文地理學著作.地理學報,1990,45(4).
- 譜寫中國夢江蘇新篇章:江蘇省決策咨詢研究基地成果報告匯編(2013)(上、下冊)
- 改革開放40年:上海100項首創案例
- 中國如何治理?通向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道路
- 潮起溫州思考錄: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
- 面向世界的話語自信:黨報構建新時代國家形象的理論與實務
- 新中國行政體制改革70年
- 農民的新命(修訂版)
- 治理什么樣的國家,怎樣治理國家?(英文)
- 整合與形塑:地方政務服務機構的運作機制:J市行政服務中心的個案考察(1997~2011)
- 深入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 海外中國學理論前沿:中國與世界(谷臻小簡·AI導讀版)
- 簡明中國政教關系史
- 疫情防控紀法監督保障手冊
- 國際合法性與大國崛起:中國視角
- 發展實踐論:實踐哲學視域的現代社會發展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