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云陽做出決定,暫停對圓環,人形流體物質及飛船的升級工作,七個人全力解析小立方表面的文字組合。
經過解析,兩兩組合的屬于武裝系統,三三組合的屬于科技系統,并且可以相互串聯解析出更多的科技資料。這些資料大部分都是記錄了當年四大頂尖文明的科技成果、黑惡勢力的頂尖技術及銀河系聯盟后期發展出來的高端科技匯總,從原理到實際應用都有詳細的記錄。
經過對比太一號現有的科技資料,剔除重復部分后剩余的科技成果依舊讓眾人驚嘆不已,例如一個倉庫大小的折疊空間裝置,內部擁有可以容納一個標準行星的空間,而且可以多個裝置串聯起來形成更大的空間用于存放物資,且相互不受干擾。原來鉑星文明的折疊空間必須使用不同空間頻率,否則會產生嚴重的干擾導致折疊空間紊亂,而且這種折疊裝置能耗更低!這個技術對于跨河系飛行來說非常重要。
護盾系統升級后可以抵御五個圓環的不間斷打擊,武器系統可以實現當年一炮打爆地球后的那種引力波動,而且影響范圍更大。就算是普通的火力攻擊也比當前太一號的主炮要強上三倍。而在相關記錄中,之前找到的的圓環武器在當年都不是主流配置,可想而知當年掃黑除惡的戰斗是有多么的激烈。
而四大頂尖文明對微觀操作方面的研究和理論更是讓眾人眼前一亮,這種操作如果實現后,太一號可以縮小到一個碳分子大小,并且可以屏蔽各種掃描探測,而這種微觀操作技術,理論上已經可以在原子層面進行操作,制造飛米級別的機器人!同時這種微觀技術已經運用到了護甲合金上,四大頂尖文明所使用的金屬都是改進后超級護甲合金!
還有幾個當年的理論,如果實現的話,可以讓太一號在宇宙中瞬間移動到銀河系的任何位置,超空間飛行速度最高可以達到300光年/小時。能源系統可以直接在普通空間中提取能源,而不局限于之前的必須在真空中提取能源,這樣就再也不會受到能源不足的影響,而充足的能源和材料科技是保證上述幾個理論進入實際應用的保證。
而其他頂尖技術還有很多,眾人商量后決定在當前銀河系文明科技程度上,根據解析出的科技,先最大限度改造太一號,七套戰甲,改造攻擊圓環及一些技術提升,避免受到高級生命的特殊關注,因為當前獵戶懸臂上,太一號的科技含量是有點高得離譜了。
而空間方面的科技,是大家重點關注的,因為大哥根據解析出來的資料提出了一個想法,既然太一號無法飛出去,那么是否可以考慮讓這個空間移動到需要到達的坐標空間,太一號飛回正常空間?而這個是有理論基礎的,就是之前解析出的瞬間移動技術。
其實這個瞬間移動技術,就是采用折疊原理,就像一張白紙的兩端的兩個點,從白紙面上走,非常耗時,但是如果把白紙折疊,兩個點直接接觸,然后就可以瞬間從一個點到達了另一個點。而這個技術,在獵戶懸臂及其他懸臂的探測結果表明,當前還沒有哪個文明可以使用,都是采用消除了時間膨脹的超光速引擎或者超空間引擎進行飛行。技術是有了,還有兩個問題急需解決,就是在這個空間中,無法得知是在獵戶懸臂的哪個具體位置,如果直接跳躍,沒有參考坐標,結果會有很多種,運氣差的話會直接從黑洞口出來。而且支持一次跳躍需要的能量非常大!而太一號上,由于材料限制目前還無法制造出直接從普通空間中提取能源的模塊!
“探測不到當前的坐標,不好跳躍啊”
“老板,敢不敢賭一把,按照我們之前戰斗的坐標進行跳躍?”
“這個風險太高了,再想想辦法”
“要不然我們直接跳躍到銀心常量的坐標去?”
“對啊,那個位置什么都沒有,我們可以直接在系統中輸入這個常量,先模擬試試能不能跳躍”
“等等,先再解析出來的數據中搜索下銀心常量,看看有沒有相關信息存在”
“對啊,怎么把這件事給忘了”
“…………”
最后在解析出來的數據中還真的找到了銀心常量的描述,這個常量是當年銀河系聯盟總部所在的位置坐標,這個總部是人工建造的一個圓形球體,科技含量非常高,可攻可守,最后這個坐標廣泛應用于當時的導航,加上銀河系外圍兩個附屬星系進行開發作為進軍仙女座星系和其他星系的橋頭堡后,再將兩個星系的坐標與銀河系中的數個脈沖星及黑洞作為參考后,組成了一個固定的導航系統。由于當年的銀心波動已經抹除了所有的痕跡,所以銀心常量換算為坐標后在星圖中是找不到對應的星體的。這個答案簡單得讓眾人哭笑不得……
輸入銀心常量坐標到改造后的引擎后并啟動后,瞬間太一號就出現在了銀心坐標處,而為了這次跳躍,太一號搬出了大量的水晶文明能源模塊,加上消耗了很多物資用于轉換為能量才完成了這次跳躍。而在這個坐標附近一光年內,真的是什么都找不到。而最后大哥發現,他們已經離開了正常空間將近20年!
“這個大掃除真的好徹底啊”
“不對,鉑星文明主星,地球,古文明和立方體文明都處于銀河系外圍,一個比一個靠近邊緣,而且都有所謂的遺跡存在,那就是說越靠近銀河系邊緣的,留下的痕跡就會越多,大哥,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
“好像是這樣,因為這個波動從銀心發出,理論上越靠近銀心的抹除的越干凈,上次我們搜集神話傳說,也是越靠近外圍的文明,傳說就越多。”
同步對玄派的觀測數據后得知,玄派已經元氣大傷,獵戶懸臂的反玄聯盟正在逐步推進,收復了大片失地,玄派依舊只能龜縮在幾個重要的星球進行防守。
“要不我們先去最外圍的兩個星系逛逛?然后回一趟地球和老鉑星考古?最后再去攻打老巢!”云陽說到。
大家對這個提議沒有任何異議,表示非常贊同。
由于物資消耗得太嚴重,太一號只能慢慢飛行,最后找了個資源比較豐富的無人星系,升級完空間折疊裝置后,就在附近幾個星系收集了各種大量的物資,然后通過升級后的超空間引擎首先跳躍到了大麥哲倫星系。
很快的,太一號就找到了兩個還有數據中心存在的遺跡,這兩個遺跡所在的星系本身資源就非常豐富,最后太一號選擇在這個遺跡進行升級。
“看來之前猜的沒錯,真是越到外面遺漏就越多”
“大哥和小雙留在這里對飛船進行升級規劃,小立方研究下數據中心資料,看看有沒有有用的信息存在,小蘿莉負責戰甲改造,我和小希駕駛英仙號到這個星系轉轉”
“好的,老板大人一路順風”
英仙號在大麥哲倫星系沒有發現任何星際文明存在,最高的文明等級處于石器時代,經過探測表明,這些石器時代的文明存在時間很久,一直沒有突破進入新的社會模式。而且智慧生物的DNA中都沒有四大頂尖文明的匹配項。整個大麥哲倫星系再也找不到其他遺跡存在。遺跡的數據中心,由于年代太過久遠,恢復的數據非常少,只有這個遺跡的大致情況說明,這個遺跡真的是為進軍仙女座星系而存在的前哨站點,負責對仙女座星系進行探測,但是探測數據已經不能恢復。
而在結合銀河聯盟科技后,大哥和小雙也拿出了測試飛船的設計,一個棱長100米的立方體飛船,取名測試號。如果這個設計成功的話,以后打算除了英仙號外,不再單獨建造飛船,只配置攻擊圓環和人形戰甲,他們給出的理由是新的空間折疊裝置可以滿足內部空間的需求,能量供給越高,空間越大!新飛船的體積小,機動性就更高同時也便于今后的升級。采用銀河聯盟的科技后,護盾和武器系統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而改進后的攻擊圓環和人形戰甲也已經能夠滿足快準穩狠的戰斗需求。平時利用擬態系統,可以將太一號偽裝成各種飛船外形,減少被關注的風險。
小蘿莉利用新的護甲合金技術,成功的對戰甲進行了升級,新的戰甲和和晶金戰甲一樣,沒有之前水晶戰甲和立方體戰甲那種浮夸的外表,外表簡潔流暢,戰斗靈活度比之前的更高,而且平時可以變成任何樣式的衣物穿著在體外或者變化成任何同體積物體外形,隨時可以進入戰斗狀態。升級了戰甲的護盾和能源系統,安裝了新的擬態系統和折疊空間模塊,不再給個人配備空間手鐲,戰甲自帶的空間口袋容量比之前的空間手鐲大上十倍。作戰系統采用銀河聯盟的戰斗操作模塊。主戰兵器依舊是霸王槍,并配備的單兵能量槍和多功能作戰匕首,更適合執行潛伏任務。
建造完新的飛船,在大麥哲倫星系搜刮了大量的物資進行儲備后,原太一號進入測試號的折疊空間港口中進行改造。測試號帶著太一號則飛向了小麥哲倫星系。
小麥哲倫星系和大麥哲倫星系一樣,也是只有兩個前哨的遺跡,負責對仙女座星系進行探測,小麥哲倫星系也沒有發現任何星際文明的存在,和大麥哲倫星系一樣,最高都是只有石器時代的文明,而且存在了很久都沒有突破。這讓眾人覺得有點不可思議,這兩個資源豐富的星系都不能誕生出星際文明,確實有點古怪。
最后眾人決定在小麥哲倫星系進行升級。之后再一路返回地球。
由于測試號建造完畢后就使用,而且是第一次建造立方體類型的飛船,采用了銀河聯盟開發的空間滑動引擎航行,即飛船引擎制造一個能量泡,將飛船包裹后,只要在任意方向施加相反的斥力場就可以在宇宙空間中進行滑動飛行,就像水中的氣泡一樣,機動性非常強。因為材料制造問題當前最高可以達到5倍光速,平時作為普通的飛行模式在宇宙中穿梭。在取消之前采用的無工質引擎推動系統后,飛船沒有明顯的上下左右區分,也沒有明顯的引擎部位,只保留入港輔助引擎。在航行到小麥哲倫星系的過程中得出了大量飛船運行的不良數據。最后眾人決定,重新結合前幾次飛船設計優點,重新設計和建造新的立方體太一號飛船。
參考了圓環的裝甲技術后,太一號分將為兩部分,外層平時就是一個武裝鎧甲的存在。,按照銀河聯盟的標準平時主要用于星際航行和中級以下的作戰需求,有獨立的能源、引擎、護盾及武器系統,也可以脫離出來單獨作戰,屬于第一道防線,出鏡率是最高的,所以科技含量不能超越之前的太一號太多。內層的太一號就是高級版的太一號,定位為之前的地球號級別,平時可以全面接管外部武裝鎧甲的日常操作和管理,在外部裝甲被打殘打爆后才會出現,所以科技含量相對較高,把能直接利用的銀河聯盟成熟科技都用到了內層太一號上,同時還增加了針對人形流體物質和純能量體攻擊的護盾系統。
在作戰狀態下,護盾系統依舊可以疊加,內外都配備有20層護盾,武裝鎧甲最外面一層護盾都可以輕松抵抗功能全開的圓環攻擊,同樣的,越到后面的護盾越耐揍,而在武裝鎧甲被打殘打爆后,內部的太一號才會出現,所以武裝鎧甲的護盾系統是第一個主要承受點。內部太一號的護盾和武器系統是第二道防線,相對來說要比外部裝甲要強很多,實在打不過就啟用瞬移系統直接跑路,然后啟動預留的自毀系統徹底湮滅掉外部裝甲,不給對方留下任何可以破解技術的機會。
新飛船重新規劃了各大功能區域,在原有的基礎上改進和增加了功能區域,如基礎功能區,負責飛船基礎功能的控制和使用,下設有能源中心,工程機器人中心,兵營及港口管理,物資存儲等等功能區,平時由飛船的智腦進行管理,眾人可以單獨臨時接管各大基礎功能區,戰時由眾人在艦橋全面接管飛船加智腦進行輔助。新設立了物資研發區取代之前的英仙號,由大哥、小立方和小雙負責,主要進行各種裝備和銀河聯盟科技的解析和研發。生活區主要針對眾人的生活設立,對每個人都開辟了獨立的生活空間,可以按照個人喜好和生活習慣對內部空間進行環境改造,甚至可以改造成一個獨立的生態循環系統。區域內繼續保留了植物園和肉食存儲區域,飛船內依舊不會養殖牲口提供肉食,由小蘿莉負責。飛船還設立了數據中心,將之前的分布式數據中心改造成綜合數據中心,全面管理和處理各類數據,由小希負責管理。云陽進行全面統籌管理。
所有的空港和兵營都在內部太一號上,內部武器系統比之前的太一號要高,作為壓箱底的保命飛船,一般情況下不會主動出擊。而這次,眾人一致同意在內層太一號內建立一個單獨的折疊空間,用于研發新的飛船和對應的技術,這艘飛船才是真正的保命船,所有的新技術都會第一時間用上,而且還配備了超級數據中心實時備份太一號上的所有數據和儲備物資存儲空間模塊,隨時可以安裝到新飛船內部,這個區域也是由云陽負責。本著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的原則,采用服役一艘,研發一艘的模式,徹底確保有生力量的存活。同樣的,這艘飛船一旦啟動離開太一號,太一號就會立刻啟動自毀程序,徹底湮滅在宇宙中。
所有的飛船,除外部裝甲外,都和上次一樣,運用了新的護甲合金,采用了3D打印船體模式,預留了改進型的七彩水晶生長通道和各類功能模塊插槽,而這次,七彩水晶也可以生長到了幾大主要功能模塊中,更加確保了功能模塊的穩定性和強度,同時也能吸收多余的能量波動保證功能模塊的安全運行。除此之外,升級改造后的英仙號得以保留,作為客串飛船存在。
太一號通過擬態系統,偽裝成一艘普通的星際探險船,一路飛向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