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坐也思君
- 凌寒而敗
- 介是錘錘
- 3021字
- 2019-10-22 23:05:34
皇權一行人還在桃花寺行宮里之時,宮里大小事務,還是讓蘇昭容打理的。后宮之中,周憐兒和蘇心二人分庭抗禮,火花味更濃過桃花寺行宮。
孫茜蓉雖然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但是祥嬪是個搞事的能手。
皇權前腳剛離宮,后腳祥嬪就攛掇蘇氏縮減后宮開支。
蘇心為人剛正有余,處事圓滑不足,并不善于心計。
祥嬪先是裝作痛心疾首的樣子,面見了蘇心。
“唉,妹妹,雖然皇朝國泰民安,可是宮中太過奢華,在百姓和儒家之士眼里,總是有些不好的?,F下陛下不在宮中,我們這些嬪妃更是沒有如此奢華的道理啊。”
“祥嬪說的有道理,只是如何縮減用度,倒是有待商榷的?!?
“妹妹,嬪妃雖然吃穿用度都有內務府供給,但是銀子是要留著打賞下人的。否則那是寸步難行的。所以,嬪妃用度上,倒是沒有消減的可能。何況若是消減嬪妃的吃穿用度,一來損了皇家顏面,二來嘛,會讓妹妹你在后宮樹敵,招人口舌?!毕閶暹@話說的情真意切,仿佛真的在為蘇氏著想一樣,蘇氏也是肉眼凡胎,哪里不能不感動異常?
“祥嬪說的有理,那依你看來,應該從何處下手呢?”
“妹妹可知道那奉圣夫人,客印月?”
“前朝熹宗的乳母?”
“正是,客氏原為定新縣侯巴兒之妻,姿色妖媚,為人狠毒殘忍、生性淫蕩。熹宗繼位后,賜婚客氏與宦官,使他們成為“對食”夫妻。她每一次出行,其排場都不亞于皇帝。出宮入宮,必定是清塵除道,香煙繚繞,“老祖太太千歲”呼聲震天。”
“可是本朝并未有這樣的事?!?
“可那些乳母的待遇,堪比宮內妃子。乳母雖然飲食有人照料,出行有人照顧皆是天經地義,可是現如今她們連出行都必乘轎攆,一日四餐,餐餐皆有廿四道菜,這樣榮寵……其實是委實不必的。何況那些個乳母,越是恃寵生嬌,家里人越是容易惹事生非。”
“確實如此。早年我在母家之時,阿爺也曾有此言,認為乳母過于得勢?!?
“妹妹不如下令將乳母餐食減半,十二道菜也是尋常人家只有接待貴客之時才有的禮儀了。本宮母家在蜀中,每逢紅白喜事,都是以“九大碗”之禮來待客的。”
“祥嬪言之有理,只是這樣雖然也是一大筆銀子,但是在宮中開銷看來,也是杯水車薪。”
“這當然也只是冰山一角了,只是本宮只有這一點想法,剩下的還是妹妹能者多勞,多多憂心吧。”
最后,蘇氏下了道命令,一方面,宮中乳母餐食每頓的菜品減半,另一方面,今年夏日,宮中嬪妃的蚊帳不用繡了花的。
雖然只是兩個小方面,可是也省了近千兩銀子。陳后也是很欣賞的,皇權也言:“孤為天下守財,豈可枉用。”
皇權回宮后,對蘇氏一頓贊揚,晉了蘇妃。
蘇氏也并非完全不在意身外物之人,自然也是有些高興的。當然,她也更加感激祥嬪了。
乳母們用度吃食排場小了,雖然也沒什么影響,但是未必沒有怨言。郭嫵倒是可以用打賞給補上,可是周憐兒和趙憶恬就氣的快不行了。
蘇氏靠著消減用度,不僅討了歡心還升了妃位,雖然是沒有封號,可是到底也是扶搖直上了。合著乳母的事,與她一個沒有孩子的人,自然是沒有影響了。
祥嬪自然是看準時機,在周憐兒面前口蜜腹劍的嘲諷一番。
“榮嬪妹妹啊,你看看這世道喲。那些個士人不耕不織,還能家境優渥,連帶著他們的女兒也能沾不少光。這些士人窮則奮發,舒則苛安,志氣消殆,寒酸味起,思之多多,顧慮重重,攀龍附鳳,做個謀士,不敢獨樹一幟,逐鹿中原,最不濟附個風雅,自我陶醉一番?!?
“祥嬪姐姐,說這些有的沒的,妹妹愚鈍,不知何意?!?
“妹妹啊,你好歹也生了公子景,現在他可是唯一的皇子,可是你看看蘇妃娘娘,既不得寵,也未能生育,還不是位列妃位?”
周憐兒不是蠢人,祥嬪既然搬弄是非,想來對蘇氏也有三分不爽,眼紅妒忌,既然如此,那就看誰忍得了。能忍得住的那個人,自然就是不用臟了自己的手之人。
周憐兒笑了笑,道:“祥嬪姐姐這樣說,難不成也看不慣麗妃娘娘?”
祥嬪挑了挑眉,“榮嬪妹妹玩笑了,麗妃娘娘,不是本宮這種庸俗之輩堪得妄想比擬的。本宮只是見公子景是陛下唯一的公子,怕有人踩著咱們往上爬呢。好心提醒妹妹而已?!?
“那就多謝姐姐好心了,只是公子景有太后庇護,本宮是不用憂心的。”周憐兒故意砸吧了眼,裝作無知的小白兔一樣。
“榮嬪妹妹啊,近來太后娘娘身子確實好了不少,回宮之時,后妃皆有疲憊之色,唯獨太后娘娘生氣勃勃,神采奕奕,面色紅潤。妹妹可知道是為何?”
“想來是陛下孝感動天吧,才能讓太后娘娘身體康健?!?
“妹妹本宮可是看見太后娘娘近日有抽吸鼻子的習慣,之前可是從未見過呢?!毕閶逡矊W著周憐兒的樣子,砸吧了眼睛,想要惡心她一下。
周憐兒聽到這話,瞪圓了眼,但還是很快就恢復冷靜,說道“是嗎?本宮未嘗發現呢,還是姐姐心細。本宮想要去看公子景,就不和祥嬪姐姐閑話家常了,妹妹先行告退。”
若說為何祥嬪能知道,下節自會分解。
上書房中,新任右相郭曉正奉皇權的命令,編寫整理《仁孝策》,收錄宣揚天下仁孝之事,以求讓百姓皆尊崇孝道。
而山東儒士蘇骸和江南才子史文二人,正為收錄之事爭的不可開交,二人據理力爭,凱凱而談。
史文先發制人,道:“干寶的《搜神記》中講述晉人王祥冬天為繼母在冰上捕魚,因孝名和功績被加官進爵,王祥隱居二十余年,后從溫縣縣令做到大司農、司空、太尉之事,感人肺腑,為何不能收錄成策?”
“《孝經·開宗明義》有言: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王祥為了繼母,臥冰求鯉雖然感人,但是傷及體膚,如何對得起生身父母?何況如此行為,委實不值得天下人效仿。”
“既是孝義,為何不能入冊?晉公子重耳流亡時,介子推曾經用割股肉為他充饑,后來重耳成了晉文公,許多舊臣找他爭功,介之推不滿這些人的舉動,回到綿山隱居,晉文公多次請不出,于是放火燒山,避他出山,但介子推寧死不出,和母親一起燒死的山上柳樹旁,并留下絕命詩: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如此丈夫行徑,忠君愛國,難到也是不孝?既然割肉是大義,為何王祥臥冰不可?”
“史侍郎,介之推忠于君主,自然是高于尋常孝義的。天下效仿介之推可行,難到天下可以效仿王祥嗎?史侍郎不要將二者混為一談才好?!?
右相見他二人爭論不休,但是也應該容許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所以就由得他二人去了。
只是讀書人啊,你罵他,他或許一笑置之,可是要是到了爭論上,就必然不會有絲毫退讓。
“史侍郎果然是習得一身南方的小家子氣,如此偏鉆牛角尖,又油鹽不進?!?
“難到不是蘇學士僅持一觀點而入嗎?蘇學士如此故步自封,豈不是真的打算以后靠侄女來爭取前途?”
“你……你……”
旁邊另一學士趕忙過來打圓場,“大家同在一個屋檐下,一同共事,都是為了報效陛下,就不要如此針鋒相對?!?
二人被眾人拉開,此事才作罷。
祥嬪在宮中,將此事學舌給了蘇妃。蘇妃聞言,也是面紅耳赤的。
“這史侍郎!若是不能以理服人,又何苦借本宮挖苦叔父!”
“蘇妃娘娘可息怒,做好自己又何畏人言呢?”
“祥嬪,你說的是。”
“原是本宮不該提這一嘴的,可是如今榮嬪有了身孕,本來應該是日日在宮里安心養胎的,因為公子景在太后宮中養著,這日日奔波,不僅操勞,也于禮數不合。”
蘇氏雖然不擅長心計,但是自己也是曾經將要為人母的人,所以倒是有幾分感同身受。便說:“終究榮嬪是愛子心切,何況做媳婦的,日日看望婆母,本來就是理所應當。我等又有什么資格置喙呢?”
祥嬪見沒有挑唆成功,倒是也不急,只是一如往常。
她啊,不能讓后宮閑著啊。不拿這些事煩擾皇權,可就讓皇權過得太舒坦了。何況,只要能給她一個機會,她定然……會讓皇權償命。
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