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為情
我們的童年少一段
應(yīng)該沒有人否認羅大佑的《童年》是首好歌,代言了我們曾經(jīng)懵懂、焦躁的時光。不過我們最早聽到的版本是成方圓唱的。高中畢業(yè)后,聽到羅大佑的專輯《之乎者也》才知道,這首歌足版有五段,成方圓的“引進”版本里少了一段歌詞。分析被刪的原因,主要問題應(yīng)該出在“隔壁班的女孩怎么還沒經(jīng)過我的窗前”這句上。被歌頌的純真,卻被禁,也是咄咄怪事。當初,一定有誰拿了主見閹割了這段人性,不知道他自己的兒孫后代發(fā)育是否健全,真的健康、平安如其所愿。
人有多大的能力就能做多大的蠢事。我們的童年就這樣少了一段。
高中時有個教歷史的女老師,雖已中年,仍可相見她年輕時的娟秀美麗,上課時偶爾扯開老遠。有次說到“駙馬”“招贅”的話題,老師很熱情地舉例,所有男生身臨其境。她說,比如你將來做木匠了,去某個達官老爺家干活,而他家的女兒看上你了,老爺拗不過寶貝閨女,哎,你就留了下來,成為東床快婿!我至今還記得起她說那一聲“哎”,是第二聲,拔高了聲調(diào)的,兩眼也同時放著光。仿佛告訴男同學們?nèi)松梢粤肀脔鑿剑呦蚬饷鳌?/p>
“這就是俗話里講的,倒插門!”老師補充。
在座男生們幾乎全都低頭笑而不敢出聲,那是一種集體難為情的壯觀景象。我敢說,男生們那一刻都是心旌動搖,喜悅盈滿的,未來的人生竟可能有逆向思維結(jié)出的碩果。“倒插門”,好生猛的說法。“東床”,天哪,袒軀陳體,花紅一片……我不敢再想下去。
難得那一天有老師把我們的生命放在歷史中嬉笑一說。
中國文化特別擅長的是不講清道明。這個聰明的民族喜歡意會、解讀,仿佛一切能在不著一字的狀態(tài)下穩(wěn)步運行。家長與孩子、老師與學生之間除了讀書的事,其他事是圍堵、限制,避而不談的。以前的小孩子想取得一點兒成長,簡直就是在悟道。什么都是內(nèi)里的翻江倒海,一切在暗中潛行。
當我發(fā)現(xiàn)胯下長出了稀薄的幼毛,心里驚惶至極:完了完了,這輩子都要暗做無恥之徒了嗎?跟自己說清這不是自己的人品問題,總要花上一段時間的。自己的創(chuàng)傷愈合之后,又會推己及人,是所謂淫邪。
當中學男生們把錄像機用毛毯包著,聚到某處去看成人片,出來后走在街上看誰都像光著身子,那樣渾噩的負罪感沒有辦法向這個世界告解,也沒有人去聽他的擰巴。
自來卷
男生寢室熄燈后常有夜聊。據(jù)說犯人夜晚也談?wù)撔栽掝},與作奸犯科鋃鐺入獄者的饑腸轆轆應(yīng)該有所不同,蒙昧學子的夜談要文氣許多,應(yīng)該是透著小心翼翼的懇切,那是黑暗中的懇談會。主要內(nèi)容是點評女生,傾訴暗戀,甚至意淫配對。獲得配給者在黑暗中咧嘴笑納,再咧著嘴入睡。
當時有個外系女生是學生會干部,會唱民歌,是個俏姐,頭發(fā)是自來卷。我們某天晚上決定懇談一下她。
既然自來卷,我們就猜其下體之毛到底是卷曲的還是直的。答案出來之前,還有人進行了分析聯(lián)想:比如,一個金發(fā)的人,其體毛斷然不可能是黑的吧!因為基因品種不可能有兩套性征。最后還煞有介事地決議:卷曲無疑!嗯,頭發(fā)卷則陰毛卷。這是令人得意的科學的推斷,讓人感覺這簡直是個每次在校園里與她擦肩而過時內(nèi)心可以暗爽的秘密。
大惑得解!
多年以后,在圖片看多了之后才明白,關(guān)于金發(fā)姑娘的推斷是對的。至于自來卷的推斷,其實也沒有錯,只不過是枉費了那一晚的心機—那一屋子精蟲上腦的文科少年在暗夜中并不擅長弄清曲直,答案也根本不用等到多年以后。在第二天清晨勇于低頭面對晨勃的自己就可以知道:
我們都是自來卷。

豐都的江灘上,一個男學生百無聊賴地游蕩,不知道是考試提早交了卷還是逃了課出來。他在我跟前停了停,手里的圓珠筆還在咔嗒咔嗒地按。似乎對我的相機感點兒興趣,我沒有問,反正在我擺弄相機的時候他沒有離我太遠。
公豬也有奶頭
小時候看的報紙雜志上,經(jīng)常有一些科學小知識、生活小常識之類的內(nèi)容。曾對“老母豬肉不能吃”的知識有點兒印象,指的大概是那些專門用來繁殖的、年老以后被淘汰了的母種豬的肉。文章大概是說母豬肉皮厚、纖維粗、營養(yǎng)差、口感不好,更嚴重的是母豬哺乳期間,會被使用大量的藥物,食其肉對小孩、孕婦健康影響很大。于是一邊在腦子里浮現(xiàn)豬媽媽躺在圈里,邊上圍攏著一圈小豬在拱奶的情景,一邊牢記這個知識點。后來也聽說過豬媽媽穿的是“雙排扣”衣服的戲謔,它的紐扣數(shù)量通常跟產(chǎn)仔量天然匹配,小豬崽們一仔一奶。
畢業(yè)后剛上班那會兒,由于是單身,吃飯總是湊合。特別是那時候每天練琴時間很長,如果再去買菜做飯會太耽誤時間。
有那么一天上午,我抽出時間出去買菜。順帶休息一下,給自己加個餐,除了素菜以外,還特地買了一長條的五花肉。
我興致勃勃地回去準備做午飯。剛打開塑料袋,我一下子驚了:那一條窄窄的的五花肉上,分明有“紐扣”!天哪,母豬肉!買的時候怎么沒注意呢,本來就沒啥錢,想著能改善一下伙食,為成天辛苦練琴的自己打個牙祭,不料上了奸商的當,真是痛心疾首,怒火中燒。
我站在陽臺上,把裝肉的塑料袋口扎緊,朝著遠處樓下的垃圾堆,把胳膊掄圓了扔出袋子。原來人在憤怒的時候,投擲能力也能發(fā)揮到最好,幾秒鐘之后,才聽到那袋肉的墜地之聲。它帶走了我的萬千懊悔,也讓我當時腦海中浮現(xiàn)了“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的勵志名句。
那天中午飯,我郁悶地繼續(xù)吃得很素很湊合。這種郁悶持續(xù)了好幾天,我對坑害窮人的人一直不能原諒,更何況是坑我。
好幾年后的一個夏天,我悶在屋里光著膀子練琴,直練得渾身是汗。就在我抄起毛巾擦汗時,就在毛巾滑過我汗?jié)竦姆屎裥乜跁r,我突然愣住了。
好像有什么不對。天哪,那塊帶紐扣的五花肉……
交誼舞會
上大學之后,有那么一兩年,迷上過跳交誼舞。
剛?cè)雽W時的周末,由學生會組織,請高年級的俏姐兒來教跳,三步四步,音樂是錄音機里的韓寶儀。開始是學姐帶著學弟跳,邊跳邊教。稍稍會了一點之后就可以帶著學姐跳。我記得那時的自己羞臊得幾乎屏息,臉熱心跳,低頭弓腰,不敢貼上近前的身體會向后收,肯定僵硬難看。被女生摟著和摟著女生都是平生第一次,這是開天辟地的事。
娛樂是安全的體驗。就像拳擊是合法的暴力,舞蹈是人類加工過的邊緣性行為,有強烈的暗示性,由兩性默許搭建而成。毫無道德負擔,卻又可以抵達輕浮造次的外圍,這真是人類的美好發(fā)明。身心兩利,足以讓人迅速上癮。想想都激動,以后的周末都可以在自發(fā)的鶯歌燕舞里度過,就要與她們你情我愿地共處美妙人間,世界就要轉(zhuǎn)起來了。這分明是長大的好已然來臨!
舞池,既是兩性小世界也是兩性小社會。男生都是窮紳士,攤開手掌伸向女生:“我可以請你跳支舞嗎?”女同學會愣一小下,再轉(zhuǎn)頭看一眼身邊的女伴,有點抱歉地先行一步的意思,女伴微笑,算是放行。遂才緩步迎上,步入舞池。
韓寶儀,我不會忘記,給我的青春提供了最早的甜和速度。《你瀟灑我漂亮》《粉紅色的回憶》《心心相映》……都是最初感受時間和距離相對論的背景音樂。男孩子開始琢磨與人相處之道,怎么表現(xiàn),如何競爭,怎樣把握。
微胖的女生后背上勒出的溝,與之共舞時觸到會被電了一下似的移開手,大家雖都若無其事,不過我也不信她不知道。諸多節(jié)制的觸碰中,有些什么在中和、消解,也漸漸意會了某些默契,熟悉了某個眼神,遐想著與誰更為登對。
也有性格火辣的女生班干部,舉止豪放,我鉆頭覓縫尋找舞伴的過程中常被她們截獲。“過來跟我跳舞!”在我發(fā)愣的當口,手已經(jīng)被扯著舉向空中。靦腆讓我被更加粗野地對待,人類搭建起來的含蓄優(yōu)雅會在女生的主動下化解如崩,實是無語。
舞場里,通常是男生比女生多。舞曲響起時,也有湊不成對的,不甘冷閑,于是出現(xiàn)男生與男生跳的景象,很是寒磣。也偶爾有女生跟女生在跳,讓人覺得浪費人手且同樣古怪。小時候看梁祝“十八相送”的戲,就發(fā)現(xiàn)那梁山伯明顯也是女演員扮的,這讓我很難入戲。
前段時間回顧老電影,又看到港片《監(jiān)獄風云》里周潤發(fā)與其他男犯人歡欣共舞的場景,忽而覺得跳舞這件事有一種很深的傷感在里面。又想起在學校時的舞會,趔趄?qū)W步、凝神屏息,個人的小小寰球剛剛開始轉(zhuǎn)動,無力飛旋。
那時的感傷是喜歡卻又匆匆避開的眼神,一次次攥起又不得不放開的手。
詞變
眼看著以前的一些詞很常用,后來經(jīng)歷了新的流行的沖擊,便消失了,或者意已偏轉(zhuǎn),指向另一概念或群體。比如大家都知道的,“小姐”“同志”早已不再指大戶千金和某主義下的同仁。這些偏轉(zhuǎn)的詞義,不知道在將來還能不能回得來。
在我們小的時候,說男子相貌好,風度翩翩,用的是一個意味清涼的詞“瀟灑”。瀟灑在風塵,孤單寂寞冷。如今會用“帥”,以前好像就沒有這個形容詞。不再被用來形容人美之后,“瀟灑”大概只剩下清閑、大方之意,這時候如果再強行用來說人樣貌,大概只能是說他長得不慌亂、慷慨、不保守……
“帥”字一出,一掃“瀟灑”的內(nèi)斂孤絕,出類拔萃感一下子就出來了。
看來,帥,就是活得難以隱蔽,一定程度上出人意表,起碼可以局地稱王。極端例子就是當年春晚上一炮而紅的費翔,那個瀟灑啊,不,帥到舉國沒有準備。自顧瀟灑看來是不行的,要被推舉出來當王。帥,有一種凌駕感,同樣形容男人美,帥比瀟灑多了些斗爭性。社會發(fā)展了,男人的心態(tài)變了。
“豐滿”,以前常用來形容女子“身體胖得適度好看”,而如今再這么說人,估計會當面打起來。勻稱之美在當世不流行了,瘦癟才最如意。豐滿在貧困年代還是褒義,如今美的標準改變了,女人們也變了。
那些帥久了的男人,終有一天也會頹居二線;瘦不動了的女人,也會悄然胖起來。這不也挺好嘛,只要看得開,可以安然重回瀟灑和豐滿。去過潮流高地,后來滑落坡底,發(fā)現(xiàn)完全可以重拾一些詞的本義,它們本來就是端端好詞。修改審美底線也許是出于無奈,但也是一個由虛妄回歸自然的正途。
以往的人說話、寫字還會常用到“相思”“渴望”“心上人”“難為情”……這些詞現(xiàn)如今蹤影難覓了。除卻胖瘦話題,人的內(nèi)心戲也不一樣了,莫非這個時代從外到內(nèi),情況都已生變?
我應(yīng)該是一個審美上比較傳統(tǒng)的人,樂見男人們是瀟灑的,女人們是豐滿的。女性朋友聽了未必高興,其實吧,在胖和瘦之間,我肯定會選比較難為情的那一個。

2006年,我第一次到了成都。清早來到人民公園,早點攤已經(jīng)擺好,還沒有顧客,大媽們已經(jīng)起舞翩躚,一派安逸的生活圖景。我對女人跟女人跳舞沒有意見,只是覺得小個子搬動大塊頭會有些累,這或許也是交誼舞鍛煉效果的一部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