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為什么要寫這本書?
“市場上的內衣琳瑯滿目,我要從哪里入手才能建立起一個完美的內衣櫥?”這是很多朋友問我的問題。當然,還有更多更細的問題,比如:
文胸的棉墊太厚,胸部一看就很假怎么辦?
買集中型的文胸,胸是更挺了,可肥肉也被擠出來了,怎么辦?
總是被鋼圈勒出一道深深的紅印,看著就痛,該怎么辦?
每次穿運動文胸,脖子都要抽筋了怎么辦?
找到喜歡、穿起來既輕松又舒服的文胸真的很困難嗎?
……
上面的很多問題都集中在文胸上。
其實,除了文胸,內衣包括的種類還有很多。
經常遇到一些女性朋友這樣向我提問:“我的內衣怎么那么不合適,你能不能……”根據她們的語境,我可以立刻明白她們說的內衣其實只是“文胸”。事實上,籠統地把文胸叫做“內衣”的人不在少數,這里面既包括普通消費者,也包括內衣銷售員、時尚雜志編輯,甚至我們內衣工作者。
也許是做了多年內衣設計師的緣故,我特別不能容忍有人把文胸叫做內衣,幾乎得了強迫癥,遇上誰這么說都想糾正。2016年我在某問吧開了一個專欄,有位提問者對于我的執著很是不滿。這讓我想起19世紀末美國華納醫生的經歷。他當年為糾正女性穿過于勒束的束胸衣,一邊行醫,一邊做巡回演講。可無論他怎么講,女性也不愿放棄這些傷害身體的束胸衣,于是他干脆自己設計了一款“健康胸衣”,并改行成立內衣公司,即后來美國最大的內衣公司沃納科集團(Warnaco Group)的前身。
我沒有華納醫生的魄力和勇氣,只能一遍一遍地提倡“欲立其身,先正其名”,只有先把概念搞清楚才能更好地談論“內衣”這個話題。
“內衣”一詞,工業領域常用的英文是“Intimate Apparel”,實際包括七種類型或至少五種,文胸和內褲只是其中的兩種,其他還有睡衣、家居服等。
這五或七種類型也可以簡化為兩種:一種叫“日內衣”,另一種叫“夜內衣”。這兩種足以概括內衣的全部種類,說法簡單、易懂,女性朋友們也比較容易接受和理解。
所謂日內衣(Daywear),是指白天穿在外衣下的內衣。包括文胸、內褲、調整型內衣、日內衣背心等,襪類也可以歸入日內衣。
所謂夜內衣(Nightwear),則是在以臥室為中心環境的非公共場所的穿著。比如家里既有公共區域也有私密環境,像客廳就是公共的,而臥室則是私密的。又比如在學生宿舍等起居處穿著的衣服等。包括睡衣和居家服。
羞于談論內衣的并非只有東方人,西方社會也曾有過尷尬于公開場合談論內衣的歷史。羞于談論,不外乎因為內衣與性有關。20世紀50年代,一位名叫弗雷德里克的美國人第一次在全國發行的男性和女性雜志上做內衣廣告,他借用香奈兒的那句名言——“時尚可以消逝,但風格永存”,打出了這樣一句內衣廣告—“時尚在變,但性永不過時(Sex never goes out of fashion)”。
“性”這個詞在當時還是說不得的話題,這句廣告語被很多人視為有傷風化。不過它也從此破了大忌,在那之后,談論女性內衣話題變成一件越來越酷的事情,誰敢談論誰就被認為很有個性。
說起來,內衣講究合體以體現女性曲線美,這也是在20世紀50年代才開始有的概念。雖然生產商已經開始生產合體內衣,但是女性并非一下子就接受了要選擇“合體內衣”的概念。說來也許你不信,直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女性才普遍具有了買“合體內衣”這一意識。換句話說,我們的祖母可能一輩子都沒穿戴過完全合體的文胸或者內褲。
內衣發展出今天這幾個明確的種類,經歷了漫長且復雜的過程。從燈籠開襠麻內褲到緊身彈力比基尼,從連體加吊襪帶的束腹衣到只遮蓋胸脯兩個小點的三角軟杯文胸,這近百年來走過的每一步都充滿艱辛。
我們一直說,一部內衣的發展史其實就是女性解放自己、尊重自己的歷史。所以,今天我們在談論文胸時,如果能坦率地使用“文胸”這個詞,其意義肯定大于是否使用了一個準確的詞。
現在,就讓我們開始了解內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