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尋美:攝影中的東方美學
- 青簡
- 953字
- 2019-09-20 15:01:19
自序:提燈尋影
莊子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我一向認為美是一種直覺,一種頓悟,是無法用文字去細細描摹的事物,就好像我們無法用雙手去摩挲天邊的明月,無法用語言去吟誦佛法的真諦一樣,提燈尋影,燈到影滅。所以當越來越多的朋友開始問我,如何拍攝出美的照片時,我總是無言以對,沉默久了,怕別人以為我敝帚自珍,只能硬著頭皮寫一些不成熟的經驗,以饗讀者。
這不是一本關于攝影技術的書,只能說這是一本教你怎么發現美、記錄美的書。我的照片多半沒有什么高深的技術含量,也曾被批評缺乏現實的意義與深刻的思想。反思之后,覺得也許是因為我以為這個世界上的萬物,本來已經呈現著太多的意義與思想,而我只需要關注美就可以了。
從一臺卡片機開始,到現在也不過是一機兩鏡最為常用,我遠非器材黨,更未經過系統的攝影知識學習,比不上科班出身的攝影師。即使在做后期處理時,也只做一些最基本的調整,秉承真實還原的準則。當然,這里的真實并不簡單地指原片的色彩、參數,更多的是我在拍攝那一刻真實的感覺與情緒。所以一直以來我所追求的,也許并不是照片的質感、色彩、構圖這些割裂的元素,而是整張照片所要表達的美。美在這里是一個廣義詞,整齊、鮮艷、明亮、清晰……是美;凌亂、素凈、黯淡、模糊……也是美。我們要學會欣賞不同意義上的美,關鍵在于了解美背后的淵源與文化,知道美之所以為美的原因。
古代漢語里有“美”和“學”這兩個字,卻沒有“美學”這一詞語。這表明古代中國對于美的思考尚未進入到一個系統的知識體系中去,同時也表明各種學科也沒有將美作為一個獨立的主題納入其中。但是,哲學在中國古代的發展與成熟卻達到了無可比擬的境界,無論哪種傳統藝術都不可避免地沾染甚至浸淫了中國古代哲學的氣息,而立足于傳統藝術的中國美學當然也不可幸免。“動靜”“有無”“曲直”“虛實”“疏密”“簡繁”……這些充滿了中國智慧的意象從哲人們的思想火花,一直燃沸了藝術家靈感的源泉,也或多或少地影響著我在攝影中的構圖、取景、用光……
在哲學中成長起來的東方美學,有著自己獨特的魅力,不管你喜不喜歡,她始終縈繞在我們身旁。攝影只是其中的微末一角。只希望這本書讀來,讓你覺得攝影中的美也是可以娓娓道來的,她那不再可望而不可及的微笑,也是可以欣賞甚至把玩的。
如果我有一盞燈,我會依然執著地用它去尋找我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