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聲潺潺,大樹下的世界仿佛被定格,靜謐中透著詩意的氣息。紫嫣抬手攏了一下被雨水淋濕的長發,她看著三個專注出神的小家伙無奈的笑了一下這才繪聲繪色的講道:“說在古時候有一個叫魯班的木匠,他每天都在院子里不停地砸刻著一塊大木頭。無論是刮大風啊還是下大雨啊!魯班都不會停下來。一轉眼就到了寒冷的冬天,又下起了大雪。可是魯班仍然在大雪中用斧頭砸刻著那塊大木頭。每天從他家門口路過的人們看到后都會嘲笑那個魯班木匠,有的人說魯班瘋了,有的人說他把好端端的一塊木頭給砸刻成了四不像,說它像公雞呢?可是又沒有翅膀,說它像大黃狗呢?可是它又長著一張像兔子的嘴巴。你們知道嗎?魯班木匠很堅強,他沒有害怕寒冷的冬天,他也沒有在乎別人說他是瘋子,終于有一天呀!魯班工匠把那塊四不像的大木頭給砸刻一只美麗的鳳凰。當曾經那些議論紛紛的人們在次路過魯班家門口的時候,那些人們都驚呆了,因為他們看到了在院子里曾經那塊四不像的大木頭竟然變成了一只美麗的鳳凰慢慢地飛上了天空。從此以后呢,魯班木匠的名字就傳開了。好了,小姑姑的故事給你們講完了,告訴小姑姑好不好聽啊”。
紫嫣看著三個不再哭鬧了的孩子又耐心地對他們說道:“知道小姑姑為什么給你們講這個故事聽嗎?你們要懂得向魯班那樣,學習他做一個堅強不怕吃苦的人,有志者事竟成,有一天呢你們也會變成一只只金鳳凰飛上天空去的,要學乖點好不好呀”。三個孩童看著紫嫣似懂非懂般的點了點頭,紫嫣看著他們點頭認真的勁兒,她情不自禁的笑了,她不知道他們是否真的能夠聽懂這個故事。
大槐樹旁邊的兄妹三人此時也都聽到了這個故事,尤其是蔣孝武更是歪著腦袋側著耳朵一字不漏的聽完了這個故事,甚至在他頭頂高高枝葉上,那滴滴成串的雨水早已滴落在頭頂上他都渾然不知。他在這一刻不知是在認真聽故事,還是在聽那個女孩柔美的聲音…。總之是聲聲入耳似天籟,余音繞梁久未散。
一陣狂風夾雜著暴雨突然向這棵大槐樹刮過來,大槐樹下的兄妹三人和紫嫣頓時間都轉過頭避起了這股狂風。就在蔣孝武扭過頭的一瞬間,他看到了同時也轉過頭來的紫嫣,他與她的目光不巧而遇撞在了一起,蔣孝武此刻的心是砰然跳動。他頓感心間一股熱血沸騰涌遍了全身。他是第一次在這么近的距離看清楚這個女孩,他看到了她那水汪汪的一雙大眼睛,看到了她那紅潤的臉蛋上還有兩個淺淺迷人的小酒窩。
大槐樹一旁的紫嫣此時更是心懷意亂,當她看到了蔣孝武那雙濃眉大眼時,她連忙不知所措的又轉回了頭,此時一陣大風夾雜著雨點正拍打在了她的臉龐上,紫嫣趕忙抬起一手捂住了臉龐,她的心中此刻砰砰的跳個不停,她頓覺兩耳面腮像炭火燃燒一樣的熾熱,因為她撞到了他那種說不清的眼神,撞的她直至心神迷亂。這片草地上的一見鐘情正是: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邂逅相遇,適我愿兮…。
辛兒在一旁看到了孝武哥和那個女孩相互對望的眼神后都有一種很不自然的神情,辛兒默默的也回過頭來,她的心中突然升起一種莫名的嫉妒感,她說不清自己為什么會有這種感覺…。他人笑靨映春光,我心猶自寒霜降。
臥龍坡上忽然而來的狂風暴雨在片刻功夫后又突然停住了,天空中只是稀淋淋的下著蒙蒙的細雨。兄妹三人和紫嫣走出大槐樹下卻又各自揣懷著心事向臥龍坡下兩邊的小鎮分道而走去……。道德經有言:“物壯則老”。事物過于強大就要走向衰朽,得意之時莫忘回頭之意。世事如浮云瞬息萬變,物極必反,循環往復。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
第 2章結尾語:
半生已過,才懂的人性其實是矛盾的,小氣與大方、怨懟與仁慈、憎恨與熱愛,是可以并存于同一顆心中的。人性并不是非黑即白,它曖昧又模糊。當然,它也沒有那么可怕,真誠中可能隱藏著偽善,邪惡中或許存留著溫良。只有真正的智者,才能夠保持清醒,從不糾結于事物本身,而是理解人性在去順應人性。只有悟透人性才不會有那么多的糾結,更少許了很多精神內耗。突然覺的只有被世俗沾染很多,最后才能活出通透的自己…。天道就是所謂的平衡法則:當某一個方面不足的時候,必然會與之相對應的方面出現多余。“識不足則多慮”,當一個人見識不足的時候,就會過度擔心很多事情,誠惶誠恐,沒有安全感。就好像楊絳的那句話:“你的問題在于想的太多,而書讀的太少。所以人們的焦慮往往是自己見識的淺薄造成的”。我個人覺的這句話如劍直入心肺而太過精準。再比如“智不足則多疑”,當一個人認知不足的時候,就會對很多沒見過的東西半信半疑,總是在懷疑一切而徘徊不前,因此也會錯過很多重大的機遇和人是人非。還有“度不足則多怨”,當一個人的度量和格局不夠的時候,看到的都是不公平,時間一長會導致自己內心的偏激,充滿憤恨和不滿,整天抱怨和哀嘆。更有“愛不足則多情”,當一個人內心缺乏關愛和理解的時候,往往就需要在另一個地方尋求補償,企圖找到讓另一個的愛承載自己的寄托,這不叫愛,這叫心理補償,也許你永遠都不知道自己內心真正的這種需求。只是填補空虛而已。掌控得當你也許會暫時順風順水,其若不然,也將是很多悲劇的根源。弘一法師有句話:人生忌圓滿,求缺才是安。也像老子在《道德經》中所言:“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太滿,反而意味著難,這災難,可能是貪嗔癡怨憎會招來的人禍,也可能是傷病痛水火土帶來的天災。要感謝生命中的那些“缺”,讓我們“忌圓滿”中,修出真,修出善,修出愛。要銘記這個“天機”:天道忌滿,人道忌全;上蒼不會把所有好牌——美貌、智慧、運氣、家世、名利、財富、坦途、順遂、平安、福報和圓滿——齊齊放到一個人手中。沒有圓滿的人生,只有你我殘缺的人生,在別人的眼里看似圓滿。大海上沒有不帶傷的船,每個人在成長中都經歷過不足為外人知道的隱痛與暗傷;各個圈層都有其隱秘的殘酷性,涉足其中方知兇險和暗涌;我們的身體從未忘記過我們遭受的傷害,總有一天它會以突然的反撲,提醒我們藏匿了什么創傷;這就是天道忌滿,人道忌全”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