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張蔭桓、翁同龢與戊戌年康有為進用之關(guān)系[1]

無論從政治史還是思想史的層面,近十多年來學界對康、梁及戊戌變法的研究都是比較充分的。茅海建教授近年的相關(guān)研究,在史料的發(fā)掘、梳理和史實的辨析方面,尤有值得關(guān)注的貢獻;[2]同時也出現(xiàn)了活躍的爭鳴與討論。[3]總體而言,隨著檔案文獻的深度利用,康、梁在政變后的“作偽”以及一些以訛傳訛的陳說得到了進一步的澄清。當然,這并不影響對有關(guān)問題的重新審視。

目前學界對康有為取得光緒帝賞識和信任的過程似乎并無太多異議。一般認為,康氏戊戌年的驟然進用雖與高燮曾、徐致靖、李端棻等官員向清廷保薦有關(guān),但是,戶部尚書、軍機大臣翁同龢的舉薦更為關(guān)鍵。對此,康、梁在政變后屢有申說,清廷上諭也言之鑿鑿;雖然翁氏在日記中極力否認,但大部分學者對其申辯并不同情(因日記曾有刪改)。因此,翁同龢“薦康”說幾乎得到學界的普遍認同。[4]但是,另有說法認為,真正向光緒帝舉薦康氏的并非翁氏,而是康有為的同鄉(xiāng)、戶部左侍郎、總理衙門大臣張蔭桓(號樵野);不能以政變后清廷有過張“非康黨”的上諭,就忽視對張、康關(guān)系的研究。對此,何炳棣先生在上世紀40年代就撰文指出,“翁、康關(guān)系如何先不論,蔭桓之薦有為,則無可疑者”,“蔭桓引有為戮力改革,實隱然為變法之領(lǐng)袖,非蔭桓之先啟沃君心,則變法之計不能遽入”。[5]到了90年代,隨著張氏戊戌日記稿本的披露,王貴忱、蘇晨、范耀登、李吉奎等再次論及張蔭桓與薦康的關(guān)系。[6]然而,或因翁氏“薦康”說的長期影響,學界對此說很少有積極的反應(yīng)。

康有為在戊戌年能夠得到光緒帝的賞識,究竟得益于翁的舉薦,還是張的推介,事關(guān)戊戌政局之機杼。這個問題值得重新考量。以往研究無論持翁氏“保康”之說,還是張氏“薦康”之論,大多以非此即彼的方式加以判斷和理解,難免各持一端。筆者以為,欲厘清這樁撲朔迷離的近代公案,必須重新梳理甲午到戊戌期間康、張、翁三人之間的真實關(guān)系;需要考慮到當事人后來推諉責任、竄改毀棄文獻、隱諱與夸大事實的種種傾向,以及政變前后清廷高層派系斗爭的政治背景等因素。概言之,翁氏“薦康”說的興起與張氏薦康史實的隱沒不彰,除了康、梁“作偽”的因素,還要從政變前后復(fù)雜的政治斗爭中去尋求答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肇庆市| 青田县| 克什克腾旗| 永仁县| 若尔盖县| 濉溪县| 富蕴县| 夏邑县| 凤翔县| 额尔古纳市| 凤翔县| 安国市| 当阳市| 平南县| 马公市| 曲沃县| 健康| 通州市| 颍上县| 读书| 易门县| 陵川县| 胶州市| 乐山市| 左云县| 镇安县| 永春县| 沾益县| 凯里市| 泸西县| 蓬溪县| 永川市| 翁源县| 常熟市| 延吉市| 宁明县| 云霄县| 南开区| 水城县| 呼玛县| 新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