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父正在發愁,就聽又有人在敲門,緊接著好些人走了進來,邊走邊有人喊:“鄒將軍,我們聽說陳兄弟回來了,正在你家,是真的嗎?”
鄒水跳出廳去說:“是在這里,你們快來吧。”
一人埋怨:“既是在這里,陳兄弟自己怎么不出來?”
小清緊張的站起來,她是女子的事在軍中還未公開,乍要攤牌總是有些為難。正難為情,那群人走了進來,見廳中除了鄒家父子外只有一個女子,微微奇怪,眾人見過鄒父后有人問道:“陳兄弟人呢?”
鄒水一指小清說:“就在那里。”
小清難為情的往前走了兩步,笑著對大家說:“我就是你們的陳兄弟,你們不識得我了?”
眾人一時無法接受,仔細打量,終于認了出來,轟然大笑起來,一人說:“陳兄弟,真有你的。”
又一人說:“現在哪還能叫陳兄弟,該叫陳姑娘了。”
一人看出了端倪又說:“不對,你剛回來就來鄒家,我們不久怕是要改口叫弟妹了吧。”
小清被說得又羞又喜,忙說:“好你個高大哥,居然敢開我的玩笑,瞧我明天不撕爛你的嘴。”眾人又是哄笑,小清心想未來公婆面前,自己總不好長時間與別的男人說笑,便沖大家一點頭,退出了廳門。
她站在廳外,一時不知該往哪里去,就聽老高在里面對鄒水說:“兄弟,可真有你的,那陳姑娘女扮男裝從軍,論軍功在咱們雁門郡那是頭一份,論武功咱們都不是對手,論軍職人家還是李將軍親兵,相貌品性都是一流,能花落你家你小子真是福氣,打光棍還打出好來了。”眾人又是哈哈大笑,小清聽了微微有些惱怒,心里不知為何卻更覺得甜滋滋的,鄒父聽了則又是一番唏噓,“這姑娘更是惹不起,她纏上了兒子,兒子恐怕是難以脫身的,不過看架勢,混小子壓根就不想脫身。”果然鄒水聽了這話,連忙吩咐家丁開酒席,要與大家一醉方休。
小清想與情郎好好敘話,誰知偏偏來了這幫兵*痞纏著鄒水,心中微覺不快,但是想到從此可以與鄒水兩廂廝守,倒也不在乎這一時,見鄒水與自己重逢如此高興,更是歡喜,心下倒也釋然,正在猶豫待會兒是另找地方歇息,還是到席中與戰友們把酒言歡,就聽大門又開,這次來的是郡守府的傳令兵,李牧傳令,所有軍官立即趕赴郡守府,有要事相商,不得有誤。如此一來,眾人酒席也顧不得吃了,連忙起身準備出發,小清也顧不得避嫌趕到廳中與大家匯合一同離開鄒家。
剛出門口就見又一傳令兵進了鄒府,小清心中一凜,知道這不是李牧的傳令兵,鄒水的大哥鄒佳這些年一直在燕趙邊境統兵,顯然這時也接到了將令,趙國這次怕是又要打大仗了,真不知道以現在的家底,還能不能撐得住。
眾將不敢怠慢,飛奔入郡守府,李牧已然升帳,見屬下迅速到齊,微微一笑,小清來得匆忙,沒來得及換回軍裝,帳中其他人認出她,也發出陣陣驚嘆,小清縱使膽壯,也再也不敢像之前那般理直氣壯,神采飛揚,只是偷偷躲在鄒水身后。李牧不由好笑,捋著胡子對她和鄒水說:“軍情緊急,打擾你們團聚了。”
眾將又是轟然,見主帥都打趣他們,便忍不住圍了過去,小清羞得滿臉通紅卻無處遁逃,有些相好的將領則抱住鄒水不停拍打,鄒水吃疼忍不住叫起來,小清見情郎吃虧情急之下一把推開他們,大聲叫道:“你們干什么,不許欺負他。”眾人更是起哄不已,鬧了好半會兒才消停下來,笑嘻嘻的看著二人。
鄒水站在原地直哼哼,小清已羞到了極點,她素知眾人都是行伍出身,說話不怎么講究,再鬧下去還不知道會說些什么,忙拱手對李牧大聲說:“自然是國事為重!”
眾人聽了馬上重新站好,就聽李牧說:“接到線報,匈奴大軍準備來襲。”
眾人一聽不是秦國來攻,頓時放下心來,老高大咧咧的說:“我倒是什么事,匈奴嘛,他們哪個月不來個一兩回?”
李牧微笑不語看著小清,小清一個激靈,忙說:“恐怕這次沒這么簡單,秦國從邯鄲撤軍,趙國剛松口氣,匈奴就聞著味兒來了,這次來的恐怕不是小數。”
李牧說:“確是如此,匈奴此次至少集結了五萬騎兵。”
眾人倒吸一口涼氣,小清接著說:“不是來打秋風的,秦國自己打不下去了,便與匈奴暗通消息,他們撤了改由匈奴來攻,這明顯是疲趙之計,只怕現下不只是匈奴,燕國、齊國恐怕也已經不安分起來了。”
李牧說:“正是,探子來報燕國也派了大軍壓境。”
鄒水急道:“這該如何是好?”
李牧說:“要只是兩面那還好說,這兩家還是敵得過的,最怕秦軍去而復返。”
小清皺著眉頭想了一下說:“難,一來秦國大將白起剛死,軍心恐不穩,二來白起一死,秦王缺少了一個制衡丞相張祿的人,對他來說最要緊的是穩定內政,未必能騰出手來,三來長平大戰,秦國也損失慘重,國內估計也都不想再戰了。”
李牧凝眉說:“你說得有理,趙國與魏楚兩國還在結盟狀態,防秦的事還可以借助兩國的力量,我們只需要對付匈奴和燕國就可以了。”
小清說:“李將軍,雁門郡能有多少兵馬可供調動?”
李牧低頭沉吟不語。
小清知他不愿吐露實情以免動搖軍心,不再催問。
半晌李牧抬起頭來說:“燕國方面不需要我們操心,我們只需要對付匈奴就可以了。”
小清眼睛一亮說:“是啊,趙燕邊境長年屯兵,自是有人抵擋,再說朝中畢竟還有一位百戰名將呢。”
眾人聽得云里霧里,卻插不上話,就聽小清又說:“此時大王怕是要重新起用廉將軍了。”
眾人聽了大喜,本來長平大戰,廉頗老成持重,如有他主持,趙軍本不應當慘敗如斯,可是趙王耳根子軟,居然聽信謠言臨陣換將,這才有了趙括冒失突進,慘遭圍殺。長平兵敗后,秦軍圍困邯鄲,李牧受匈奴牽制根本無暇馳援邯鄲,據傳趙國守城就是靠著廉頗,這才在魏楚兩國援助下成功逼退秦軍,現在秦軍退走,燕國來襲,廉將軍怕是要重新領兵出征了。
李牧說:“匈奴、燕國夾攻,匈奴目標只是劫掠騷擾,燕國卻是要攻城略地,因此匈奴之患只是疥癬之疾,無需過慮,我們的任務在于拖住他們,為廉將軍破敵爭取時間。以往匈奴來犯,我們據城而守也就罷了,可長平兵敗,趙國疲敝,須盡快恢復元氣,現在莊稼已經種下,若被搶去,于形勢實在不利,決不能再龜縮不出,需派出騎兵抵擋,御敵于國境之外。”
眾人情知主帥所言不虛,均凝立稱是,就聽李牧下令:“匈奴號稱五萬,那是算上了老弱婦孺,但兩三萬還是有的,我們全部守軍加起來雖不過三四千人,但都是經歷過大戰洗禮的精銳,當能以一當十,這次除留下五百人守城外,其余全部隨我出征,我們西征匈奴!明日正午,全軍出擊,請各自歸建準備吧。”
眾人見主帥決心已下,均領命外出,鄒水和小清卻被李牧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