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幸福快樂
- 心之密林
- 松餅紅茶
- 1211字
- 2019-10-08 16:52:23
陳曉琪又說道:“人最開始都不會跟外界環境博弈,但是不要逃避,要勇于挨打,因為也只有挨打的份,呵呵……逐漸學習反思,積累戰斗經驗,成長成熟的過程中,你就會發現不再一味被動挨打,一點點能還手了、敢對打了、還能主動出擊了。
要接受和習慣一生都會有各種各樣、各種程度的痛苦陪伴左右,而且痛苦還會根據你的能級難度上升。勇氣和膽量的最大用途就是面對痛苦!個人的命運、客觀現實環境、際遇、周圍的人和事等等,這些情況復雜多變,很多自己都決定不了,只能調整心態,理智冷靜地接受、適應、爭取改善。人的命運和所處的客觀環境都不是直線,而是區間,或多或少有余地供人改善,所以我們要盡力去為自己爭取。增強精神、心理抗力去抵御來自外界的不好影響,并努力成為正向高能量的人給周圍人帶來積極影響。與外界博弈的時候,有能力就抗爭,沒反抗能力就暫時隱忍接受,自我修煉,逐漸發展壯大,靜待機會爭取破局。
規避痛苦、化解痛苦都需要能力,還有資本,資本也是需要能力去爭取、運作的。金錢就是一種資本,金錢不僅跟快樂存在直接或間接的關系,在有效緩解和解決痛苦方面,也有著很大的效用。最直接的比喻,高鐵的二等座、一等座、商務座,飛機的經濟艙、商務艙、頭等艙,醫院住院部的多人間、四人間、二人間、單人間,以及學校師資水平、賓館酒店的房間、家庭住房的面積、服裝的面料、食材的品質等等,給人的體驗和感受是完全不一樣的。在各類痛苦中,窮苦是非常令人感到煎熬的,不用多么富有,僅僅是錢夠用就意味著少了很多痛苦。很多人不怕辛苦地努力生活、勞碌奔波,就是要避免貧窮,要平穩持續地在物質方面給與自己和家庭最最基本的保障和安全感。
很多人認為‘人來到世上就是為了受苦’,痛苦自然是少不了的,但是痛苦不是人生的全部,痛苦跟快樂之間也是可以兼容的,并不排斥,可以分類收納,不混淆。快樂的時候就專心享受快樂,別分著心還要惦記著痛苦。面對痛苦的時候,是可以分心去想想快樂的。
德國著名哲學家叔本華認為,幸福不可能從別處得到,只能求之于自身。一個人自身擁有越豐富,他對身外之物的需求也就越少,別人對他來說就越不重要。之所以會有‘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的感慨,就是因為過度在意外界客觀現實情況了,客觀很多時候會與主觀相悖,寄希望于外界來帶給你快樂基本上就是注定失望,偶爾有例外也是走運的小概率事件。
快樂幸福要自給自足,獲得成長和進步、把該做的事做好、獲取新知、思考有所得、克服了困難、解決了難題、取得成績、發展自己的愛好、實現了人生理想和價值、家人歡聚、感受生活和世界上美好的部分、適當享受娛樂消費……這些都是幸福和快樂的源泉,需要你自己不斷發現、探索和體驗。玩機械玩具的時候,不也是亮亮幸福快樂的時候么?
對媽媽來說,把工作做好、堅持學習、實現自我成長進步,和爸爸一起合作把家庭經營好,把亮亮照顧好,孝敬長輩,和朋友歡聚,有空看看書和電影,品嘗美食,購買心儀的服飾,這些都可以給我帶來各種各樣的快樂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