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閱前導語:關于撰寫“引言”的相關要求和思路

“引言”一般是指寫在文章或書籍前面的概述或感想,現代漢語中有時候亦指座談會、討論會、研討會的開場白。“引言”在不少專業書籍中又稱“緒論”、“前言”或“導論”。在學術論文中使用“引言”的多一些,本書的最終成形也是基于筆者前期數篇學術論文的進一步深化,最初寫的也是“引言”,第一章“閱前導語”也以這個名稱進行討論。

“引言”既然是寫在著述前面的內容,它出現的位置肯定就是學術論文或專著的第一部分。“引言”承擔開篇點題的功能,一般是以揭示研究對象的重要性、勾勒全書主要線索、突出研究新意等方式,引領讀者持續閱讀。同時,也因為是文章或書籍的第一部分,如果要求本科學生獨立構思完成的話,這一部分的撰寫要求恐怕會令他們陷入“萬事開頭難”的困局,不知如何下筆幾乎是一種無法避免的困惑。但是從這幾年筆者所在學院本科學生畢業論文的寫作實踐看,他們的普遍反饋卻是這一章的寫作難度比后面的章節要小。經過實際調查得知,原來不是大學生的寫作能力普遍很強,而是學校提供的畢業論文的模板已經給出了“引言”章節的基本框架:只要按照已經設計好的章節模板,進行相關內容的補充與替換就可以了,基本上不需要個人冥思苦想就可以“照貓畫虎”完成任務。從大學生初次涉獵科研的感性角度看,他們低估“引言”的寫作難度似乎是沒有問題的。但是畢業以后在實際科研工作中,或是就讀研究生后面對更加嚴格的論文撰寫要求,他們往往會意識到,沒有萬能的模板可供你一勞永逸地回避對“引言”寫作要求和難度的正確認識和掌握。從打好基礎、培養獨立解決學術問題能力的長遠眼光看,“引言”部分要寫得充實,可以在參考某些規范模板的基礎上,再根據研究的實際需要,調整、補充或者重新設計適合自己研究的形式和內容,以便在文獻首章充分展現個人研究的特色和新意。

現以本書“引言”為例,筆者分為四個小節進行具體闡述。

第一節“選題背景”。什么是選題背景?選題背景解釋的是為什么要對某個或若干問題進行研究,即某個或若干問題產生的背景是什么,所以有的文獻將選題背景一節歸結為“問題的提出”作為一個小論點進行論述。筆者認為,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領域,新出現的重大現實問題亟須分析、解釋和解決的需要,和相關理論知識應用、改進或發展、創新的需要,一般都是選題成立的基本背景。選題的“基本背景”的意思,不僅在于現實需要和理論探索往往是構成學術研究選題成立的基本方面,而且意味著只強調一個方面而忽視另一個方面也是不妥當的。原因在于,對于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而言,一個單純的理論問題不涉及任何現實因素,或一個單純的現實問題不涉及任何理論分析的情況都是極其罕見的。一個合格的有關畢業論文的哲學社科類選題,對高校大學生的學術能力要求一般是:要么應用所學過的理論知識去分析、解釋和解決現實問題,要么根據新的現實狀況去檢驗和發展新的理論。前者通常是對本科生畢業論文的普遍要求,后者通常是對研究生及以上畢業論文的更高要求。所以不能將兩者刻意割裂開來,而要努力發現和挖掘理論與現實相結合的重要研究意義。

第二節“研究新意和方法”,基本上屬于“引言”一章的固定要求內容,也是大學生畢業論文開題報告和常見科研項目申請書明確要求必須完成的“規定動作”。為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清楚,研究背景與研究意義的關系。筆者對此的理解是,研究背景決定研究意義,研究意義來源于研究背景;研究背景一般是指自然現象或社會歷史與現實的客觀存在,而研究意義則是根據個人、群體、國家或社會在某時期內特定的需要,經過研究者的抽象思維分析從而提煉出來的各種理論啟示或實際應用的價值。在搞清楚研究背景與研究意義的關系基礎上,再探索研究新意就顯得順理成章。一般而言,緊扣研究背景總結出來的研究意義才具有一定的新意。具體而言,從新的時代背景或學術(理論)研究改進的現實需要出發,闡述研究意義才會讓讀者認同,某選題具有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甚至迫切性與可行性都是客觀而真實的。道理是如此簡單,但落實到具體的各項研究也是一件較難完成的任務。本書的研究意義,也只是就理論改進的方面有一些新意,沒有做到面面俱到,主要通過三個方面體現:一是以軟權力理論的英文原版為原始參考資料;二是以提高邏輯推理的縝密性為新的起點;三是以提高歐盟研究外文資料的參考比重為亮點。之所以稱之為“研究新意”,是因為經過筆者的文獻梳理,發現在前人的研究中這三個方面的確屬于薄弱環節,那么包括筆者在內的后續研究就應該盡量彌補以往研究的不足,從而體現出一定的“新意”。由此可見,“新意”到底新不新,是相對而言的,不可能有絕對的模板用來照抄。新意把握的方向對不對,取決于對選題背景把握的精準程度以及對相關文獻是否有全面和深入的解讀。

筆者從這幾年所指導過的本科學生畢業論文的情況看,凡是下功夫搜集、認真閱讀較多相關文獻的同學,他們的研究意義及新意就寫得相對較好,因為他們梳理了前人研究的優勢與不足,就可以摸準后續研究的改進方向。而每年遇到的某些懶散的大學生,其論文參考的基礎——相關文獻的數量極少,而且還不怎么用心閱讀,自然就找不到后續研究的方向和新意,所以在闡述“研究新意”及論文后續的其他推進環節方面都顯得勉為其難。校方為了解決本科學生畢業論文參考文獻數量不足的問題,曾經出臺了畢業論文不少于8篇相關文獻引注的管理規定。這一措施的出臺,為指導老師提供了評判學生論文等級的一個依據,但也只能治標而難以治本。要想標本兼治,就需要后進的學生在端正學習態度的前提下按照規范學術的路子,扎扎實實做好對研究背景的了解和對相關文獻的整理和分析。當然對于本科學生而言,研究意義及新意只要求一般水平即可,過高要求也不現實。他們主要參照學術研究的路子,寫一篇能反映本專業所學理論和知識的較為規范的畢業論文就可以了。科研初學者在模仿起步階段,期望值不能過高,但是應該清楚寫研究意義及“研究新意”的基本思路,從某個方面說,這才是他們接受高等教育與停留在中學基礎教育階段的差別之一,也有利于長遠的學術發展。

另外,只看第二節“研究新意和方法”的標題可能會讓人誤解為要講“研究新意”和“研究新方法”,其實閱讀全文就能消除歧義,只是“研究新意”和“研究方法”而已。撰寫研究新意的注意事項,上文已經交代了。研究方法的選擇所遵循的思路與撰寫研究新意是基本一致的。研究方法要寫得既實用又規范,而且能夠吸引評審專家的眼球,就需要在前人的研究中找到方法方面的薄弱環節進行改善和突破。本書中的研究方法算不上有什么“新意”,筆者的看法是,方法好與壞的標準主要是適合、不適合的問題,而“新”與不“新”的方法之爭應當視具體情況辯證對待。在自然科學領域,推動科研進步的關鍵,主要在于依靠新技術手段的應用,突破原有研究方法的局限。但是在哲學社會科學范疇,趕時髦的“最新”研究方法,卻不一定適合所有的研究。另外,哲學社會科學的傳統研究方法在總體上比較雷同,提出讓人眼前一亮的新方法來,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目前國內的流行趨勢是,哲學特別是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迎合美國式的“定量研究”似乎已成為時代潮流。在筆者看來,適當借鑒一下數理統計的知識和工具,在分析邏輯上更加清晰嚴密,有助于哲學社會科學傳統研究方法的精確化和現代化。但是筆者不認同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無條件的“數理化”。試想一下,如果每一項哲學社會科學的研究都被神秘的模型和復雜公式所取代,而這些模型與公式在實驗室條件之外并不能如實地反映社會或歷史的真實情況,這種“研究新方法”真的可以揭示社會現象或歷史事實的本質和規律嗎?重溫由真實空難改編的美國電影《薩利機長》,就可以知道美國人崇尚科學但并不夸大實驗室數據和模型的作用,在數據模擬與復雜的社會事實之間的關系問題上美國人持非常謹慎的態度。

第三節“相關說明”,并不是所有“引言”的固定內容,但在本書中卻是有必要增加的。關于軟權力概念的首創者問題,如果不在“引言”中提早說明,安排在文中或末尾都不妥當。只有說清楚了,軟權力理論的具體參考人選才能確定下來。關于歐盟擴大次數的計算問題,原本不打算整理說明,可是發現學術界針對這一問題說法不一,因此本書需要在自然年說法和歐盟擴大性質標準之間做出取舍。行文中也曾打算以腳注的形式說明情況,可是嘗試這樣做后卻發現,腳注的字數太多了,該頁正文的空間被嚴重壓縮,在形式上不美觀,在內容上也顯得喧賓奪主,所以只能在“引言”中說明。關于歐盟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名稱問題,其實對于歐盟研究專家無須贅述,但是想到讀者萬千,也不全是相關專業專家,本著“你明白了,別人卻未必理解”的原則,還是應該站在普通讀者的角度耐心說明為好。所以凡是考慮到可能存在疑惑的地方,在“相關說明”中先一一言明,免得在正式行文中再生枝節。

第四節的“結構安排”,其實相當于本科畢業論文開題報告中的“主要內容”。寫出“主要內容”或“結構安排”來,既有利于讀者鳥瞰全書概況,也有利于作者在寫作過程中對照檢查全書各章節題目與正文具體內容的前后銜接。大約從2013級開始本院大四學生撰寫的畢業論文,長篇大論的越來越多了。而不少2013級之前的幾屆畢業生,由于在中小學階段的學習基礎不扎實,畢業論文連學校規定的最少字數都是掙扎拼湊出來的。相比較而言,2013級及以后入學的各年級大學生在生源素質(以高考錄取線逐年提高為根據)、教學(以參加“華文杯”的積極性及獲獎成果、中小學實習單位的積極評價為依據)、科研(以本科生立項項目和畢業生論文總體質量為參考)等各方面均出現了明顯的進步。有進步是好事,但是新的問題也隨之產生,在這些長篇大論的畢業論文之中,有一些出現了首尾不能呼應、內容斷裂甚至邏輯前后矛盾的問題。此類問題一經反查,就可以追溯到開題報告中的“主要內容”沒有寫好。為了避免產生這個問題,筆者會告訴學生,寫論文不管篇幅多大,應該始終緊扣開題報告中的內容提綱。遵循這個原則,無論是按照先后順序寫,還是有選擇性地跳躍寫,一般都不會出現文不對題的問題。文不對題或文章結構斷裂的畢業論文,查找問題根源后可以知道,寫作者早已把論文開題的事情遺忘了。既然開題報告已經在半年前“通過了”,很多寫作者認為想怎么寫就怎么寫,“結構安排”這樣統籌全篇的指導意識早就拋之腦后了。在實踐教研的基礎上總結經驗后,筆者就有充足的理由要求本科學生必須重視論文開題的重要性。開題不僅能解決選題是否合適的問題,也能確定較為合理的內容提綱及文章的整體結構。有了前期較為合理的結構安排,就不用擔心后期由于論文字數較多,畢業論文偏離主題或產生結構不合理的問題。所以,在“引言”中把進行合理的“結構安排”對大學生做科研的啟示就是,在準備開題報告或科研項目申請書時重視“主要內容”的規劃和引導作用,堅持這樣的好習慣對寫作和閱讀都大有裨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彰化市| 石屏县| 双辽市| 伊金霍洛旗| 南昌县| 会泽县| 天水市| 嘉兴市| 建宁县| 上栗县| 阿图什市| 德安县| 京山县| 新蔡县| 威远县| 恩施市| 奉节县| 电白县| 海安县| 涟水县| 合作市| 封丘县| 红河县| 安图县| 乐东| 图们市| 浪卡子县| 随州市| 宕昌县| 五莲县| 江城| 阿拉善左旗| 萨嘎县| 团风县| 祁东县| 哈密市| 南丹县| 连城县| 体育| 南丰县| 盈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