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在傳統中發展現代

靜林寄來書稿《地方金融治理的制度邏輯》,囑我寫序,讓我想起二十多年前我請老師寫序時的情景。當年,我拿著書稿請老師寫序,老師秒應。對靜林的托付,我自然沒有遲疑。老師們總以為在學生的成長中自己有一份責任,支持學生成長是自己應盡的義務。這,大概是中國的師生之道吧。

老師們都知道,大學是通行于世的現代教育制度的產物,而中國現代教育制度還是中國現代化痛苦進程的產物。在現代教育制度中,老師教書只是一份職業,學生是否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情,與老師無關;學生是否畢業,則是學校的事情,也與老師無關;老師的職責是教好書、做好科研。課程一旦教完,師生之間的關系便告結束;學生畢業走出校門,更與老師無關了。

如果中國現代教育制度是在零基礎上建立的,估計,對上面的角色劃分沒有異議,師生關系也應該是制度約定的樣子??墒聦嵤牵诓捎矛F代教育制度之前,中國已有兩千多年的師生關系史,早已形成了一套師生之間的行動規則?!敖滩粐?,師之惰”,“師生如父子”等等,讓老師對學生的許多責任與生俱來;反過來,學生對老師的特別尊敬也理所當然,師生關系儼然是中國社會秩序中最具有示范性的一部分。盡管現代教育制度在中國推行了一個多世紀,可靜林囑我寫序和我的承諾,一如我請老師寫序和老師的應允,我們似乎依然在踐行中國古老的師生之道,而不是遵循現代教育制度的崗位職責。同時我還相信,在我身上體現的師生之道在中國現代教育實踐中絕不是個案!

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也經歷了一百多年,許多事實告訴我們,傳統社會規則[1](social norms)并沒有因為市場化、工業化、全球化等的發展而完全代之以現代規則(rule by law)。許多傳統社會規則就像師生之道一樣,依然在維系著中國社會的延續,凝聚著社會的紐帶,塑造著社會的秩序。社會規則無處不在,新生事物的發展,大抵總離不開社會規則尤其是傳統社會的約束,這大概是戴維斯特別區分成文規則和行動規則的應有之義;[2]對中國社會的廣泛調研也讓我觀察到,越是地方社會,地方性知識[3]的生命力越頑強,對社會秩序的影響也越大。

《地方金融治理的制度邏輯》探討的正是這樣一種現象。在中國東南的越融市,私營經濟和民間金融有著悠久的歷史。依照現代市場制度邏輯,這是市場的事兒。如果發生擠兌或金融閉環的任何一類行動者“跑路”而使閉環斷裂進而給利益相關方帶來風險或損失,均可以依照市場規則和法治路徑(rule of law)尋求問題的解決,給各方一個說法,與地方政府和社會無關(irrelevant)??墒聦嵅⒎前凑帐袌鲋贫鹊睦硐脒壿嬙诎l展,而是在傳統社會邏輯與現代市場邏輯之間搖擺。在風險發生之后,為了挽回自己的損失,利益相關方除了尋求法律途徑依法辦事,在法制失效的情境下,也會運用地方性社會規則進行應對,包括圍堵政府,引發甚至制造局部性社會失序或動蕩。

在中國悠長的歷史教訓清單中,社會動蕩是每個行動者都會遭受損失的社會場景;在共識的社會邏輯中,社會動蕩是底線。觸及這個底線的事務便不再只是地方的事務,而是牽涉整體的社會事務,不僅受到地方社會規則的約束,更受到整體社會規則的約束。對越融市而言,在民間金融不斷觸發社會風險的前提下,地方政府試圖創新金融治理實踐,不僅是預防發生社會動蕩的地方性努力,也是上級政府甚至整體社會的要求和期待。在現代與傳統金融規則的交互作用中,方式之一是建立有政府背書的地方金融活動制度與機構(越融市民間借貸服務中心,以下簡稱服務中心),用現代金融制度和機制加強對金融活動的監管,防患于未然,把金融風險觸發社會風險的苗頭扼殺于源頭。

政府的設想是,借服務中心的殼把傳統民間金融活動中的利益糾葛引向現代市場治理。在這個進程中,政府的職責是為服務中心植入現代市場規則和治理機制,讓服務中心依法依規有序運營。有意思的是,事實再一次回到了戴維斯悖論,理想與事實之間總是存在無法填滿的距離。用流行的俗語說,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政府原本設想著,一旦植入進程結束,便可以全身退出服務中心,讓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事物發展演化卻是,即使植入進程已經完滿結束,政府不僅難以退出服務中心,甚至還卷入得更深,被迫介入具體糾紛的處置之中,讓看起來純粹是市場的事兒,至多也只是市場與社會之間的事務變成了“市場—社會—政府”之間的三角閉環互動,把一個地方社會的三個主要行動者都卷入到金融活動的調解與處置之中。政府不僅要和事,還要扮演“兜底者”的角色。其實,“政府兜底”現象不僅出現在越融市對金融活動的治理中,從中央到地方,對許多涉及社會的事務處置中,“政府兜底”現象非常普遍。[4]

在對越融市的實地調查中,靜林敏銳地覺察到這樣的現象不僅是地方金融治理的實踐問題,更是從地方金融治理出發,以小見大地理解和解釋中國社會治理的理論問題。在我看來,這一敏感,則觸及了一些理論的前沿。

過去的40年,是中國百年現代化進程中的第三次探索,是從計劃經濟、單位制、城鄉分割體制向市場經濟、國民社會、城鄉融合體制發展的探索。在這項歷史性的、規模最大的人類社會探索中,社會科學家們也進行了廣泛的努力。在社會學探討中的“國家與社會”和在經濟學研究中的“政府與市場”是通行于西方世界的基本理論框架,在面對如此重大的中國社會變遷中,這兩個框架成了兩把萬能鑰匙,不斷被應用于對中國現象的分析,幾乎沒有受到任何挑戰性的質疑;由這兩個分析框架產生的文獻真可謂汗牛充棟??墒?,正如靜林在對文獻的回顧中指出的,學者們忽視了政府與市場關系背后的社會基礎,特別是市場主體的反向作用對政府角色和行為的影響;較少關注對政府與市場主體互動的過程機制分析;較少明確地將政府與市場的關系納入社會情景中進行考察;較少關注政府與市場主體之間互動規則的形成和演變過程等,不一而足。

的確,在越融市金融治理的實踐中我們發現,社會學對服務中心的分析無法簡單地拋開市場尤其是市場化進程來討論國家與社會的互動。一如格蘭諾維特(2019)討論的,即使把金融活動放在社會中,也無法忽視社會規則尤其是地方性社會規則的影響來探討政府與市場,“政府—市場—社會”在服務中心的運營中天然地糾纏到了一起,形成了一個閉環。[5]在既有的研究中,絕大多數都從收益分配入手來探討“國家與社會”“政府與市場”之間的關系特征與互動機制,靜林則在他的著作中非常巧妙地選擇了一個切入點:風險轉化。如果說威廉姆森(2016)在探討組織治理中成功地植入了交易成本變量,讓組織治理幾乎成為統攝相關討論的總框架;[6]那么,我認為風險轉化視角似乎具有相似的潛力。

只是,挖掘其中的潛力需要基于以下幾個基礎。

第一,把“風險轉化”置于“政府—市場—社會”的閉環互動中。任何一方對風險的規避其實都以其他兩方行動者的合作為前提,這是社會事實,不只是思想實驗。在地方社會發展中,我們曾嘗試以三方行動邏輯的組合模式為話題,探討了三種類型的閉環互動,其中三方合作的閉環互動可以帶來社會福利最優。[7]靜林和我們的探討都說明,三方閉環互動不僅是地方性的,在一個急劇和快速變化的社會,它也是整體性的。對一個整體性社會現象的探討,如果忽視社會事實,至多只能獲得思想實驗的愉悅,而無法通過貢獻真知灼見來促進對社會對理解。

第二,把閉環互動放在互動發生的制度和社會環境之中。無論是我們曾經討論的閉環互動,還是在靜林的著作中,我們都可以發現,在互動發生的具體社會中,地方性社會規則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甚至直接與現代法治產生交互。大量事實表明,在一個有著深厚社會傳統的社會,制度變遷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在一夜之間轉換頻道,混合治理可能是一個階段,也可能是一個“新常態”。其實,社會規則的歷史性和傳承性已經很好地預示了市場規則、政府規則、社會規則之間必須妥協,否則,社會動蕩是哪一方都無法承受的風險之重。靜林探討的越融市金融治理邏輯是這個大邏輯最好的例證,其最重要的價值還在于把地方社會的上位規則即整體性政府規則的影響納入其中進行分析。

作為一個極好的也是前沿的起點,我相信靜林未來可努力的空間不可謂不大。其中,把社會規則作為理解人類在傳統基礎上發展現代的線索,或許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邱澤奇

2019年5月于皂君廟


[1] Sherif,M.,The Psychology of Social Norms(NewYork:Harper,1936);Lapinski,M.K.,Rimal,R.N.,“An Explication of Social Norms,” Communication Theory 15(2005):127-147.

[2] Davis,Kingsley,Human Society(Oxford,England:The Macmillan Co.,1949).

[3] 克利福德·格爾茨:《地方知識:闡釋人類學論文集》,楊德睿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

[4] 田先紅:《從維權到謀利——農民上訪行為邏輯變遷的一個解釋框架》,《開放時代》2010年第6期;韓志明:《能力短缺條件下的雙邊動員博弈——政府維穩與“公民鬧大”及其關系》,《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11年第6期;李婷婷,《“兜底”的調解者:轉型期中國沖突管理的迷局與邏輯》,《社會主義研究》2012年第2期;楊華:《“政府兜底”:當前農村社會沖突管理中的現象與邏輯》,《公共管理學報》2014年第2期。

[5] 馬克·格蘭諾維特:《社會與經濟:信任、權力與制度》,王水雄、羅家德譯,北京:中信出版集團,2019。

[6] 奧利弗·威廉姆森:《治理機制》,石爍譯,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6。

[7] 邱澤奇、邵敬:《鄉村社會秩序的新格局:三秩并行——以某地“鄉土人才職稱評定”為例》,《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5第5期;邱澤奇:《三秩歸一:電商發展形塑的鄉村秩序——菏澤市農村電商的案例分析》,《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8第1期;邱澤奇、李澄一:《三秩歸一與秩序分化——新產業觸發鄉村秩序變遷的邏輯》,《社會學評論》2019第2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沾化县| 囊谦县| 康平县| 井冈山市| 天祝| 罗源县| 仪陇县| 江达县| 田林县| 榆树市| 新密市| 师宗县| 武邑县| 姚安县| 吉木乃县| 潞城市| 镶黄旗| 牡丹江市| 乳山市| 淄博市| 搜索| 吴旗县| 重庆市| 永宁县| 随州市| 大荔县| 田东县| 民县| 广元市| 海兴县| 自治县| 祥云县| 敦煌市| 肇东市| 阿坝县| 彰化市| 合水县| 措美县| 霸州市| 长海县| 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