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哲學與思想研究(2017)
- 郭連友主編
- 1283字
- 2019-10-21 15:07:21
序
中華日本哲學會是全國性研究日本哲學、思想與文化的學術團體,自1981年成立以來,近四十年間積極開展日本哲學、思想與文化的研究,不僅每年召開學術年會,組織會員之間切磋交流學術成果,還隔年舉辦中日哲學論壇,加強中國、日本兩國哲學思想研究領域的學術交流,為我國日本哲學與思想、文化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
中華日本哲學會利用以書代刊形式出版會刊《日本哲學與思想研究》,集中展示會員的最新研究成果,本刊為第三期。令人欣喜的是本期會刊收錄的全部是原創論文,而且涌現出了一批優秀的青年學者,這說明中華日本哲學會欣欣向榮,后繼有人。
本期首先要感謝新竹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黃文宏教授把他翻譯的西田幾多郎代表作之一《我與汝》(第一、二章)在本刊首發,這將給中國的西田哲學研究提供新的文本,推動西田哲學研究的深入和發展。
關于日本近現代哲學研究,鄧習議的《廣松涉與“關系主義”的潛流》分析和揭示了廣松涉哲學的特點和性質,歐陽鈺芳《西谷啟治的“空”與海德格爾的“無”》致力于對東西方哲學的比較研究,李立業《井上圓了的中文譯著及其對近代中國思想啟蒙的影響》在文獻調查方面所下的功夫令人稱道,這些主題都是以往國內學界的空白或薄弱之處,三位青年學者的研究分別取得了重大突破。
在日本近代思想研究方面,朱坤容《人道與仁道:和辻哲郎倫理學中的儒學思想》在多年深耕的和辻哲郎研究領域又有了新的見解,常瀟琳《德富蘇峰早期的平民主義及其“轉向”》分析的視角非常獨到,仲玉花《朱執信對早期日本社會主義思潮的譯介》和劉玥揚《論唐納德·基恩的明治天皇印象》選題新穎,資料翔實,都是很有價值的探討。
關于日本近世思想的研究一向是我會研究成果比較集中的領域,本期也有陳化北《富永仲基的“誠之道”》、張淘《江戶時代的文章觀與“近世精神”》、劉瑩《“歸儒”何必“排佛”——藤原惺窩之“排佛”辨》、黨蓓蓓《對橫井小楠海防觀的考察》、陳毅立《自我與他者:親鸞的他力信仰》、賀雷《簡論幕藩體制在日本近代化轉型中的作用》、關雅泉《林羅山的朝鮮觀——以〈寄朝鮮國三官使〉為中心》、王茂林《寬政異學之禁新論——以松平定信為視角》多篇力作,分別對近世儒學、近世佛教、近代化轉型等熱點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闡述。
在日本文化研究方面,王鑫《日本“妖征型”妖怪與中國古代思想》和葉晶晶《試析中日對曜變天目的不同評價》以扎實的文獻學方法對日本的民俗學和茶道美學進行了梳理和研究。
本期特邀日本學者的研究范圍非常廣泛,涉及西田哲學和京都學派研究(田口茂《如其所是的實在:西田和田邊論現象與中介》)、近世思想研究(濱野靖一郎《日本德川時代的“禮”》)、政治思想研究(織田健志《長谷川如是閑的政治思想——“社會”與“日本”的探求》)到近代中日關系史研究(早川誠《石橋湛山的“對華和平構想”》)和日本國內民族政策研究(辻康夫《日本阿伊努民族政策的發展歷史》),視角獨特,很有創見,對我們是非常有益的啟發和借鑒。
本期會刊承蒙中華日本哲學會副會長郭連友教授大力支持,解決了出版資金問題,在此表示誠摯的感謝!
中華日本哲學會會長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 王青
2018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