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其他城市相關的研究

進入21世紀,有學者對電車業與城市發展的關系進行初探。如劉海巖指出,隨著20世紀初電車在通商口岸城市的出現,中國城市進入“電車時代”。天津電車通車路線覆蓋了五國租界和老城區,成為近代公共交通網絡的中心。電車的出現曾經引發激烈的社會抗議。最終,電車為市民所普遍接受,成為大眾化的交通工具,加快了城市人口和資本的空間流動,促進了近代天津城市空間的重構。[70]而李玉梅則以民國時期北京電車公司為研究個案,重點研究電車公司的創辦過程、經營狀況、職工生活狀況和勞動條件、兼營公共汽車及電車與人力車的矛盾等方面,探討該公司在北京城市公共交通近代化過程中的作用,并分析其緩慢發展的原因,從而透視出北京城市交通近代化的艱難歷程。[71]鮑成志從更為宏觀的角度論證電車等公共交通在近代中國的興起與發展、對城市發展的作用和城市生活的影響等,闡釋該業與近代城市的互動關系。[72]還有學者對近30年中國近代城市公共交通的研究現狀及未來趨勢做了一定的梳理與展望。[73]

關乎電車與其他交通工具的博弈情事,如王印煥以近代化過程中交通工具的矛盾視域,對電車和人力車作為民國城市新、舊兩種交通工具進行分析,并指出前者取代后者是歷史必然。[74]邱國盛則通過人力車與電車等機械公共交通的復雜關系,認為近代中國城市公共交通同整個城市早期現代化一樣,注定要經歷一個艱辛的特殊發展歷程。[75]進而,劉敬忠等重點分析民初北京電車與人力車的矛盾,認為兩者矛盾沖突的根源是交通工具進步與車夫生計艱難并存,緩解二者矛盾的關鍵是兼顧交通與民生。[76]然不可否認,迄至現時,關涉近代中國城市公共交通的研究成果更多傾注于公共汽車業的發展。[77]與此同時,對近代新式交通與區域變遷的研究,亦逐漸成為熱議話題。[78]

茲綜合之,回顧學術史,近一個世紀以來,本域相關研究已初見成效。然依拙見,仍存漏卮。其一,研究成果不足。迄今為止,學界關涉抗戰前上海城市電車事業的學術專著和研究論文,并不多見。這對于現藏于上海市檔案館的尚未深度挖掘的相關檔案史料而言,實屬缺憾。其二,論題過于寬泛。相關本題的現有成果,過分關注于近代上海公共交通系統的整體發展,而對近代上海都市形態影響極大且在公共交通中占主導地位的電車業,則較少專事論及,這亦為闕失。其三,研究缺乏深度。當前研究側重于公共交通對近代上海城市生活的影響,但對電車與城市道路、城市人口、城市管理等其他重要向度的研究,仍缺乏應有關切,進而使電車與城市社會的量化進程難以全面彰顯。既如此,本題深入研證,至為必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同心县| 子洲县| 邛崃市| 托里县| 平安县| 林州市| 房产| 蕉岭县| 西乌珠穆沁旗| 阳城县| 青州市| 龙井市| 澄城县| 赤峰市| 扎鲁特旗| 平武县| 彝良县| 吴忠市| 思南县| 察哈| 承德县| 青浦区| 丰镇市| 大埔县| 延津县| 陇南市| 墨竹工卡县| 沧源| 合作市| 芦山县| 苍溪县| 衡南县| 莒南县| 阳城县| 楚雄市| 双牌县| 威海市| 红桥区| 梧州市| 石柱| 皮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