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廣告中兒童的形象
在電視廣告中恰當地使用兒童形象及聲音,借助兒童純潔真實、可愛健康的形象,“提高產品的可信度和對目標消費者的吸引力”[22];兒童形象能“削弱人們對電視廣告的排斥心理”[23],容易“引發成年人一種普遍的愛心和親情”[24],契合中國人傳統家庭觀念,拓寬受眾領域;同時兒童“友情出演”或“客串”,可以大大地降低廣告的制作成本,因此兒童形象被廣泛運用到大量的廣告中。
但是人口總數中的兒童在媒體能見度很低,孩子們被認為是“被動的,脆弱的或潛在的受害者,孩子的權利很少被提及”[25]。
兒童的形象在被運用于廣告的過程中存在“歪曲化、危險化、成人化等誤區”[26],廣告中的兒童形象往往存在早熟現象,容易使兒童形成錯誤的觀念意識,對兒童產生潛移默化的不良影響,不利于兒童自身人格的發展。有研究表明,兒童在廣告中主要扮演著代言人的角色,他們在廣告中扮演闖入成人世界的“小大人”“物欲熏天的小惡魔、顛覆傳統的不孝子、逃避現實的膽小鬼,廣告中的兒童將攀比和霸道、嫉妒和撒嬌的正常化”[27]。83%的食品和飲料的兒童節目中的廣告時間,都是“健康飲食指導演員和流行的兒童人物代言”[28],濫用兒童形象會“強化所有兒童的脆弱性”[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