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奮進·再出發:40人話嘉定改革開放40年
- 上海市嘉定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嘉定報社
- 3516字
- 2019-10-18 16:41:39
鄉鎮企業上市第一股的誕生和轉型
20世紀90年代初,在很多嘉定老百姓剛開始認識什么是“股票”時,嘉定就有一群“吃螃蟹”的人,著手研究企業改制,向上市國有企業取經,最終促使嘉寶公司成為全國第一家上市的鄉鎮企業。時任嘉寶公司董事長的葉祖成,就是“吃螃蟹”者。
如今,與經濟研究打了半輩子交道的葉祖成,已是米壽之年,但每天在電腦上看股票K線圖,依舊是他的功課之一。在他看來,于個人而言,股票能讓個體參與到更寬廣的市場經濟大潮之中。
顧佳蘭 孫紅良/文 秦逸超/攝
人物檔案
葉祖成,1931年生于嘉定鎮。曾任中共嘉定縣委辦公室副主任、主任,兼任中共嘉定縣委農村工作部部長、政策研究室主任,為嘉定縣經濟學會會長、中共嘉定縣委調研員。1989年起任嘉定經濟研究所(1993年更名嘉定區域經濟研究所)所長,兼任嘉寶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葉祖成
嘉寶集團大廈
強強聯合,走“光明之路”
20世紀70年代初,嘉定縣抓住市屬工業逐步轉移到郊縣生產的有利時機,承接了上海市儀表局下屬的電光源資產,先后投資興建了上海市團結燈泡廠(后更名為上海市聯合燈泡廠)、上海市光明燈頭廠和上海市南翔燈泡廠,開啟了“光明”產業。
1978年后,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這些企業狠抓產品質量,積極開拓市場,取得了驕人業績。20世紀80年代后期,南翔又投資興建了上海市南翔燈泡一廠(后更名為上海市申華燈泡廠)。1989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嘉定年產燈頭6.4億只,占全國總產量的三分之一;年產燈泡1.63億只、日光燈320萬只,占全國總產量的8.2%;年產值達到1.16億元。
在電光源行業一片繁榮之下,時任嘉定經濟研究所所長的葉祖成,看到了問題:聯合、南翔、申華三廠生產的產品都是燈泡,同業競爭激烈。“我去廣東佛山考察,當地原本也分散了很多燈泡、燈頭廠,聯合之后,規模效應明顯,競爭力大大加強。我就想,為什么我們不能這么做呢?”
葉祖成回來之后,就開始著手開展電光源行業聯合問題的可行性研究,幾個月時間內,他走訪了各個鄉鎮及廠家,最終于當年8月形成調研報告,提交給上級領導。“領導看了后說,老葉,你去做吧!”葉祖成得到“尚方寶劍”,在地方政府協調下,當年10月,四家燈廠聯合組成了資產一體化的集體所有制性質的經濟實體——上海嘉寶照明電器公司,一舉成為國內最大的電光源生產和出口基地。葉祖成兼任董事長。
“別看幾個廠聯合用的時間不長,其中的波折也不少。”葉祖成回憶道,當時,幾家燈廠廠長都有顧慮,怕聯合之后,每年的分紅、勞動力安排等利益會受損。“我伲不愁銷量,效益也好,為啥要合并?”這是當時的廠長們共同的疑慮。但是,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鄉鎮企業轉型刻不容緩,規模化生產、專業化分工、開發新產品、吸引人才、資金集聚,哪一項都不是一家廠“單打獨斗”就能實現的。
電光源企業的聯合,是潮流所驅,隨著葉祖成的一次次上門拜訪,廠長們既有的思想觀念漸漸被打破,4家燈廠的聯合很快步入正軌。“嘉寶這個名字,是電光源協會出的主意,‘嘉寶嘉寶嘉定之寶’,公司名字就這么定了下來。”葉祖成說。
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嘉寶公司的確是“嘉定之寶”:當時公司有職工1萬余人,年產燈泡4.6億只,規格有60多種;年產燈頭13億只,國內市場份額分別占15%和40%,均居全國第一位。燈頭連續九次被評為全國同行業燈頭測試評比第一,“聯合”牌和“滬”字牌普通照明燈泡均被評為國家輕工業部、上海市優質產品和名牌產品,并榮獲北京第二屆國際博覽會金獎,在同行業中頗具影響力。
改制上市,摸石頭過河
20世紀90年代初,正是中國資本市場的初創期和萌芽期。1990年12月,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時,掛牌股票僅有申華電工、豫園商城、飛樂股份、真空電子、浙江鳳凰、飛樂音響、愛使電子、延中實業等8只(俗稱“老八股”)。嘉寶公司成立后,也成為探路資本市場的先行者。
1992年初鄧小平同志的南方談話使人們的思想更加解放,嘉寶公司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實現了股票上市,成為我國鄉鎮企業群體中第一家上市的企業。
“沒什么敲鐘上市的儀式。那天,我接到市體改委領導的電話,告訴我:嘉寶被批準上市了。”葉祖成記得,那天是1992年的12月3日。
上市的方式雖然簡單,但上市的過程卻并不輕松。當時,股票是新生事物。“在北京的經濟學習班里,我第一次聽到了改制、股份等字眼,上課的老師總是把股份掛在嘴邊,我們就給他起了個外號,叫‘李股份’。”年過六旬的葉祖成像年輕人一樣,一次次赴市區、北京參加學習班,他還買了相關書籍研讀,從頭開始學起。
1991年7月嘉寶公司發行了為期三年的企業債券1500萬元,年利率10%,成為國內首家發行企業債券的鄉鎮企業。1992年4月,公司獲準成為全國首批股份制試點單位之一,公司名稱改為“上海嘉寶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為全國首家實行股份制的鄉鎮企業。
1992年5月,嘉寶公司發行總額10626.15萬元的股票,向社會個人公開發行1000萬元,其中,公司職工認購了200萬元。“當時老百姓都沒什么錢,我大概認購了1000股。”葉祖成說,當時職工的認購熱情也很高漲,他們對于新生事物充滿了期待。
的確,上市給嘉寶公司帶來的好處是明顯的:除了建立了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提升了品牌形象外,最重要的是籌集了發展所需要的資金。馬克思曾在《資本論》中對股份公司集資功能做如是評價:“假如必須等待積累去使某些單個資本增長到能夠修筑鐵路的程度,那么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還沒有鐵路。但是,通過股份公司轉瞬之間就把這事完成了。”嘉寶公司上市當年募集資金1.24億元,募集資金用于“九四”專項(引進英國履帶式吹泡機)配套項目的工程建設、老廠擴建改造及三廢治理,嘉寶公司的燈泡、燈頭產量、質量獲得“雙提升”。
轉型發展,邁向新階段
嘉寶公司上市后,引起了國際光源界的關注、重視和青睞。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公司)看中了嘉寶公司,主動表示要和公司合資。
葉祖成記得,他在接待通用公司老總時,曾問他:“你們的業務這么多,為什么還要做燈泡?”“他回答我的大意是‘燈泡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我們會一直堅持’。這個回答,讓我記了一輩子。”在葉祖成看來,一家企業必須有自己的支柱產業。在嘉寶公司之后的發展過程中,也堅持了這個理念。
經過長時間的談判,1993年12月,通用公司和嘉寶公司正式簽訂合資協議,合資成立通用電氣嘉寶照明有限公司,總投資1.8億美元,是當時上海市最大的外商投資企業之一。
事物總是一分為二的,合資是把雙刃劍。和美方合資,給嘉寶公司帶來了機遇,與此同時,也帶來了新的問題:富余勞動力的安置以及燈泡產業的剝離,導致剩余產業難以支撐公司的持續發展。因此,盡快尋找和確立新的主產業成為當時首要的任務。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進入21世紀,嘉寶公司謹慎分析和判斷所處內外環境,逐步確立了以房地產開發為核心主業的發展思路,打造了一系列優質樓盤,如紫提灣、夢之灣、嘉定大融城等,獲得了“上海市優秀住宅金獎”、上海市建設工程“白玉蘭獎”(市優質工程)等眾多榮譽稱號。
2015年以來,隨著房地產市場形勢的變化,房地產企業單純拿地—開發—銷售的經營模式越來越不可持續,迫切需要轉型。2016年1月,公司完成定向增發,中國光大控股有限公司成為公司戰略股東。2017年,公司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實現營業收入30.83億元、凈利潤5.45億元,同比分別增加30.45%、84.40%,均創歷史新高。從1992年上市到2017年更名為光大嘉寶股份有限公司,嘉寶正好走過了四分之一個世紀的歷程。25年來,公司總資產從4.65億元增長到134.5億元,增長了28.9倍;凈資產從2.13億元增長到54.39億元,增長了25.5倍。
如果說嘉寶公司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一條小舟,那么放眼全國,截至2017年底,A股市場3483家上市公司總市值達到57萬億元。在價格改革和股票市場改革不斷深入的同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已然建立,并以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體量,不斷影響著世界。
2018年,退休多年的葉祖成依舊是股市中的一員。于個人而言,他是市場經濟中再普通不過的參與者。但這種參與,在40年前是無法想象的一幕。
相關鏈接
近年來,嘉定積極推進企業改制上市,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取得了積極成效。據統計,截至2018年6月,國內A股上市的嘉定企業累計達16家,其中主板11家,中小板2家,創業板3家。在新三板方面,累計掛牌的嘉定企業達134家,占上海新三板掛牌企業數的13.4%;在上海股交中心方面,累計掛牌的嘉定企業達154家,占上海股交中心掛牌數的25%。
近年來出臺的扶持政策有:《嘉定區推進企業改制上市有關意見》(嘉府辦發〔2007〕58號),《嘉定區推進企業改制上市扶持辦法》(嘉府辦發〔2008〕12號),《嘉定區推進企業改制上市行動計劃(2011—2015)》(嘉府辦發〔2011〕2號),《嘉定區推動企業上市和掛牌的實施意見》(嘉府發〔2014〕54號),上海市嘉定區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推動企業上市和掛牌的實施意見》(嘉府發〔2016〕10號)。
嘉定A股上市企業名錄
來源:區經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