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動終端社會化閱讀
- 王海燕
- 5字
- 2019-10-18 17:09:28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移動終端社會化閱讀的產生背景
一 移動閱讀的逐漸繁榮
移動閱讀的概念是伴隨著可移動數字化閱讀終端和相關閱讀軟件的流行而引起人們重視的,從早期的手機短信、WAP網站、手機報、電子書到目前常用的微博、微信、新聞客戶端和各種電子書閱讀APP,移動終端的數字化閱讀在我國已經經歷了將近20年的發展歷程。進入3G時代以后,隨著智能手機和無線網絡的普及,APP逐步取代瀏覽器成為用戶進入移動互聯網的主要入口,用戶的移動閱讀也逐步轉向各類APP。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2018年1月31日發布的第4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7.72億,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7.53億,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人群的占比由2016年的95.1%提升至97.5%。[1]智能手機作為第一上網終端的地位已經毋庸置疑。通過智能手機刷微博、聊微信、上QQ、讀新聞、看小說、查地圖等已經成為用戶在移動終端的主要使用行為,而傳統的打電話、發短信功能似乎已經退居其次。各種移動互聯網用戶使用行為調查也都顯示,即時通信、網絡新聞、信息搜索、手機游戲、網絡文學、云音樂、短視頻、微博、微信等是用戶移動終端使用率較高的網絡應用。實際上,用戶在移動智能終端瀏覽微博信息、查看QQ空間動態、打開微信朋友圈和公眾號、閱讀新聞資訊和網絡小說等行為都屬于移動閱讀范疇。
2015年8月14日,清華大學新媒體指數平臺、中山市網信辦等聯合發布的《中國城市閱讀指數研究報告》顯示,從2012年下半年開始,通過電腦閱讀的人數開始下降,通過移動端閱讀的人數則直線上升。人們獲取閱讀最常用的途徑就是手機,占比38.7%,遠遠高于第二位紙質媒介的27.3%,以及第三位電腦的17.2%。[2]近年來,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帶來了國民數字化閱讀率的較快增長,第十五次國民閱讀調查報告顯示,2017年我國成年國民數字化閱讀方式(網絡在線閱讀、手機閱讀、電子閱讀器閱讀、Pad閱讀等)的接觸率為73.0%,較2016年的68.2%上升了4.8個百分點。由于即時、方便、免費和不受時空限制等優勢,目前移動互聯網用戶的新聞資訊閱讀基本轉向移動終端。《2017年度中國數字閱讀白皮書》顯示,中國數字閱讀行業市場規模已達152億,數字閱讀用戶已接近4億,數字閱讀作者的數量也達到了784萬,中國人均圖書閱讀數量也在大幅提升,其中電子書達到10.1本。隨著人們的閱讀習慣逐漸轉向移動智能終端,今后紙質圖書和PC終端的閱讀時間也會逐步受到擠壓。由此可見,以智能手機為閱讀終端和APP為主要入口的數字化閱讀將成為未來用戶主流的閱讀模式。
二 社會化閱讀的快速興起
在PC作為主要上網終端的互聯網時代,論壇、博客、貼吧、RSS閱讀器、新聞網站、原創文學網站等已經具有訂閱、跟帖、評論等社會化閱讀的簡單功能。隨著Twitter、Facebook、Flickr、YouTube、Linkedin、Google+等社交網絡在全球的流行,促使QQ空間、優酷網、人人網、豆瓣網、新浪微博、騰訊微信等國內社會化媒體的誕生和發展。如今社會化媒體已經滲透到網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當下互聯網的主角,數字化閱讀也開始和社會化媒體互通互聯,用戶對感興趣的閱讀內容可以一鍵分享和即時評論,極大地激發了用戶的閱讀興趣、分享欲望和互動需求。用戶在社會化媒體中瀏覽信息、分享轉發、跟帖評論等本身就屬于廣義的社會化閱讀范疇,受社會化媒體的影響,目前,各類閱讀網站也開始強化和完善訂閱、分享、互動等社會化閱讀功能,因此,用戶在互聯網環境下的數字化閱讀行為大多具有社會化閱讀的性質。進入3G時代,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和各類APP的流行,門戶網站、原創文學網站、傳統媒體和移動互聯網公司等紛紛上線各種閱讀類APP,不但滿足了用戶隨時隨地的閱讀需求,而且也能實現即時轉發、評論、點贊等社會化互動功能。移動終端社會化閱讀的快速興起,對廣大用戶的閱讀行為和整個閱讀產業鏈都產生了重要影響。
2010年,社會化雜志類應用Flipboard被蘋果公司評為“年度最佳iPad應用”,該應用自2010年7月推出以來,好評如潮,并通過不斷升級和更新數據日趨完善。[3]Flipboard的流行對整個移動閱讀行業產生了重要影響,隨后國內的Zaker、鮮果聯播、網易云閱讀等類似應用也快速上線。受此類移動終端社會化雜志應用的影響,2011年開始社會化閱讀(Social Reading)或者社交化閱讀的概念開始被業界和學界廣泛關注。目前,相關研究者從不同的學科角度對社會化閱讀做出了不同的定義,雖然在定義上沒有達成共識,但基本上都提到了社會化閱讀的一些核心特征:訂閱、分享、互動和個性化設置等。事實上,在閱讀活動中讀者與作者、讀者與編輯、讀者與讀者之間的分享、討論、交流等溝通互動行為古已有之,只不過受傳播技術條件的限制,參與人數較少,互動方式有限,影響范圍不大。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進步和社會化媒體的出現,每個用戶都成為網絡傳播中的一個節點,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發布者,并且都具備與其他用戶發生關系的條件和可能,用戶的主觀能動性被充分發揮,因此,在閱讀過程中總是伴隨著不斷的分享、互動和在線支付等社會化閱讀行為。由此可見,與傳統閱讀相比,貫穿社會化閱讀的主線是“閱讀信息+社會關系”,閱讀已經不是個體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成為一種圈子化的社會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