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陽隋唐五代史
- 郭紹林
- 1671字
- 2019-10-18 17:20:20
第四節 皇家圖書館
魏晉南北朝時期,國家長期戰亂、分裂,圖書大量散亂消亡。隋朝建立后,秘書監牛弘上表,請“勒之以天威,引之以微利”[40],有償抄寫民間收藏的圖書。于是開皇三年(583年),隋文帝派遣使者分赴境內各地搜訪圖書異本,每抄書一卷,賞給書籍主人一匹絹,抄寫完畢,圖書原本仍歸原主所有。六年后平定江南,這項活動擴大到原來陳朝的轄區內。經過歷年的不斷努力,國家收藏的圖書達到三萬七千余卷。于是召集國內擅長書法的人士,將它們正式抄寫成正副兩本,然后加以分類編輯,一部分藏于長安嘉則殿中,專供皇帝御覽,一部分藏于秘書省的內、外閣。
隋煬帝營建東都洛陽,致力于洛陽的文化建設,使之具有了與長安并駕齊驅的文化地位。隋煬帝一向喜愛讀書著述,他在以晉王身份擔任揚州總管時,其王府中即有學士百人從事修撰活動,直到稱帝以后,二十年間從未中斷。所修圖書囊括儒經、文學、軍事、農藝、地理、醫方、卜筮、佛教、道教、賭博、狩獵等門類,有三十一部一萬七千余卷。“其所撰之書,屬辭比事,條貫有序,文略理暢,互相明發。及抄寫真正,文字之間無點竄之誤。裝翦華凈,可謂冠絕今古。曠世之名寶,自漢已來訖乎梁,文人才子,諸所撰著,無能及者。其新書之名,多是帝自制,每進一書,必加賞賜。”[41]在圖書收藏方面,洛陽與長安也是旗鼓相當。隋煬帝以素所敬仰的文士柳顧言充當秘書省的正長官秘書監,大業十一年(615年)正月,他在洛陽,把秘書省的官員增加到一百二十員,以學士補充缺額。起初,隋煬帝命柳顧言對長安嘉則殿所藏三十七萬卷圖書加以挑選,剔除重復猥雜部分,得正御本三萬七千余卷,送到洛陽。他又命人將秘閣所藏圖書各抄五十副本,分為上中下三品,上品為紅琉璃軸,中品為紺(黑紅色)琉璃軸,下品為漆軸,分藏洛陽、長安兩京的宮殿和衙署中。他還在洛陽皇宮的內道場中編輯佛教、道教典籍,編撰其目錄。“大業時,又令沙門智果于東都內道場撰諸經目,分別條貫,以佛所說經為三部:一曰大乘,二曰小乘,三曰雜經。其余似后人假托為之者,別為一部,謂之疑經。”[42]經過隋煬帝的不斷經營,“而隋世簡編,最為博洽”[43]。
魏晉時期的荀勖,對所有圖書以四部分類法加以統攝,“一曰甲部,紀六藝及小學等書;二曰乙部,有古諸子家、近世子家、兵書、兵家、術數;三曰丙部,有史記、舊事、皇覽簿、雜事;四曰丁部,有詩賦、圖贊、汲冢書”[44]。即甲乙丙丁四部,依次是經子史集四類圖書。東晉時期,李充編輯四部書目,調整了荀勖四部分類法中乙部丙部的內容,將甲乙丙丁四部依次改為經史子集四類。隋朝沿用了這種圖書分類法。對于那些裝幀不同色澤琉璃軸的書籍,隋煬帝“于東都觀文殿東西廂構屋以貯之,東屋藏甲乙,西屋藏丙丁”[45]。在觀文殿的后面,修有妙楷臺和寶籍臺,分別收藏魏晉以來的書法作品和名畫。隋煬帝對自己的學識、文采十分自負,一向瞧不起馳名宇內的文人和學者,他曾說:“天下當謂朕承藉余緒而有四海耶?設令朕與士大夫高選,亦當為天子矣。”[46]這是吹噓自己即便不是因為皇太子的身份而當上皇帝,憑才學考試選皇帝,也會是非其莫屬。他的才學的養成,與他長期讀書密不可分。在觀文殿的兩側,各修建十二間書堂。每一間書堂中安放十二個書櫥,每個書櫥高廣均為六尺,以雜寶裝飾。書櫥的前后方安放五香床,皆以金玉裝飾。春夏季節,香床上面鋪上九曲象簟,秋季鋪上鳳紋綾花褥,冬季鋪上綿裝須彌氈。書堂的窗戶上掛著錦緞帷幔,安裝飛仙,是掌控帷幔升降的裝置。每當隋煬帝前來讀書時,值班宮女手執香爐在前導引,散出陣陣沁人心脾的幽香。宮女在距離窗戶一丈遠的地方腳踏機關,飛仙裝置隨繩索降下,窗幃因而上行,窗扉和書櫥扉自行開啟;隋煬帝走后,再恢復原樣[47]。
隋煬帝在江都(今江蘇揚州市)被殺后,隋朝大將王世充在洛陽建立鄭朝,隋煬帝時的洛陽圖籍為王世充所承繼。唐朝初年平定王世充,“盡收其圖書及古跡”,司農少卿宋遵貴奉命將它們運至京師長安。船只由黃河逆流西上,“行經底柱(砥柱),多被漂沒,其所存者,十不一二。其《目錄》亦為所漸濡,時有殘缺”。唐初現存的隋代四部書,“合條為一萬四千四百六十六部,有八萬九千六百六十六卷”[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