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東北老工業基地勞模人物傳(吉林卷)作者名: 田鵬穎 樊麗明本章字數: 2629字更新時間: 2019-10-18 17:37:18
武文煥
武文煥(1924~),男,出生于黑龍江省佳木斯市,中共黨員,研究員,衛生部長春生物制品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原室主任。1946年,武文煥到東北民主聯軍衛生部衛生技術廠(即衛生部長春生物制品研究所前身)就職,任技術助理,進行生物制品的生產及研制工作。1948年,武文煥畢業于中國東北民主聯軍衛生學校,專攻生物醫學工程專業。他自22歲開始從事疫苗制品研究與生產工作,到1977年共參與主持、領導完成重大科研成果10項。[10]武文煥同志將他的畢生心血都傾注到對生物制品的研究和開發上,他在疫苗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為保障軍民健康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一方面,這成為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取得勝利的基本保障,另一方面,這也促進了國民經濟的穩定發展。由于在生物醫學領域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武文煥“曾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四項,部甲級科技獎兩項,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一項,甲型肝炎減毒活疫苗獲1992年衛生部批準試生產文號”[11]。
20世紀40年代,武文煥參與“斑疹傷寒滅活疫苗研究”“痘苗株培育”兩個重大項目??谷諔馉幦〉脛倮耐瑫r也遺留下了許多問題,連年戰亂給老百姓造成了嚴重的傷害。東北地區經常有斑疹傷寒局部流行,給當地百姓造成了嚴重的傷害。1947年春天,技師帶領武文煥進行斑疹傷寒滅活疫苗研究,他們采集大量患者材料,開展了病原體分離、毒種、疫苗試制等多項研究。[12]1948年,武文煥團隊試制斑疹傷寒滅活疫苗取得了成功,為保障東北軍民健康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20世紀50年代,武文煥主持“森林腦炎滅活疫苗研究”,參與“小兒肺炎病原學研究”。1952年,東北林區發生森林腦炎,對林業工人的生命安全和木材工業的發展造成了嚴重的威脅。時任衛生部長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所長的崔其盛對武文煥委以重任,將研制預防森林腦炎疫苗的任務交給他。1953年,武文煥試制的實驗性疫苗在林區進行人體接種觀察,研究工作由辛均教授指導完成,該項成果于1978年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13]
武文煥在小兒肺炎病原學的研究方面也卓有成就。1958年,在我國北方地區,小兒病毒性肺炎流行,這種肺炎造成了較高的死亡率,嚴重威脅著嬰幼兒的生命安全。為此,武文煥著手對這種病毒性肺炎的病因進行研究。經實驗檢測,這種肺炎的病原體為腺病毒317型所致,這一研究為臨床診斷、治療及抗病毒血清化療提供了科學的依據,該項研究于1978年獲得全國醫藥科學大會獎。[14]
20世紀60年代,武文煥主持“麻疹減毒活疫苗研究”[15],參與“海島麻疹疫苗免疫持久性研究”。根據吉林醫科大學兒科所進行的麻疹病毒減毒過程的臨床觀察,武文煥同朱既明、張宗德、曾國華、肖俊針對列-4株麻疹病毒在人羊膜細胞、雞胚羊膜腔與雞胚細胞中的傳代過程及毒力變化,根據多系病毒接種易成兒后的發熱反應與血凝抑制抗體的觀察結果,他們一行人對病毒的減毒過程提出幾點初步意見?!霸谌搜蚰ぜ毎袀?5代有初步減毒作用,但是從45~69代之間作繼續傳代,進一步減毒的作用不顯著;麻疹病毒在羊膜細胞及雞胚細胞傳代的過程中可出現不同程度的減毒;在雞胚中傳代減毒作用最明顯;通過雞胚后再適應于雞胚細胞的各系毒種均能達到高度減毒,但免疫之性似有一定損失,其極端者如雞胚26雞胚細胞系不但抗體水平降低,陽轉率也顯著下降;同時,武文煥一行人認為除了傳代系統與次數以外,病毒的原始毒力,傳代方法與培育強度都可能影響減毒的性質與程度?!?a id="w016">[16]
武文煥在海島麻疹疫苗免疫持久性研究方面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在研究工作中,他發現在有自然麻疹干擾的情況下,會影響麻疹疫苗免疫持久性的觀察。1965年,武文煥一行人用四株不同減毒水平的疫苗在大連長海縣島嶼建立防護帶,在無麻疹條件下進行疫苗免疫持久性的研究。經過10~15年的實驗觀察,這項研究的結果對麻疹疫苗免疫方案提供了科學的根據,成為世界首創。[17]同時,這項研究成果填補了國際上在該領域研究的空白。
20世紀70年代,武文煥參與組建“諸暨麻疹疫苗再免疫研究”,領導“支原體實驗診斷研究”。他熱衷于對支原體的研究,面對麻疹疫苗在產生過程中被支原體污染的情況,經過不懈的觀察和研究,武文煥研究組于1977年發現了污染產生的根源?!拔廴居梢呙绠a生所用的雞豚引發,是雞群雞敗血性支原體通過母雞垂直傳代污染所致。經過雞群凈化和疫苗產生工藝的改進,此污染問題得以解決。”[18]這項研究于1978年獲得全國醫藥科學大會獎。
20世紀80年代,武文煥領導“麻疹疫苗凍干保護劑研究” [19]。自從麻疹疫苗使用以來,麻疹發病率普遍下降,但是,在某些國家和地區麻疹的發病率仍舊很高,并且面臨著疫苗的穩定性差、接種效果不理想等諸多問題。為此,武文煥與劉同倫、廉錦章、趙克儉一同開始進行凍干麻疹活疫苗保護劑的實驗研究。在實驗過程中,他們選用長47疫苗株用雞胚細胞制備的疫苗作為實驗材料,疫苗保護劑采用原保護劑和長8號保護劑以形成對照。實驗結果表明,長8號保護劑對疫苗穩定性的作用明顯優于原保護劑。經衛生部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抽檢,疫苗滴度和熱穩定性全部達到WHO的新規程,而且可與世界最先進的疫苗相比。這種保護劑已經推廣到國內其他生物制品研究所使用,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可以說,武文煥一行人對凍干麻疹活疫苗保護劑的研究和開發屬于國內首創,其各項指標已經達到國內和國際先進水平,具有重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對我國醫療衛生事業做出了重大的貢獻,而這項研究于1987年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20世紀90年代,武文煥領導“甲型肝炎減毒活疫苗研究”。1986年,武文煥等人與上海市衛生防疫站協作進行甲肝L-A-1株減毒研究。1992年,甲肝減毒活疫苗的研究取得成功。這項研究L-A-1和H2株(浙江毛江森研究)由衛生部正式批準試生產號,這一成果成為世界首創。[20]
武文煥在醫藥衛生領域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受到了國家和人民的一致肯定。他于“1978年獲全國科學大會獎,1982年獲吉林省科技二等獎,1984年獲衛生部甲級科技成果獎,1978年獲全國醫藥科學大會獎,1987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984年獲吉林省優秀新產品獎,1993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先后被評為長春市勞動模范七次,吉林省勞動模范三次,衛生部全國衛生先進工作者,國務院、全國總工會全國先進工作者,省委直屬機關黨委優秀共產黨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1]。
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和繁榮是人民得以健康幸福生活的基本保障。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武文煥憑借著對生物制品研究的興趣,全身心地投入到我國醫療衛生事業中去,在生物醫學工程的不同分支都取得了卓越的成果。他對生物制品研究的執著、對生命無私的關愛和奉獻時時刻刻都感染我們,激勵著我們學習他的崇高品德。
編輯:田鵬穎 豆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