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 對應試教育作為一個關鍵變量的反思

在有關中國青少年吸毒的研究中,一系列變量被提出,包括上面分析中提到的家庭關系、父母關系、代際關系、婚姻狀況、享受生活的方式、時尚概念、個人在群體中的面子、群體認同、同伴壓力和親密關系、學習成績以及就業機會。如果將中國經驗和世界經驗比較,我們發現在如此眾多導致吸毒經歷的變量中還有一個中國特有的變量,即相當一部分青少年被應試教育制度輸送到社會底層。

應試教育每年將我國一部分青少年帶入大學生行列。正規大學的文憑成了一張有可能變為社會成功人士的入圍門票。而為了獲得這張門票,早早地從中小學乃至幼兒園階段開始準備,如將學生分為快慢班的做法、老師對好學生的偏愛以及對后進學生的歧視、重點學校和非重點學校的分類對學生的心理壓力、中考和高考的門檻不斷地將成績不好的學生劃為社會底層人群的替代人群。應試教育對學生的層層分離,使得一部分孩子在13~14歲之際就意識到自己被劃到社會底層。

至少在我分析的個案之中,沒有一個使用海洛因的青少年屬于當時上學時成績優良的學生,學習成績的困擾是各自家庭關心的焦點。學習成績的下滑標志著這些青少年越軌行為的增多,標志著被社會淘汰的概率增大。例如,2006年初中畢業生2072萬人,中專和高中招生數1612萬人;同年,中專和高中畢業生數1203萬人,大學招生540萬人。換而言之,初中之后的升學淘汰率達28.5%,被淘汰人數達460萬人;高中之后淘汰率達55%,被淘汰人數達663萬人。兩項合在一起,2006年應試教育的淘汰率達34%,被淘汰總人數為1123萬人。由此可見,社會底層人群的形成與有中國特色的應試教育發生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回顧起來,中國大學在20世紀90年代后期開始的擴大招生反而使得升學壓力變得更大,同時使得大學文憑日益變為進入正式、體面、待遇較好的工作單位的敲門磚。在大學文憑和就業日益掛鉤的環境中,升學成為劃分社會階層的尺度的作用愈演愈烈。所以在以應試教育為核心的青少年教育社會化過程中,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在行為規范和價值取向方面還可以與社會規范所要求的正統目標和手段相匹配。我們同時必須看到,大批學生在應試教育中感到自己無法滿足家長和老師的期待,但并沒有放棄社會規范對自己的要求。然而,一部分無法滿足家長和老師期待的學生開始意識到自己根本沒有追求正統目標的手段,包括缺乏家長的理解和老師的幫助。在這個意思上,應試考試制度成為默頓所講的“脫臼”的基礎。

應試教育的一個根本性邏輯是排除法,以成績剝奪一部分學生向上流動的機會。在這個情境下,朋友圈對分數低下或對學習喪失興趣的青少年來說變得更為重要,因為朋友圈提供著青少年需要的認同、歸屬、自尊、人情、友誼。由于學習成績在應試教育制度中成為衡量成功的唯一尺度,應試教育制度無法為那些學習成績有問題的學生提供發展機會,使得一部分學生失去追求正統目標的正統手段。應試教育同樣不能為那些非常勤奮但學習成績依然不好的學生提供一個保持自己尊嚴的空間,同時徹底排斥對學習沒有興趣的學生。

我在上面討論中使用的“正統目標”和“正統手段”的具體含義指一個社會中人們有共識并普遍期待的生活目標和達到該目標的手段。這種共識和期待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文化意思上的默契并在社會制度中得以保護和倡導。一個社會的規范就是靠著文化意義上的默契和制度性保證才得以創立、演變、持續。但當正統的目標和正統的手段發生沖突時,正統目標和正統手段之“脫臼”就會導致人們以非正統的手段追求正統的目標。

聯系到中國的社會現實,文化默契和制度保證將教育等同于文憑、將文憑等同于工作、將較好的工作等同于較好的收入、將高收入等同于令人羨慕的社會地位,最終將顯赫地位和財富視為享受人生的基本條件。在此情況下,青少年的反應大致有三種:一種是采用正統手段,通過應試教育體制中的好成績和升學以及隨之而來的好工作和高收入來達到目的;另一種是認命,老老實實地接受應試教育導致的社會現實,而又不放棄對向上流動的夢想,雖然這種夢想的確難以實現;第三種是尋找捷徑,以逆反的方式、越軌行為、違法或犯罪手段來到達聚財、贏得他人尊重以及獲得人生享受的機遇。這必定導致一部分青少年對越軌生活方式的認同,也必定導致傷害。青少年吸毒問題就是一個有力的例證。

若更為透徹地說,發生越軌行為的青少年放棄了應試教育表面推崇的正統目標,即好成績等于好學生以及要為國家建設好好學習等說法,但沒有放棄應試教育制度實際推崇的正統目標,即物質財富和社會地位支撐的人生享受。因而,應試教育制度不但起到了不斷向社會底層輸送新人的作用,還使得一部分青少年采用非正統方式追求制度化的正統目標。


[1]我這里所說的毒品復吸問題主要指復吸海洛因,俗稱“白粉”。20世紀80年代中國的地下毒品消費以海洛因為主,延續20多年。化學合成毒品,如亞甲二氧基甲基安非他明(英文所寫為MDMA,英文俗稱Ecstasy,中文俗稱“搖頭丸”)、甲基苯丙胺(英文為Methamphetamine,中文俗稱“冰毒”)、氯銨酮(英文為Ketamine,中文俗稱“K粉”),基本上是近10年來在中國流行的新型毒品。

[2]美沙酮(Methadone),又名美沙冬,1937年由德國人發明,原來作為止痛藥嗎啡的代替品;雖然它有跟嗎啡相似的功效,但其高脂溶性使它可以留在人體內長達24小時,能更有效地減輕病人的痛楚。美沙酮現在常常用于治療人們對海洛因的依賴。由于“美沙酮治療法”為目前治療海洛因吸毒患者的最可靠辦法之一,中國政府在2003年開始設立美沙酮診所,以幫助吸毒者擺脫對海洛因的依賴。

[3]加引號的首次吸毒原因引自《祭毒》(李宗陶,2006)。

[4]有關中國學者對“失范”問題的系統研究,讀者可以參考以下兩本書:渠敬東,1999,《缺席與斷裂》,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高兆明,2000,《社會失范論》,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5]“脫臼理論”之英文是“strain theory”。有些臺灣地區學者將之翻譯為“緊張理論”;參見林秀怡,2003:1~32。考慮到默頓講述的正統目標和追求正統目標之手段的脫節,我認為“脫臼”可能是一個更為貼切的翻譯。同時,“strain”一詞本來就有由于拉緊、扭曲、壓迫所導致分離和脫節的意思。

[6]國家禁毒委于1998年開始出版年度性的《中國禁毒報告》。我使用的禁毒數字取自《中國禁毒報告》。

[7]國家禁毒委于2018年出版的《2017年中國毒品形勢報告》。

[8]本文中出現的所有人名均為匿名,目的是保護當事人的隱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拜泉县| 洛南县| 仪征市| 侯马市| 荆州市| 湖北省| 罗定市| 惠来县| 青川县| 汽车| 共和县| 比如县| 隆尧县| 化隆| 西城区| 紫阳县| 麟游县| 连州市| 舞阳县| 通河县| 石柱| 团风县| 桐柏县| 乐亭县| 巴中市| 濉溪县| 开阳县| 广平县| 盐边县| 无棣县| 台湾省| 江孜县| 凤阳县| 福贡县| 桐城市| 连州市| 五河县| 连平县| 观塘区| 确山县| 湟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