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城鄉發展一體化指數(2018):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目標
- 朱鋼 陳方 張海鵬
- 1401字
- 2019-11-19 16:56:08
二 教育均衡發展指數
(一)教育均衡發展實現程度
1.實現程度低
2016年,中國教育均衡發展指數實現程度為41.94%,實現程度不僅遠低于城鄉發展一體化總水平實現程度,也低于社會發展一體化實現程度,在12個二級指標中,僅高于衛生均衡發展實現程度,距實現目標還有較大差距。
2.半數以上省份實現程度未達到50%,西部地區發展滯后
2016年,尚有16個省份教育均衡發展實現程度未達到50%,有6個省份實現程度未超過20%,全部為西部地區省份,其中貴州、甘肅和青海實現程度尚未達到2007年全國平均水平,特別是青海和甘肅距離2007年全國平均水平尚有較大差距。上海、山西實現程度相對較高,超過80%(見表4-5、圖4-2)。
表4-5 中國及各地區教育均衡發展實現程度
續表
圖4-2 2016年各地區教育均衡發展實現程度
(二)教育均衡發展實現程度進展
1.2016年實現程度進展在上年低增長基礎上提速
2016年,教育均衡發展實現程度比上年提高5.34個百分點,進展比上年提高4.78個百分點;進展速度雖低于城鄉一體化總水平實現程度進展,但高于社會發展一體化實現程度進展。但是,2016年實現程度進展的提速是建立在上年進展水平較低基礎上的。
2.2016年有1/3的省份實現程度下降
2016年,雖然教育均衡發展整體實現程度有所提高,但依然有高達1/3的省份實現程度下降,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城鄉義務教育教師受教育年限差距有所擴大。貴州和青海進展速度快,實現程度分別比上年提高14.06個和17.57個百分點(見表4-6)。
表4-6 中國及各地區教育均衡發展實現程度進展(環比提高)
續表
3.2010~2016年進展緩慢且波動較大,較多省份實現程度下降
2010~2016年,教育均衡發展實現程度年均僅提高3.93個百分點,進展速度不僅低于城鄉發展一體化總水平實現程度進展,也低于社會發展一體化實現程度進展,在12個二級指標中僅快于衛生均衡發展實現程度進展,進展較為緩慢。同時,年際進展不穩定,波動較大,2013年甚至出現實現程度下降的情形(見表4-6)。
2010~2016年,有7個省份教育均衡發展實現程度下降,下降的原因主要是農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的下降和城鄉差距的擴大,特別是后者(見表4-6)。
(三)教育均衡發展實現程度排序及變化
1.2016年排序:中部地區相對居前
2016年,中部地區6個省份中,有4個省份教育均衡發展實現程度排在前10行列,其中山西和湖南位居前三甲,山西則高居榜首,中部地區排序整體靠前,但湖北排序靠后。東部地區領先地位并不明顯。東北地區和西部地區整體排序靠后;西部地區11個省份中,有7個省份排序位于后10行列;東北地區3個省份中,有2個省份排序位于后10行列(見表4-7)。
表4-7 各地區教育均衡發展實現程度排序
2.2010~2016年整體排序變化:中部地區整體排序上升,東北地區整體排序下降
2010~2016年,中部地區整體排序上升,6個省份中,除河南排序不變、湖北排序下降外,其他4個省份排序上升,且上升幅度較大,其中江西和安徽排序分別上升8位和5位。
東北地區實現程度進展最為緩慢,3個省份的排序均大幅下降,遼寧、吉林和黑龍江分別下降6位、4位和9位(見表4-7)。
(四)教育均衡發展實現程度預測
由于教育均衡發展實現程度進展速度極為緩慢,按2010~2016年平均進展,到2020年,教育均衡發展實現程度僅能達到57.7%,距實現目標還有較大差距。僅上海可以如期實現目標,山西和湖南非常接近實現目標;許多發達地區省份實現程度距目標還有較大差距;有13個省份實現程度尚不能達到50%,其中四川、甘肅和青海實現程度尚不能達到2007年全國平均水平;教育均衡發展目標的實現形勢非常嚴峻(見表4-8)。
表4-8 2020年各地區教育均衡發展實現程度預測
續表
- 轉型抉擇2020: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趨勢與挑戰
- 中國經濟增長質量發展報告(2019):新時代下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目標構想、實施基礎與對策研究
- 預見:中國信息社會的下一個十年
- 遠望中國發展:十大領域的戰略分析
- 數字經濟:國家戰略行動路線圖
- 經濟發展“新常態”理論與創新:首屆全國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博士后論壇文集
- 分享經濟:供給側改革的新經濟方案
- 智周萬物:人工智能改變中國
- 城市治理的范式創新:上海城市運行“一網統管”
- 中國經濟特區研究(2012年第1期/總第5期)
- 環境規制對旅游產業結構與競爭力的影響研究
- 中國改革開放40年研究叢書(套裝共8冊)
- 統籌城鄉發展研究
- 中國分省份市場化指數報告(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