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節 組織化聯結助推合作經營

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快形成立體式復合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離不開對經營主體潛力的挖掘和激發。中國社會科學院2017年發布的《農村綠皮書》顯示,目前我國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主要有五種類型:一是自我經營的家庭農業;二是合作經營的農民合作社;三是雇工經營的公司農業;四是新農民;五是農業產業化聯合體。不過,這些新型經營主體還未形成現代農業的主要經營力量,因而潛力巨大。據農業部統計,目前,全國家庭農場已超過87萬家,登記的農民合作社188.8萬家,產業化經營組織38.6萬個(其中龍頭企業12.9萬家),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超過115萬個。中國社會科學院李國祥研究員表示:“雖然各級農業龍頭企業數量不斷增多,規模不斷壯大,但很多企業在自身利益與農民利益之間還難以很好地找平衡,這就會影響(它們)帶動農民發展現代農業時的作用。”

京山市充分依托市場的力量,推進生產要素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優化配置,探索多種類型的合作形式,撬動更多社會資本投向農業,既扶優扶強,又不“壘大戶”,既積極支持,又不搞“大呼隆”。京山市在推進股份合作經營的實踐中,借助利益共謀、效益同享,以龍頭企業的資本、技術優勢為支點,聯結農民、村莊等多方主體入股,實現了農業產業新業態的壯大,農村發展新動能得以培育。

一 三方資源相連,要素折股聯合

創新農業農村體制機制,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必須協調利用好耕地、水、勞動力等傳統要素與資金、管理、技術等先進要素的關系,有效優化農業資源配置方式,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針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往往陷入“大戶經營得利,農民增收乏力,村莊建設無力”發展瓶頸的現象,京山市錢場鎮借力盛老漢家庭農場的發展優勢,帶動農民、村莊通過股份合作方式整合土地、資金、技術等生產資源要素,以股聯合構建了“生產聯盟”。

京山市在有效集聚資源的基礎上,通過孵化起來的、扎根鄉土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將之前的“以產定銷”變為“以銷定產”,將之前的“粗放型”經營變為“集約型”經營,將之前的“零散化”生產變為“規?;鄙a,使一家一戶的小生產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高效對接,實現了農民富、農業強。首先,以農場聚“大資本”為“基本股”。特色產業發展離不開專業化農業經營主體的參與,荊門市京山市素有“龜鱉養殖第一縣”之美譽,盛老漢家庭農場又是全國最大的烏龜和種鱉養殖地。盛老漢家庭農場憑借小農戶無法比擬的資金參股入社,與農戶、村莊抱團發展,引領合作社發展特色生態稻龜種養。目前,盛老漢土地股份合作社總股數為100000股,其中農戶土地入股占4840股,荊條村集體堰塘入股占160股,盛老漢家庭農場以資金、技術、管理參股占95000股。其次,村莊集“閑水塘”成“附加股”。為充分利用村莊閑置資源,激活集體沉睡資源生產活力,荊條村整合本村160畝閑散堰塘入股盛老漢合作社,村集體也依靠自身的優勢成為合作社一個股東,實現了自身效益的最大化。最后,農戶以“小土地”參“后配股”。按照依法自愿有償原則,京山市錢場鎮荊條村、吳嶺村、廖沖村共321戶農戶將自家承包地流轉入股盛老漢土地股份合作社,變土地經營權為合作社股權,農田承包地化身為股本金。

除了既有的土地、資金股之外,盛老漢家庭農場還注入了前沿的、專業的技術支持。盛老漢家庭農場吸引行業專家指導產業發展,同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共建了“產學研合作基地”“院士工作站”,累積合作社技術優勢,將其運用在合作社生產之中。與此同時,盛老漢土地股份合作社作為種養類合作社,對勞動力有著較大的固定需求,憑借與入社村莊、股民形成用人對接機制,為具備勞動能力的留守老人、婦女提供力所能及的工作崗位,破解了起步階段所面臨的“用工荒”。合作社員工90%以上來自入社股民,固定工約100人,臨時工約100人,用工需求基本得到滿足。此外,入股合作后,農民都主動維護合作社產業,自覺關注作物生長情況,防止被盜受損,平時發現稻、龜生產問題都會及時報告技術員;每逢春夏汛期,村委會還積極組織入社農民定期巡邏,做好防汛減災工作。

二 多元主體共商,優勢互補共建

優化農業經營體系,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不同主體之間的聯合與合作是重中之重。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探索發展農業產業聯合體,發揮其對相關產業的帶動作用和輻射作用,離不開現代企業制度和科學民主決策的保駕護航。

為保障各方主體利益,實現合作社更好發展,盛老漢合作社在日常運營中,充分體現了民主協商原則,成立了社員代表大會、理事會與監事會,吸納農場、村莊、農戶三方股東代表共同協商參與合作社監督管理。一方面,合作社中每10名社員選舉產生出一名社員代表,組成社員代表大會,社員代表任期三年,可連選連任,社員代表大會履行社員大會的全部職權,再由社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出理事會和監事會。另一方面,合作社定期召開“三會”或處理合作社事務時,充分實行民主協商,社員大會選舉或者做出決議,須經本社成員表決權總數過半數通過,對修改本社章程等重大事項做出決議的,須經成員表決權總數2/3以上的票數通過。合作社的籌備組就股權設置、分紅方案、組織機制等問題廣泛入戶聽取股民的意見建議,并逐一反饋解決,最終入股協議簽訂率達100%。

三 雙重收益齊享,培育發展動能

增加農民收入是“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京山市探索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的創新性制度安排,使經營權能在更大范圍內流轉,提高了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為實現土地規模化、集約化經營創造了條件,其根本目的就是使農戶擁有的承包權最大限度地獲得財產收益。

盛老漢合作社通過“保底分紅+盈利分紅”,讓村民、村莊齊享雙重收益,凝聚了發展共識,匯聚了發展動力;與此同時合作社也得以走農業產業化之路,“聯”出了效益,“合”出了前景,朝著良性化、持續化的方向發展。一是集約生產效益增。借力土地流轉,盛老漢合作社依靠外部智力支持,借助現代科技力量發展“稻龜共生”生態種養業,實現了土地單位效益的成倍提升。盛老漢的稻龜立體種養模式大獲成功,保守計算畝均收入已達2、3萬元。二是回饋村建上臺階。2016年,荊條村村集體獲得租金及分紅12.5萬元;與此同時盛老漢合作社每年直接捐贈資金支持荊條村基礎設施建設,截至2016年底累計為該村投入美麗鄉村建設資金300余萬元。荊條村依靠捐贈資金的投入,道路硬化了、路燈安裝了、村容變美了,一個宜居宜業的美麗鄉村正在一步步呈現。三是農民鼓起錢袋子,通過盛老漢合作社的建立運營,農民增收新途徑得以拓寬,增收新動能得以培育,增收新潛力得以挖掘。合作社按每年每畝600斤中稻谷折合當年市場價約800元左右作為農民的“保底分紅”;年終贏利,股民進行按股分紅。與此同時,流轉土地的村民可以在盛老漢土地股份合作社打工,小工一天工資90元,工頭120元。以2016年為例,入股村民每畝水田保底分紅為828元,每股贏利分紅為138元,合作社務工人員年收入平均為3萬元,當地農民“財產性收入+股份性收入+勞動性收入”的收入體系新局面得以形成,農民的錢袋子真正鼓了起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庆云县| 林州市| 涿鹿县| 宽甸| 英超| 丹江口市| 岗巴县| 建水县| 五河县| 巍山| 温州市| 肇庆市| 博客| 镶黄旗| 大港区| 寿光市| 慈利县| 元阳县| 鹤壁市| 莱芜市| 桑植县| 饶平县| 桦南县| 民勤县| 元氏县| 盐津县| 廉江市| 伊川县| 绿春县| 涿州市| 茌平县| 忻城县| 黎城县| 富宁县| 周至县| 梁河县| 建宁县| 柏乡县| 赣州市| 无极县| 朝阳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