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門民事訴訟法概論:宣告之訴
- 邱庭彪
- 867字
- 2019-10-11 16:12:36
前言
訴訟法的功能是使實體法確實地得到實施。如果實體法中并無規范如何實踐訴訟程序又或者缺少訴訟法時,將會出現何種結果?在從前的社會中,當欠缺實體法/程序法時,人們的生活采用森林法則,即當糾紛出現時,由有實力的掌權者/暴力者決定,這被稱為私人的公正。現在的社會則慢慢發展為通過公權力去解決這些問題,按照社會契約論所述,每個人雖然都具有自己的權利,但重點是每個人要交出自己的部分權利,這部分權利慢慢組織成公權力,當條件足夠時便會成就一個國家。故此,成立國家的三個條件(又稱國家的三要素)為土地、人民和政權。公權力的出現就是為了維護社會的穩定,透過公權力去行使公正,正因為所有人都交出部分權利而形成公權力,因此這部分公權力需要通過實體法和訴訟規則去約束。
當有人違反實體法的規定時,人們就會對法律失去信心。此時,法院作為擁有公權力的機關(讀者們請留意,法院、法庭及法官在澳門《民事訴訟法典》中經常混合使用),在有人提出告訴之后對有關違反情況作出審理,并為此作出判決,最終的目的是透過處罰或對違反人士作出非難又或以宣告行為宣示某一當事人應負的責任,繼而透過公權力的介入,強制執行法院的判決,彌補社會大眾對法律失去的信心,續而讓所有人知悉法律是能夠保護他們的,人們從此自覺地遵守自定法律,此為訴訟規則存在的目的。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說明:現在澳門許多大廈的屋頂部分存在僭建物,盡管澳門法律制度并不允許僭建物的存在,但礙于有關法律無人執行,故此,社會大眾對有關法律失去了信心,甚至認為法律沒有對有關情況作出規范;然而,當后來有公權人確實執行有關法律規定時,違反人士則要為此付出代價——須自費拆除違法的潛建物,如果當事人不自行拆除,則行政機關將前往拆除,有關費用再向該等違反人士追討。在此情況下,所有人都知道要遵循法律,否則會有不利的后果或處罰,借此彌補社會大眾對法律所失去的信心。
在澳門法律制度中,主要有四種訴訟(民事訴訟、刑事訴訟、行政訴訟和勞動訴訟);法律體制,分為實體法和程序法,實體法主要規范各種權利及義務,如行政法、刑法、債法、商法、親屬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