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 選題緣起及意義

民族是由文化來界定的人們共同體,民族又是文化的載體,民族與文化之間互為因果。各個民族在歷史長河中都創造了獨有的燦爛文化,這些特殊的文化表現正是一個民族區別于其他民族的重要特征,如果一個民族喪失了特有的文化,那么這個民族就會消失或融化在其他民族之中而不復存在。可見,文化是不能獨立于民族之外存在、發展的。

達斡爾族是中國北方具有悠久歷史的民族,在17世紀50年代以前,居住在黑龍江上中游的北岸,之后由于受到俄國向東擴張的壓力,遷居嫩江流域,主要從事農業生產,同時兼營畜牧業、漁業和狩獵生產。達斡爾族的語言屬于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主要信仰薩滿教。達斡爾族人口較少,且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大分散、小集中的居住分布格局。根據2010年的統計,達斡爾族總人口為131992人,現散居于祖國各地,主要聚居區在內蒙古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鄂溫克族自治旗,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梅里斯達斡爾族區和新疆塔城市。

筆者自幼生活在達斡爾族聚居地區,熟悉家鄉的風土人情和一草一木。早在學習和了解民族學學科知識之前,便對達斡爾族歷史與社會文化有所涉獵,積累了一些知識和研究經驗。考入中央民族大學以后,根據專業需要和學科規范,系統學習了民族學的理論與方法,通過學習開闊了視野,拓展了思維空間,對達斡爾族社會現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對達斡爾族的研究大多是以語言學、歷史學、文學為切入點,很少從民族學的視角來研究達斡爾族薩滿教習俗文化,由此筆者選擇“達斡爾族薩滿教習俗文化”作為研究方向。

達斡爾族從歷史上傳承下來特有的生活習俗,而且還在使用著古老的阿爾泰語系語言。達斡爾族社會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這是達斡爾族人民在長期生產勞動中創造出來的珍貴文化遺產。在當前的新形勢下,達斡爾族社會正在經歷著前所未有的深刻變革,千百年累積形成的民族傳統文化正在逐漸消失或變異,民族文化遺產亟待整理和搶救。因此,記錄保存達斡爾族傳統文化的諸多形態,完整、系統地闡釋達斡爾族的社會文化及其變遷情況是當前緊迫的任務,也是民族學理應關注的重要領域。

薩滿教作為人類社會曾經普遍存在的文化現象,如今已成為世界性的研究課題,一直以來都是國際學術界研究的熱點。《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定義,是指被各社區、群體,有時是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社會實踐、觀念表達、表現形式、知識、技能以及相關的工具、實物、手工藝品和文化場所。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世代相傳,在各個社區和群體適應周圍環境以及與自然和歷史的互動中,被不斷地再創造,為這些社區和群體提供認同感和持續感,從而增強對文化多樣性和人類創造力的尊重。薩滿文化作為殘留于現代文明世界中少有的原始文化遺存,是構成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內容。目前薩滿文化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瀕臨消失,現有從事薩滿活動者普遍年事較高,人數較少,而且出現傳承的危機。在這種情況下,針對薩滿文化進行搶救性的研究已是非常迫切的事情。

本書是一項基于具體地區、具體民族的研究,通過探析達斡爾族薩滿教的具體形態和內容,來把握歷史上薩滿教發展的基本脈絡。通過薩滿與社會群體關系的展示與分析,剖析薩滿教與達斡爾族傳統社會結構的內在關聯,還原與重構薩滿對人們日常生活的影響及其發揮的積極作用,從而厘清在現代背景下神圣與世俗的關系,進而針對現代化進程中,人口較少民族在文化變遷、文化沖突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探尋民族地區社會問題的癥結所在,并從學科的角度予以闡釋和解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商都县| 伊宁市| 富阳市| 新干县| 泸水县| 蕲春县| 渝北区| 泗阳县| 宣武区| 黑水县| 修水县| 黄大仙区| 广汉市| 手机| 卢氏县| 平邑县| 西昌市| 泰兴市| 鲁山县| 德钦县| 邯郸市| 南陵县| 建水县| 尼勒克县| 西峡县| 札达县| 嘉黎县| 汉阴县| 温宿县| 清河县| 深泽县| 澄城县| 石渠县| 普宁市| 新蔡县| 清流县| 余姚市| 伊春市| 淳安县| 宁武县| 禹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