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氣候變化與蘋果種植戶的適應
- 馮曉龍 陳宗興 霍學喜
- 2384字
- 2019-10-11 16:52:52
五 技術路線、研究方法及數據資料
(一)技術路線
本研究遵循先總體設計后專題研究,運用以規范分析和實證分析為主的研究方法,在綜合國內外研究成果和實地調查觀察基礎上,明確本書研究對象、研究主題、設計研究目的及規劃研究內容。在蘋果種植戶、氣候變化及適應性概念分析的基礎上,結合微觀經濟學、農戶行為理論及氣候變化適應性理論提出蘋果種植戶氣候變化適應性行為理論分析框架,并形成理論假設。經過導師、專家論證后,進一步研讀國內外文獻,把握前沿成果,完善理論框架和研究方法,并設計抽樣方案,對樣本區域蘋果種植戶進行實地調查。在統計數據和網絡平臺的基礎上,結合微觀實地調查,獲取研究所需的支撐數據。在理論框架指導下完成對數據資料處理分析,完成實證分析,并依據實證研究結果提出政策建議。本書所采用具體技術路線如圖1-2所示。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基于分析與綜合相結合設計思路,綜合運用規范分析與實證分析等方法進行研究。具體而言,有以下兩個方面。
(1)運用規范分析方法,分析和界定氣候變化、蘋果種植戶、適應性適應能力等概念,在此基礎上,界定蘋果種植戶氣候變化適應性行為及其特征,歸納蘋果種植戶在蘋果生長不同階段采用的適應性措施,結合農戶經濟理論與氣候變化適應性理論,揭示蘋果種植戶適應性行為選擇動機、行為傾向,蘋果種植戶適應能力,蘋果種植戶在內部、外部約束下的適應性行為特征及其有效性,建立蘋果種植戶氣候變化適應性行為理論分析框架。
(2)運用實證分析方法,探索氣候變化對區域蘋果種植戶蘋果收益的影響方向與程度,蘋果種植戶氣候變化適應能力,蘋果種植戶適應性行為決策機理及適應性行為選擇的有效性評價。
具體的實證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四點。
第一,Ricardian模型。依據蘋果生長過程的不同階段,建立包含年度與不同階段氣候變化特征的蘋果種植戶蘋果凈收益模型,分析氣候變化對陜西蘋果種植戶蘋果凈收益的影響方向及影響程度,綜合評估氣候變化對蘋果種植戶蘋果生產的影響。
圖1-2 研究技術路線
第二,熵權法。運用規范分析方法,構建蘋果種植戶氣候變化適應能力指標體系,并利用熵權法賦予權重,從而能夠定量地對蘋果種植戶適應能力進行評價,并識別影響蘋果種植戶適應能力的關鍵因素。
第三,Double-Hurdle模型。采用Double-Hurdle模型分析種植戶適應能力、氣候因素及其變化、市場環境、生產特征及村莊環境等與蘋果種植戶氣候變化適應性行為決策之間的關系,判斷上述因素對蘋果種植戶適應性行為選擇與采用強度的影響方向及影響程度,進而了解蘋果種植戶氣候變化適應性決策機理。
第四,內生轉換模型。利用矩估計方法估計蘋果種植戶蘋果產出風險,構建蘋果種植戶適應性決策與產出及其風險的內生轉換模型,通過實證結果判斷,與未適應蘋果種植戶相比,適應蘋果種植戶的產出水平與產出風險的變化方向與程度,在此基礎上,利用成本收益法判斷蘋果種植戶不同的適應性行為選擇的有效性。
(三)數據資料與調查方案設計
本研究關于氣候因素及其變化的相關數據主要來源于《陜西統計年鑒》、中國氣象數據網及各樣本縣氣象局,以此獲得蘋果種植戶所在樣本縣域的年度及季度氣候數據。蘋果生產布局等所涉及數據來源于《中國農村統計年鑒》《陜西統計年鑒》,輔助網絡數據平臺獲取資料。關于氣候變化條件下蘋果種植戶適應性行為選擇及其影響因素所涉及的數據以微觀調查數據為主。
本研究是以黃土高原蘋果優勢區——陜西專業化蘋果種植戶為研究對象。蘋果產業作為陜西主導產業,已成為農村地區農戶增收的重要來源。截至2014年,陜西蘋果種植總面積達到1022.7萬畝,產量約為988萬噸,均居全國第一,總產量分別約占全國的1/4、世界的1/7(馮曉龍等,2015;趙正永,2015)。但近年來氣候變化已經對陜西蘋果生產帶來巨大壓力和嚴峻挑戰,不僅威脅蘋果產業發展,而且加劇了蘋果種植戶收入波動性(馮曉龍等,2015;魏欽平等,2010)。截至目前,陜西蘋果基地縣達到30個,主要分布于寶雞、咸陽、渭南、延安及銅川等5個地區。因此,為了使調查樣本具有代表性,本研究采用分層抽樣的方法進行樣本選擇。
具體的抽樣步驟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步,確定樣本縣單位容量及抽樣方法。縣(市)的樣本容量n1由統計學大樣本容量的確定原理有:
其中uα表示當估計可靠性為1-α=0.95時,uα=u0.05=1.96,v為變異系數,本例取0.28;pc為抽樣估計精度,在社會經濟方面抽樣估計中要求達到0.8,本書取0.8,由此計算出n1=8。具體的樣本縣確定包括兩個步驟:一是先按照自然分區,將陜西蘋果基地縣分為渭北黃土高原優生區與陜北丘陵溝壑適生區兩大區域;二是在每個區域通過概率與規模成比例的抽樣方法(PPS抽樣)確定樣本縣。具體見表1-1。
第二步,確定農戶抽樣方法及樣本容量。在確定樣本縣后,第二層樣本點計算公式為:
上式中,令置信度a=0.01,那么臨界值Za=2.58;再令發生概率p=0.8,抽樣誤差Δ控制在2.5%以內,可得農戶層次的樣本容量為660。農戶的抽樣方法為,在各樣本縣以隨機抽樣方式隨機選取2~3個樣本鄉(鎮),在各樣本鄉(鎮)再以隨機抽樣方式隨機選取2~3個樣本村,然后在每個村隨機選取15~16個農戶作為調查對象。國家蘋果產業技術體系產業經濟研究室組成的博碩士研究生調查團隊于2015年6~8月進行蘋果種植戶與村莊的資料收集工作,共完成村級問卷51份,665戶樣本種植戶,其中種植戶有效問卷663戶,有效率為99.70%。具體樣本分布見表1-1。實地調查采取問卷調查與典型訪談相結合,農戶問卷調查涉及蘋果種植戶基本特征、生產、銷售、氣候變化影響及蘋果種植戶適應性行為認知與采用等方面,村莊問卷主要包括村莊的基本特征、蘋果產業情況、氣候變化及適應性措施采用情況。正式調查采取調查員入戶面對面訪談形式,重點對果農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村干部等進行訪談。在正式調查之前,分別選取寶雞市千陽縣、咸陽市的乾縣作為調查區域進行預調查,以保證問卷設計的科學性與實用性。此外,在問卷調查過程中,及時對每份調查問卷進行集中檢驗與審查,以保證問卷數據的完備性與準確性。
表1-1 樣本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