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西亞段)概略
- 馬鑫 金忠杰 王瑛
- 1002字
- 2019-10-11 17:00:20
序言
當前,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會信息化依然是大趨勢,但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世界經濟發展分化,國際高標準投資貿易格局和多邊投資貿易規則持續醞釀調整,局部短期的新趨勢不時出現,影響較大的如區域經濟一體化、貿易保護主義等。大趨勢加新趨勢給世界經濟帶來重大影響,尤其是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經濟體。經濟全球化、區域一體化既是一種共識,亦是一種應對當前趨勢變化的方案。中國政府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是經濟全球化、區域一體化的共識性嘗試和實踐。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成就源于40年前開啟的改革開放;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參與者、受益者、推動者。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也是中國政府擴大開放的具體行動,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是中國政府對改革開放40周年最好的紀念之一。因為,“一帶一路”必然要求中國具有世界胸襟、世界眼光,必然要求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必然要求法制化、市場化。“一帶一路”也可以解決中國國內的能源安全、產能過剩、區域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等問題。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已有5年,5年來在具體的框架支撐下,取得了階段性進展。框架主要包括“五通”(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六大經濟走廊”(新亞歐大陸橋、中蒙俄、中國-中亞-西亞、中國-中南半島、中巴、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十大平臺”(博鰲亞洲論壇、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亞歐博覽會、歐亞經濟論壇、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中國-南亞博覽會、中國-阿拉伯博覽會、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中國-俄羅斯博覽會、前海合作論壇),“四大金融支撐”(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絲路基金、金磚國家開發銀行、上合組織開發銀行)。
西亞是“一帶一路”的交會處,是世界重要的能源基地、交通要道;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是中國能源、商品交易的重要通道,戰略位置極其重要,推進意義重大,包括地緣、經濟、政治、能源等意義。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已經取得了局部的進展,同時,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推進業面臨著一系列風險,包括政治風險、經濟風險、法律風險、社會風險、軍事風險。本書綜述國際背景、國際局勢,分析走廊風險情況,結合中國國情提出了應對和防范經濟走廊政治風險、經濟風險、法律風險、其他風險的風控舉措。該書借鑒了前人的部分觀點、史料,在此表示感謝!盡管筆者進行了6次修改、歷經10個多月的時間成稿,但因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有疏漏和不妥之處,望讀者不吝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