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插秧捉魚忙
- 宋朝玩主
- 江橫孤舟
- 2185字
- 2020-06-10 11:22:00
用這種藤條筐捕魚,張涯也是第一次用,需要多久心中并沒譜。就是上輩子見過河邊安放的地籠,大多是一天清理一次。
“這個……明天清早吧。”張涯猶豫一下,笑著說道。
盧雪靜頓時有些懨懨:“啥?需要這么久!”
“唉!要等一天一夜啊。郎君,你這樣……還不如明天喊我們呢。”祝麗莎亦嘟嘴說道,雙眸凝視著張涯。
去川口壩觀禮,順帶游玩一番后,也許是張涯的勸說起了作用,或是盧雪靜帶來的壓力,亦或是她再次釋放性情,祝麗莎少了很多中規中矩。
“急啥,急啥!明天你們再來就成。”
張涯訕訕一笑,用池塘水洗下手,繼而說道,“說實話,反正想捉到數千條魚苗,也不是一天二天的事,你們就當成玩耍吧……”
知易行難。
任何事都一樣。
送兩位小女生回宅院后,張涯牽著‘黑槍’前去水稻田。見只有楊丙生父子二人下田插秧,還是彎腰徒手種植,效率都沒法看。
眉頭微皺,他出聲問道:“楊老哥!咱們一直都是這么插秧的?弄完這片稻田,需多長時間?”
“小郎君!這田泥泡的挺軟,俺們倆人五天就成。”
楊丙生直起身,捶了捶腰眼,笑著說道,“插秧的事兒,俺們祖輩都是這樣弄的。不過聽說南方那里,好像用什么秧馬,速度比手快多了。”
“秧馬!這是何物?”張涯瞬間提起興趣。
“小郎君!俺也沒見過。”
楊丙生撓撓頭,賠笑說道,“就是聽說,這東西兩頭翹、像條小舟,用榆槐木做底板,用桐木啥的做馬鞍子……”
“成!你們先忙。我去找趙二哥,看能否弄出這個秧馬。”張涯皺眉說道,又看了看插秧的行距,便急匆匆離開。
機械化插秧,這個技術太高,就甭考慮了。但簡單易行的秧馬,還是可以搞一搞的,至少能降低勞動強度,莫使人累彎了腰。
從楊丙生的描述,再結合觀察插秧之事,他心中浮出秧馬外形,迅疾繪出簡易草圖,便讓趙樹起等人緊急制作。
然則,這畢竟是新物件。
張涯沒見過實物,趙樹起、王春茂也沒見過。具體細節、尺寸只能臨時討論,他親自參與,熬了大半個晚上,才弄出個秧馬雛形。
“先這樣!我先去睡了。”
新身體實在是熬不住,張涯打著哈欠說道,“趙二哥……你們清早就去田間,找楊丙生試用一下,再商量有啥能改進的。”
“少東家!這個物件怎么用?我們還是不太明白!”趙樹起急促說道。
“罷了!明個兒我也去,一塊商量吧。”
就算有了工具,想要高效使用,也非一日之功,特別是需要技巧的。去歲,張涯鼓搗推鋤之時,暗中讓祝麗莎練上兩天才敢亮相。
這等秧馬,張涯更不熟悉,需要些時間掌握,并作出改進。
第二天清早,他準備睜開雙眼時,盧雪靜便闖進書房。
一把掀起他的被褥,這小女生興奮喊道:“郎君!快起來啦。藤簍捉到了很多魚苗,都是一巴掌大的……”
見是來人盧雪靜,張涯頓時腦中清醒無比,嘴角微微翹起來,假裝依舊在做夢,一把捉住她手腕,順勢將其掩到床鋪上。
雙臂環繞上玉人腰肢,他口中還嘟囔著:“咦噓!你這尾小魚兒莫走,乖乖到你家郎君懷中來!”
……
然則,這咸豬手的代價有點嚴重。
往大池塘中放養鯉苗時,他只能用左手進行,畢竟他的右手用麻布吊在胸前,大概需要十天半月才能復原。
完成整個示范動作,張涯賠笑說道:“麗莎、雪靜!你們都看清了嗎。就是如此處理的,用鹽水沖洗魚兒身體,再放入池塘……”
給鯉魚苗消毒、殺菌,他選用了淡鹽水。沖洗魚體時間,大概是十秒鐘。反正這個方法,他上輩子只有耳聞,具體細節不甚了了。
“哼!郎君,你老是神神叨叨的,到底有沒有細菌啊?”瞅著張涯的傷臂,祝麗莎撇著嘴說道。
盧雪靜滿眼冷俏的笑意,伸手勾起張涯的衣領,將他拉到一旁:“二姐兒!什么細菌不細菌的……別聽他瞎忽悠!放養魚苗的事,我們姊妹來。”
“成!你們來,就你們來。”
肌肉還存在記憶,張涯渾身肌肉緊繃,舉起左手訕訕笑道,“不過,魚體消毒不能省略……”
“羅里吧嗦的,走、走……瞧你的秧馬去,這里有我和二姐兒。”單手推著張涯胸膛,盧雪靜瞪著美眸說道。
早晨剛得罪了小美女,這么也得讓人家消消氣。
揉著下巴賠笑,張涯麻溜的走人。
水稻田中,楊丙生父子正在試用秧馬,趙樹起、王春茂都在場。
見張涯吊著胳膊來到,他們相互看了看,露出會心一笑。
張涯可不是什么‘少年’,骨子里可住著‘油膩大叔’。見到這種場景,他豈能理解不了。然則,有些事不能深究,否則就是笑話滿天飛。
輕咳一聲、老神在在,他淡淡說道:“楊老哥!這秧馬使著順手不?有啥不順暢的,就給趙二哥說……”
“小郎君!這個秧馬挺好用,俺都不累腰了。”
楊丙生依舊是有些拘謹,眼神從張涯傷臂上移開,“就是,放秧苗的窟窿有些小,要是能弄大點更好。”
“噢!趙二哥,若是再弄一個秧苗,時間上還來得及嗎?”張涯看了看水田,扭身回頭問道。
“少東家!這個……可能要趕不上了。楊老哥稱,他們有了這秧馬,兩天就能弄完這些水田。”
塬地上只有十華畝水田,規模顯然是不夠的。試制、試用秧馬的時間,楊丙生父子就能搞定這些稻田了。
略加思忖,張涯便笑道:“如此,便作罷。不過……趙二哥,事后你和楊老哥合計合計,定下秧馬的規格,供我們來年使用。”
……
張涯這里插秧捉魚忙,寧州府的滕子京也沒閑著。
州府衙門中,他召集高伯彥、秦翌、陳吉海等官員開會。
“諸位!官家遣知制誥韓稚圭任陜西安撫使。”
滕子京捏著胡須,滿臉帶笑道,“月余時間,韓制誥將巡查至本府,望諸位齊心協力,著細營造土壩之方略……”
“韓制誥!可是安撫蜀地之韓琦,韓相公?”秦翌頓時瞪大眼睛。
滕子京點頭道:“然!秦少監,兩座水壩,汝均參與其中。不如,詳盡方略由汝捉筆……罷了!上榆口壩之事,讓張遠之書寫條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