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哲宗的葬禮

皇帝的葬禮是一件大事,要花費很多人力與物力。因為死亡和服喪有“不吉”的意味,與皇帝的禮儀職責存在沖突,所以必須做出很多妥協。登基不久,徽宗就召見群臣,商議他應當按什么流程為哲宗服喪:是按照弟弟對兄長的一年喪,還是按照兒子對父親或臣子對陛下的三年喪?蔡京認為,應當服三年喪,因為徽宗是哲宗的臣子。對當朝天子而言,一個月應當轉換為一天,因此三年服喪期的二十五個月就轉換為二十五天。《曾公遺錄》卷九,221—223頁。《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五二〇, 12372頁。

徽宗定期收到關于哲宗的棺木、陵墓和畫像進展情況的奏報。棺木長九尺,寬四尺,高五尺,上漆工序用了好幾天,但最終還是在正月十七日完工了,正好趕上第二天的出殯儀式。徽宗主持儀式時,眾官員聚集在福寧殿的入口,向徽宗表示安慰。然后,眾人又前往內東門,安慰向太后、劉太后(哲宗的遺孀)和朱太妃(哲宗的生母)。接著,又派信使向天、地和太廟奏告出殯儀式。到了月底,確定下葬的時間,選擇黃道吉日破土動工,修建好陵墓,將靈柩運出皇宮下葬。《曾公遺錄》卷九,219、226、236頁。《宋會要輯稿·禮二九》,葉69 b。

皇家葬禮非常復雜,大部分是由禮直官來決定。在準備第二次祭奠時,章惇和蔡卞對頭上的裹布應當用什么顏色爭論了很長時間,最后不得不找禮直官決斷(他的結論是該用黑色)。《曾公遺錄》卷九,240頁。還有一件事要征詢大臣們的意見,即哲宗擺放在太廟的畫像。四月二十三日,在服喪百天期滿的次日,章惇帶來官員林希繪制的一幅畫像。大臣們評論說,之前御藥院提供的畫像根本不像哲宗。徽宗說蔡京曾拿來一幅畫像,也不像先帝。他提到,畫像有五六分相像他就滿意了,大臣們于是推薦林希的畫像,徽宗看后認為這是最好的一幅。在與向太后討論時,曾布主張以林希的畫像為摹本,為哲宗制作塑像(可能是放在景靈宮內)。《宋會要輯稿·禮二九》,葉70a。《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五百二十,12385頁。《曾公遺錄》卷九,282頁。

七月,在將靈柩從皇宮運送到陵墓的途中遇到了嚴重的天氣問題——連日陰雨。七月二十二日,寺觀接到命令,要舉行儀式祈求好天氣,京師的百姓也被要求三天不得殺生,希望能得到神靈的幫助。盡管下著雨,送葬的隊伍還是到達了皇陵所在的鞏縣。但到那兒以后,大雨和泥濘使隊伍無法繼續行進,雨看起來沒有停的跡象,也沒有安排避雨的地方,隊伍只得在野外過了一夜。第二天(八月初一),哲宗的靈柩被安放進陵墓。隨后,先帝靈牌被依序迎回京師:先是文武百官在板橋迎接,再是哲宗的遺孀孟太后在瓊林苑,最后由徽宗在皇宮內的群英殿迎接。《宋會要輯稿·禮二九》,葉78a—79b;《禮三七》,葉15b。《續資治通鑒長編拾補》卷十六,604頁。


徽宗在登基后的第一年都取得了哪些成就呢?首先,通過請向太后垂簾,徽宗避免了對他繼承皇位的主要抵制。皇太妃朱氏的兒子似對選擇徽宗繼位很不高興,但他的不滿并未發展為一場危機。另一個成就是迅速贏得了主要保守派的支持。徽宗召許多保守派回京,并不僅僅是表示一種姿態,而是真誠地認為他們在朝廷任職是件好事。徽宗認真聽取他們關心的事情,頒布他們寫的奏疏。而最令這些保守派高興的是,徽宗緩慢而堅定地削弱身居高位的改革派的權力,如章惇和蔡卞,甚至將他們貶逐出京。

在即位第一年中,與徽宗取得成就同樣重要的是他所學到的東西。從十七歲到十八歲之間,徽宗的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放在了皇帝必須做的兩件事上:履行重要儀式和甄選高級官員。徽宗承認大臣們有很多東西可以教他,他仔細聆聽他們說的話,試圖掌握身處政府最高位必須面對的復雜的人際關系。他將曾布視為心意相通的老師,一個愿意對他直言相告并解釋許多宮廷習俗背后政治意涵的人。徽宗在第二年執政時,要比第一年聰明得多,也更了解政府真正的運轉方式。

不過,徽宗執政的第一年也不是只有政治。他與當時備受敬重的道士劉混康多次談話,討論道教思想。他還找時間和機會繼續發展自己在書畫藝術上的興趣。由于舊王府已經不需要了,徽宗就把那里重新裝修成龍德宮,自己有時也會過去檢查工匠們的工作,并提供一些指導。此外,他有時也花時間與后妃相處。在即位第一年的年底,王皇后生下一個兒子,鄭皇妃生了一個女兒。

這些成就在后面的章節中還會更詳細地回顧。不過,我們先要看看徽宗在執政的第二年和第三年為建立聯合政府所做的努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青县| 专栏| 宁晋县| 日照市| 辰溪县| 安泽县| 教育| 高台县| 龙山县| 贵溪市| 安陆市| 句容市| 成安县| 岳池县| 安宁市| 洛扎县| 屏山县| 磴口县| 晋中市| 宣威市| 左权县| 婺源县| 西盟| 襄垣县| 百色市| 沭阳县| 密山市| 稻城县| 盐边县| 枞阳县| 安图县| 紫阳县| 广西| 伊吾县| 瑞昌市| 抚州市| 凤冈县| 万宁市| 曲周县| 循化| 萍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