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時代的戰爭看似非常殘酷,然而和我國民族的發展很有關系。
古代交通不便,一水一山之隔,其人即不相往來。一個中央政府,鞭長莫及。所以非將同族的人,一起一起的,分布到各處,令其人自為戰,無從收拓殖之功。這許多分封出去的人,可以說是我國民族的拓殖使,亦可以說是我國文化的宣傳隊。只要看東周之世,各方面封建的國,都逐漸強盛起來,就可以見得我國民族滋大的情形了。
【齊】是太公望之后。周初封于營立,在今山東昌樂縣。后來遷徙到臨淄,就是現在的臨淄縣?!妒酚?貨殖列傳》說:齊初封之時,“地澙鹵,人民寡。太公乃勸女工,通魚鹽,極技巧”。于是“齊冠帶衣履天下”、“海岱之間,斂袂而往朝焉”。這是東方的大國。
【晉】晉是成王母弟叔虞之后,初封于太原,即唐堯的舊都。后來遷徙到新舊絳。舊絳是今山西省的冀城,新絳則今山西省的聞喜縣,現在山西省的大部分是晉國所開拓的。兼有河南北的一部分。
【秦】秦嬴姓,初封于秦,地在今甘肅天水縣。不過是個附庸之國,因和西戎競爭,漸次強大。平王東遷后,西都畿內之地,不能顧及。秦襄公力戰破戎。周人始命為諸侯。至秦文公,遂盡復周朝的舊地。把岐以東獻之周。周朝仍不能有。穆公之世,秦遂東境至河。
【楚】楚國是羋姓,受封的喚做鬻熊。居丹陽。已見前。鬻融之后,數傳至熊繹,遷居荊山。在今湖北的南漳縣。五傳至熊渠,甚得江、漢間民和。熊渠立其三子:一為句亶王,居今江陵。一為鄂王,在今武昌。一為越章王,就是后來的豫章,在今安徽的當涂縣。長江中流,全為其所征服了。又十一傳至文王,遷都江陵,謂之郢。據江域的沃土,轉和北方爭衡。今河南省的南部,亦為其所懾服。
齊、晉、秦、楚,是春秋時最大之國。其強盛較晚,而其命運亦較短的,則有吳、越二國。吳是泰伯之后,周得天下,因而封之。越則夏少康之后。因為禹南巡守,奔于會稽,少康封庶子無佘于此,以奉禹祀。吳居今江蘇的吳縣;越居今浙江的紹興縣。其初,都是和斷發文身的越族雜居的。久之,乃漸次強盛。吳的地方,到今安徽的中部。越則并有現在江西的大部。
以上諸國,都可稱為一等國。此外還有:
【魯】周公之后,封于曲阜,已見前。
【衛】武王弟康叔,封于朝歌。地在今河南的淇縣。春秋時,為狄所破,遷于楚丘。在今河南的滑縣。
【曹】武王弟叔振鐸,封于陶丘?,F今山東的定陶縣。
【宋】微子啟,紂庶兄,武庚亡后,封于商丘?,F在河南的商丘縣。
【鄭】周宣王之弟友,封于鄭。本在今陜西的華縣。后來東遷今河南鄭縣之地,謂之新鄭。
【陳】陳胡公,舜之后。封于宛丘?,F在河南的淮寧縣。
【蔡】蔡叔度之子胡,封于蔡。如今河南的上蔡縣。后來曾遷徙到新蔡。最后又遷于州來,則在今安徽的壽縣了。
【許】姜姓,舜臣伯夷之后。封于許,今河南許昌縣。后來遷于葉,今河南葉縣。又遷于夷,今安徽亳縣。又遷于析,今河南內鄉縣。
此諸國雖不能和齊、晉、秦、楚等國比較,然而地方亦數百里。大的有后世一兩府,小的亦有數縣之地。和初封時的百里、七十里、五十里,極大不過后世一縣的,大不相同了。這便是逐漸開拓的成跡?!洞呵铩分ǎ爸T侯用夷禮則夷之,進于中國則中國之”??梢姰敃r列國,亦間有雜用夷禮的。然而從大體上論起來,如魯衛等國,本居當時所謂中國之地者勿論。即如秦、楚、吳、越等本與異族雜居,在春秋初期還不免視為夷狄的,到后來,也都彬彬然進于冠裳之列了。這又可見我國文化的擴張。所謂民族,本以文化的相同為最要的條件。我國文化的擴張,便是我國民族的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