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攝影范談集
- 范朝亮 John Fan
- 738字
- 2019-09-23 11:05:18
3.臨摹不算攝影
臨摹是學習的一個過程。名家的名作當然讓人憧憬,可是臨摹只是臨摹,而不是創作。學書法需要臨摹,因為它的基本功需要很長時間的練習。但是臨摹得再像,王羲之還是王羲之,自己還是自己。
家鄉有塊著名的石碑,叫《瘞鶴銘》,北宋文學家黃庭堅稱之為“大字之祖”,有千年以上的歷史(圖1-5)。從唐朝起就有人臨摹,這千百年中有無數人臨摹過,但是只有這塊殘破的石碑價值連城,其他人寫得再像,甚至寫得更好,也無人知曉。

圖1-5,摘自鎮江金山網
攝影的臨摹比書法的臨摹要糟糕百倍,它從一開始就一文不值,因為相機本身是一個功能強大的復印機,相機已經自動幫攝影者完成了很多基本功的學習,攝影者只要動一下指頭就行。這就使得攝影的臨摹與復印一樣,主要是機器的作為,沒有什么意義。我們經常喜歡用“創作”二字來描繪我們的攝影行為,卻不知道這兩個字的分量。究竟什么叫創作?百度百科上這樣定義:“藝術創作是指藝術家運用自己的藝術經驗、藝術觀念以及審美體驗,通過一定的藝術媒介和藝術語言,把特定的藝術內容、藝術形式轉化為藝術形象、藝術作品和藝術文本的創造性活動。藝術創作從根本上來說是人類的自由創造活動。”
創作首先是創造性的活動,藝術創作讓我們有不同的視角去看世界:我們身邊有一去不復返的歷史需要用相機去記錄,有未探索的自然世界需要我們去發掘,有千姿百態的人生需要我們去捕捉。這些東西我們窮一生精力也只能窺見分毫,為什么我們偏偏要退而求其次,去重復他人的勞動呢?
相機與復印機技術類似,但是功能卻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找人在最佳時機把自己帶到最佳景點,幫忙設置好器材參數,自己只按一下快門;甚至買一張別人的原始文件,再找個高手做好后期,再找人專業水準地打印出來,最后簽上自己的名字,這樣的攝影已經完全失去它應有的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