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序言
- 中國精神讀本
- 王蒙 王紹光主編
- 888字
- 2019-09-05 14:21:14
歷史從不是史實和考據的簡單堆砌,歷史時刻塑造著民族的集體記憶。這集體記憶來自我們對歷史事件的梳理和珍惜,并在精神層面成為共同前行的動力。而新的歷史也在我們前行的過程中不斷被創造。
如同記憶,歷史也容易被忘卻和扭曲。當人們生活在富足的暖風里,對很多人來說,先輩們的苦難、犧牲和熱血就像多年前看過的老電影,至多只留下一些依稀的印象。有些人尚心存感恩,另一些卻冷嘲熱諷。
但歷史終究是不能忘卻的,那里有我們共和國的初心。從民族到個體,我們如果不知道“我從哪里來”,又怎么能回答“我是誰”和“我要到哪里去”?
歷史上的哪些片段,是我們最應該珍惜的時刻,匯成了我們的精神血脈?從1840年的鴉片戰爭到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新中國改革開放,我們民族經歷了一次次瀕死重生。我們從亡國的邊緣,歷經難以想象的苦難和犧牲,重新踏上了民族復興的大道。
這一百四十年的歷程,目睹了五千年古老文明的覺醒,和一個年輕現代國家的誕生。這一百四十年的歷程,訴說了我們為什么選擇今天的道路,和我們奮斗的目的。無數仁人志士為民族獨立和解放,用生命和熱血鋪就了我們的救亡之路、革命之路、建設之路和復興之路。鐵與血的磨礪不僅鑄煉了筋骨,也奠定了國人奮進不屈的精神底色。
本書收錄了從鴉片戰爭到改革開放,一百多名政治家、文學家、革命家的代表作。我們用第一手的文字,顯現人物的思想,還原歷史的真實。在民族復興的道路上,這些作品都曾經影響時代,照耀過歷史的天空。很多篇目至今仍是我們前行的指路明燈。
從他們的文字中,我們直觀地看到一個苦難、無望的中國,一個掙扎、戰斗的中國,一個拼搏、奮進的中國!這些文字優美、有力量、感染人心,鋪陳出中國一百四十年的心路歷程和波瀾篇章。貫穿這所有文字的,是這些先輩對祖國深沉而無怨無悔的愛。
本書編寫過程歷時一年有余,選篇由編委會集體商定。王紹光為每篇撰寫了導讀。紹光的文字精煉,讀后令人常感太史公之妙。感謝王蒙對本書編寫工作的指導,也感謝企業家共同發起人的鼎力支持。
面對歷史的浩瀚星空,選篇不可能完美,每一個選擇也必定是掛一漏萬。但我們必須往前走,為了不能忘卻的歷史,也為了燦爛和光明的未來!
總策劃 沙燁
2019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