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1章 手握乾坤盞

“師弟,我今天給你帶了個東西過來,我覺得你應該會喜歡。”張學榮拿出一個精致的木盒,里面裝著一個陶瓷茶杯,但是這個茶杯的釉卻跟往常的不一樣。李立拿在手中端詳,好似夜中明珠。

“師兄,這是?”

“師弟,這叫建盞。我大女兒從福建給我帶回來的,她現在在福建學習這個。”

“建盞?這個我還真是第一次聽說,是福建那邊出的么?”李立對于這個詞,很陌生。

“其實這個建盞是有歷史的,他源自唐末時期,福建建陽水吉池中那邊燒制出來了一種黑釉瓷。宋朝,建窯史生產建盞,宋代的著名文人墨客就有一些名句來稱頌它。例如“兔毫紫甌新”、“忽驚午盞免毫斑”、“建安瓷盌鷓鴣斑”、“松風鳴雷兔毫霜”、“鷓鴣碗面云縈字,兔毫甌心雪作泓”、“鷓鴣斑中吸春露”等。宋徽宗趙佶治國無能,卻精通書法、茶道。由他著作的《大觀茶論》里說道:“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上。就指明建盞出產的兔毫盞釉色黑,毫毛長,為上佳茶具。他在《宮詞》贊曰:兔毫連盞烹云液,能解紅顏入醉鄉。其意指用兔毫建盞烹建溪上好的茶餅,香云繚繞,能使在旁的美女都陶醉進入夢鄉。”張學榮講話的語速不緊不慢,但是卻聽的李立如癡如醉。“宋代盛行斗茶,文人墨客們便發現用建盞斗茶更是別有一番風味,用建盞盛茶水,能夠使茶水的口感發生變化,最大化的激發出茶水的味道。所以,漸漸地開始追捧起建盞來,可是建盞的出產率到現在也是極低的,一窯最多燒制64個,成品率不足30%。據日本1511年出版的《君臺觀左右賬記》史冊里記載:曜變斑建盞乃無上神品,值萬匹絹;油滴斑建盞是第二重寶,值五千匹絹;兔毫盞值三千匹絹。從而得知黑釉碗盞其價值令人瞠目。2005年春,在廈門拍賣會上,一件建窯出產的茶盞竟拍出1500萬元的高價。黑釉茶盞竟能如此高貴,除閩北盛產優質名茶之外,還與宋代盛行斗茶風氣有關。自宋代以來,建盞倍受垂青,使得不少文人騷客爭寵趨雅,寫就了眾多贊譽建盞的詩詞。到了元代建盞斷代800年。也就是80年代才開始有人復燒。”

就在張學榮講解的時候,王穎便將李立眼前的建盞用開水做了高溫消毒,李立迫不及待的將公道杯中的普洱茶倒入建盞之中。輕抿一口,還別說。用建盞泡過的茶,口感是比用陶瓷杯喝著要好很多。水質更加綿軟。“師兄,還別說這還真是個好東西。”

“師弟,今天過來呢我就是想跟你談談,你看看能不能合作一下?姑娘在那邊建了一口窯,現在東西做出來了。可是銷路不行啊,你這邊能不能扶持一下?”

“這樣吧師兄,你讓姑娘回來一趟,我跟她面談一下,如果可行,我或者是我安排人去一趟實地考察一下。”李立在沒有了解這個東西以及對方的實力之前,這已經算是給出最大的尊重了。

“那好,過幾天我就讓她回來一趟。到時候我帶她過來拜訪你。”張學榮知道李立這算是給予最大的認可了。至于能不能成,就要看自家姑娘的本事了。“還有,師弟啊,咱們下一趟去哪做展會?”

“師兄心急了?這次你這邊買賣不錯啊,除了師父就是你的成交額高了。”李立樂呵呵的給張學榮倒茶說道。

“我這不是琢磨著上次賣的不錯,這次我可好提前準備一下。”

“師兄,你今天回去就開始準備吧。到時候我也要多收一些。”李立可不搞慈善,這就是他占主導權的時候了。當然,藝術家們也可以不賣給他,如果不賣給他。那么這次展銷會同樣也就沒有他的展位。中午,李立留張學榮夫婦在別院吃飯,王穎做的菜。

“老公,我給你弄了一杯蘇打水,大中午的喝這么多酒干嘛呀。”王穎貼心的給李立到了一杯蘇打水,里面還有一片檸檬。

“小穎,今晚我過去睡。”李立喝了酒,醉眼朦朧的坐在椅子上,看著王穎背對著自己,顯露出來的曲線,不禁心中一陣悸動。

對于李立散發出來的信號,王穎并不拒絕。這說明自己在這個男人的眼中還是有吸引力的。“嗯,你想吃什么呀?我回去給你準備。”王穎被李立拉著坐進了李立的懷中,整個人靠在李立的身上。

“我想吃你....”劉斐不在家,李立自然也變得放肆起來。

“哎呀,這是在公司呢,讓人看到了不好。乖,聽話晚上你想怎樣都成,你喝了不少酒,回房間去睡一會吧?我要去前面了。”王穎可不能由著李立胡鬧。王穎逃跑,李立也無趣的回到房間休息。

對于一個愛茶的人來說,水為茶之母,器為茶之父。對于喝茶的考究,更有茶圣陸羽著《茶經》一書流傳至今。陸羽生于唐朝開元年間,由于出身疾苦,三歲時被智積禪師收養,所以說自小陸羽生長在龍蓋寺。陸羽自小喜愛讀書,熱愛文學。智積禪師要他誦讀佛經,但是他卻沒有興趣,以至于后來陸羽離開寺院,開始四處游蕩。

中國的飲茶之風,始于寺院。僧人參禪打坐,很容易犯困,飲茶能夠提神醒腦,驅逐困倦。又不違背佛家經典,所以茶率先成為僧人喜愛的飲品。陸羽的師傅智積禪師也是一位喜茶之人,并且獨有一套煮茶技藝。他便把這門本事交給了陸羽,每天由陸羽負責烹茶。漸漸地陸羽也養成了喝茶的習慣,并且練出了一套出色的煮茶技藝,據傳說,后來智積禪師非陸羽烹茶不飲。

《茶經》是唐代陸羽所著,是中國乃至世界上現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的茶學專著,被譽為“茶葉百科全書”。《茶經》是一部關于茶葉生產的歷史、源流、現狀、生產技術以及飲茶技藝,茶道原理的綜合性專著。

《茶經》分三卷十節,約7000字。卷上:一之源,講茶的起源、形狀、功用、名稱、品質;二之具,談采茶制茶的用具,如采茶籃、蒸茶灶、焙茶棚等;三之造,論述茶的種類和采制方法。卷中:四之器,敘述煮茶、飲茶的器皿,即24種飲茶用具,如風爐、茶釜、紙囊、木碾、茶碗等。卷下:五之煮,講烹茶的方法和各地水質的品第;六之飲,講飲茶的風俗,即陳述唐代以前的飲茶歷史;七之事,敘述古今有關茶的故事、產地和藥效等;八之出,將唐代全國茶區的分布歸納為山南(荊州之南)、浙南、浙西、劍南、浙東、黔中、江西、嶺南等八區,并談各地所產茶葉的優劣;九之略,分析采茶、制茶用具可依當時環境,省略某些用具;十之圖,教人用絹素寫茶經,陳諸座隅,目擊而存。《茶經》系統地總結了當時的茶葉采制和飲用經驗,全面論述了有關茶葉起源、生產、飲用等各方面的問題,傳播了茶業科學知識,促進了茶葉生產的發展,開中國茶道的先河。

直到明朝之前,中國人喝茶都是烹茶,而不是現在的喝茶方式。直到清代,學者陸廷燦,改編了一部《續茶經》,成為中國古代最大的一部茶書。可以說,《續茶經》是《茶經》的有益補充,是研讀中國茶文化的必備之書,和《茶經》一起成為中國最重要的兩部茶書。所以,現代社會的茶道之禮,能夠流傳下來得也沒多少了。

李立仔細的把玩著上午張榮發送來的建盞,遇到不解之處便在度娘中搜多資料學習,果然建盞的名頭不小,而且種類繁多。每一個愛茶之人,都會擁有一個建盞主人杯,妙處只有用了才知曉。

“董事長,您找我?”李薇被李立叫到別院,乖乖的坐在李立的面前。

“小薇,過幾天你可能要出個差。去一趟福建。”

“去福建?那么遠呀?”

“嫌遠了?是不是談男朋友了?”李立看著小丫頭一嘟嘴,便樂呵呵的打趣到。

“哪有,我找對象的標準,可是按照董事長您這樣的來找的。”

“媽呀,那咋辦呢?目前為止向我這么優秀的可就這么一個喲,要不等你斐斐姐回來的時候你跟她商量一下,看看她能不能給你勻一點。”李立的那股子騷勁上來了,那可是相當哇塞的。

“董事長,你壞!”李薇被弄了個大紅臉,連忙站起來跑出去了。這貨還想讓劉斐勻一點,美死你。

“老公,剛剛我接到涵涵學校老師的電話,老師說涵涵在學校被人推到了。”突然王穎面色慌張的跑進來,帶著哭腔跟李立說道。

“什么?走,我們趕緊過去。”李立蹭的一下站起來,有些焦急的跟王穎一起快步跑出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岫岩| 山丹县| 彩票| 汉沽区| 安徽省| 呈贡县| 遂昌县| 开封市| 永济市| 乐安县| 佛山市| 黔西| 尼勒克县| 金华市| 临武县| 华容县| 尉氏县| 磐安县| 宁都县| 进贤县| 启东市| 靖江市| 永年县| 呼图壁县| 璧山县| 新邵县| 柳林县| 彭山县| 驻马店市| 漳平市| 左云县| 墨竹工卡县| 泸定县| 鄄城县| 平定县| 桂林市| 新沂市| 太白县| 鹿邑县| 和林格尔县| 望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