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要命的大漢朝飲食
- 強漢崛起
- 燉土豆片
- 2932字
- 2019-09-02 23:42:20
丙顯這么肯定的原因還有一個,只不過原因除了他自己之外,在別人聽起來似乎有點天方夜譚而已!
也不可能說出來,即使說出來幾個人也不會相信,如果把原因說出來聽的人估計還有可能以為丙顯的癔癥又犯了!
那就是丙顯心中認為自己好歹是個來自未來的歷史修復者,雖然比不上后來類似劉秀那種位面之子吧,怎么著得有幾個幫手!
一個好漢還得三個幫呢!如果連個幫手都沒有,指望丙顯自己一個人完成修復歷史的重任,估計希望不大!
還談個屁的修復歷史節(jié)點啊!
再者說了,丙顯身為一個自帶光環(huán)的“主角”怎么著也不會慘到,剛來到這個時空,剛成為一個官二代就被著逐出了宗族,然后就連自己的便宜老爹也因為得罪皇帝被宰了吧!
要知道自己的這個便宜老爹可是在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一個名臣!
所以他心中盤算自己便宜老爹被宰的幾率不是很大!
相反很有可能因禍得福!
“雖然我不確定,但是應該也是八九不離十吧,算了,不糾結這件事了,靜觀其變吧!
眼光還得往前看,日子還得繼續(xù)過不是?
福伯有吃的嗎,都這么晚了,怎么還不開飯啊,都有點餓了!”
丙顯不僅是有著咸魚性格的人,更是一個跳躍性思維很強的人,從剛才糾結的情緒中一下子跳到了吃上!
“有,有,老婆子快去做粟米飯,然后煮個菜,今天剛去城里買來的粟米,還是今年剛剛從地里收獲的哩!對了,老婆子,那個煮菜的時候記得多放油和鹽!
讓大家好好的吃一頓,晚上好好休息,明天我還有小顯和大牛一起去縣城找房子,爭取三天內(nèi)搬過去!”
“好好好,知道了!多放油,多放鹽!”聽到丙顯不讓自己一家離開了,福嬸也高興得往廚房方向去了!
不到半個時辰的樣子,飯菜就端了上來!
丙顯無語的看著桌子上的飯菜沒有動筷子的意思!
飯桌上每個人面前擺了一碗粟米飯還有一大盆青菜,所謂的粟米飯就是小米飯,至于青菜在丙顯看來就是純屬用清水煮的一樣!
小米這種糧食作物是個好東西,它有很多名稱,即叫做小米,也稱之為粟米,在中國北方又叫做谷子,脫了殼之后之后的谷子就叫做小米!
小米這種糧食作物,如果用來熬粥的話,營養(yǎng)價值很高,喝起來也是爽滑順口,滿口留香。
可是如果來上一碗干歪歪的小米飯,估計絕大部分人就受不了了!吃上幾口還行,可是吃多了就有點發(fā)膩了!
純小米飯這種東西,你如果處理得當,廚藝高超還行,不過目前丙顯眼前的這碗小米飯在丙顯看來壓根和廚藝高超這四個字沾不上什么邊!
至于菜盆里的青菜,在丙顯看來更是像受到了非人的折磨一樣!
菜盆里的青菜本身已經(jīng)被水煮的壓根就沒有一點青色的樣子了,簡直就像是被做了整容手術一樣!徹底變換成了另外一種容貌!
一句話,慘不忍睹!
“不是說多放油,多放鹽嗎?油呢,鹽呢?”
丙顯在心中狂呼!
不過他沒有責怪福嬸,因為他知道,對于福嬸來說福嬸真的盡力了,甚至整個這個時代所有廚師的廚藝都不咋地!
這個時代的烹飪手法不是煮,就是用油烹!要么就是在鍋里干燒,去水分。或者蒸著吃!
可能在那些大世家,大皇族有一些高級廚子
不過說是高級廚子,但是還是沒脫離煮和炸的范疇,說到底就是食材高級點,舍得用油炸和用鹽而已!
但是在民間就不行了,在日常生活中也就稍微富足點的百姓家庭能在做菜時放一點點油和鹽!
再普通點的家庭能有口粟谷飯吃就不錯了,哪里還能奢望吃飯的時候能就菜吃!
到了武帝末年就更慘了,別說什么口腹之欲了,能吃口飽飯就不錯了。
到處都是農(nóng)民起義和流離失所背井離鄉(xiāng)的人。
還要什么自行車啊!
有口吃的就挺好!
畢竟在經(jīng)過了漢武帝連年征戰(zhàn)匈奴之后,大漢朝經(jīng)過文景之治多年積累的財富,無論是國庫還是民間的財富都已經(jīng)被消耗的差不多了!
而且國家并沒有及時的轉變當時的施政的方針,對百姓實行休養(yǎng)生息的策略!
所以在丙顯看來,武帝晚年的大漢朝說是百廢待興,也不遑多讓!
丙顯前世作為一個歷史老師他知道,中國傳統(tǒng)美食文化真正的發(fā)展時期是唐宋時期,而漢朝時期則是為中國美食的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的時期!
因為這一時期的古代中國美食因為兩樣事物的出現(xiàn),才開始真正的開始發(fā)展!
這兩樣東西其中一樣就是“鐵鍋”!
作為炊具,鍋的歷史跟漢字差不多同樣久遠。
最早的鍋其實就是漢以前的歷史朝代中出現(xiàn)的三條腿的“青銅鼎”,在漢唐時期沒了腿的“鼎”又改叫“鑊”,晚近又改稱為“鍋”。
可是,先秦的中國人卻無福享用鐵鍋。
說起來,大約在公元前1500年,中東的“肥沃新月地帶”就掌握了制鐵技術,大約在一個世紀之后,亞美尼亞人首先學會了將熟鐵放入炭火中加熱,然后淬火,再加熱、錘打,經(jīng)過輪番加工處理,使鐵質變得十分堅硬。在進行上述加工處理的過程中,由于偶然在鐵的表面溶進了碳微粒,因而制成了最初的鋼。到了公元前1200年前,這種新的冶金技術已在整個地中海東部地區(qū)得到了廣泛普及。
而鐵器在中國卻實在是姍姍來遲,直到戰(zhàn)國時期中原才有了鐵器的蹤跡,比中東居然晚了800多年。
這就迫使先秦中國人只能一直沿用古老的陶鍋。
當然有錢人和貴族們用的則是青銅器來烹飪美食,但是青銅器造價昂貴,根本不是當時的普通民眾能夠承擔的起的!
所以直到漢代,隨著冶鐵工藝的成熟與普及,才使得鐵鍋開始進入了尋常百姓家。
中華美食這艘大船在鐵鍋的出現(xiàn)下,才開始慢慢的向著美食的汪洋大海深處開始緩緩出發(fā)!
讓中華美食開始真正起步發(fā)展的另外一樣東西則是“食用油”的種類的多樣性的出現(xiàn)與發(fā)展。
先秦時人們所吃的主要是動物脂肪,“凝者曰脂,釋者曰膏”。“脂”指有角的家畜(如牛羊)的脂肪,常溫下較堅硬;“膏’,是無角家畜(如豬玀)的脂肪,較稀軟。人們在烹飪時用脂膏作為如油炸和油煎時的傳熱介質和調味劑。
這就碰到了與“鐵鍋”同樣的問題:中國向來是“人民眾多,禽獸不足”,狼多肉少,肉食是稀缺之物,更不用說動物脂肪這種上層貴族才能享用的奢侈品了。
至于植物油是到了東漢以后才出現(xiàn)在古代中國廣大勞動者餐桌上的,不過在丙顯看來這都不是事,有一樣植物油就擺在丙顯面前!那就是豆油!
古代漢朝傳統(tǒng)的“五谷”說的是粟、稻、麥、菽、麻!而傳統(tǒng)五谷里面的菽就是現(xiàn)在所說的大豆,只不過在漢朝時的大豆只是被人們用來做糧食食用,并沒有被意識到可以作為大眾化的食用油食用!
而且西漢絲綢之路的開拓,為漢朝帶來的并不只是威名的遠播,疆域的遼闊,經(jīng)濟的發(fā)展!帶來的更是古代中國和西域各國文化與生活方式的碰撞。正是這種碰撞之下一些新的農(nóng)作物和水果以及佐料出現(xiàn)在了古代的中國!
比如春小麥,葡萄,黃瓜,大蒜,石榴還有香菜等等作物和水果蔬菜。越來越多豐富的食物出現(xiàn)在在了人們的餐桌上。為中國美食的發(fā)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快吃呀,小顯,怎么啦,你以前不是最愛吃你福嬸做的飯了嗎?”福伯說道
“是啊,大哥,福嬸做的真的很好吃啊,你也快吃啊”小病已一邊從碗里向嘴里扒拉這小米飯,一邊對丙顯說。
“哈哈。。。。當然好吃啦,小已啊,你可說的是一點不錯,你福嬸的手藝當年在我們附近幾個村子都是頗有名氣的,吃過的人都說好啊!當初我成婚的時候,左鄰右舍可是都羨慕我娶了一個心靈手巧的好媳婦啊!
哈哈哈。。。。哎。。。。。。小顯啊,快吃啊!”
福伯聽見小病已說自己老婆做飯好吃,心中是頗為得意,忍不住賣弄了起來。
“哎呀,你這為老不尊的老東西,有東西吃還堵不上你的嘴,胡說些什么啊!”嘴上雖然在斥責福伯,可是福嬸臉上卻是一臉的甜蜜狀!
丙顯此刻真的是一臉的生無可戀狀。
“先是我的胃受到了虐待,現(xiàn)在自己又感覺到自己又受到了虐死單身狗一樣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