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媒體工作的日常
- 和理科男的甜蜜故事
- 二丫愛跳舞
- 3280字
- 2019-08-27 17:36:46
“林蕭,你拿著架子,我看看,話筒,電池,卡。嗯全了,走……”
出發前檢查設備非常重要,試驗下話筒音質,卡的內存,還有機器是否有問題。這些都是一代又一代前輩言傳身教教出來的。
當然,也可以理解為:都是血淚、吃虧、痛心疾首換來的。
林蕭今天專門換上運動鞋,輕松單一的服飾,采訪總要有采訪的樣子。林蕭記得剛來工作時候領導開會時候的教育:采訪就要有采訪的樣子。后來還特意給林蕭上“眼藥水”,你看主持人黃頭發上鏡能好看嗎?不莊重,涂著五顏六色的指甲怎么行?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一個女同事穿了一條白色底的花褲子,上面五顏六色很多小花,被勒令不準穿了!男生更是不能穿短褲。
當時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們雖然撇嘴,也不得不照做。
“還真有這種情況?忘記拿卡怎么辦?”林蕭作為剛剛入行3年的大學生,一直以來很是謙虛也表現的很尊敬,同事們也樂意給新來的弟弟妹妹講講趣事和損事。這次和李瑜在路上聊起來就是工作中的重大失誤了。
“還能怎么辦,上次我去采訪,一個多小時開車到了我才發現沒帶卡,當時那就真的是崩潰。好在鎮上用的設備和我們一樣,借了一張卡,拍完了人家更不放心我把卡帶回來,導出了好一會,幸好帶了優盤拷貝回來的素材。”李瑜揶揄道。“所以出門前一定得所有設備檢查好,還有的時候防不勝防,采訪好好的,話筒突然沒聲了,前面雙聲道,后面只有一個聲道。這要是在現場沒檢查,沒看出來,帶回去直接崩潰,如果是在夏天,咱們這知了聲音這么大,不管室內室外這段采訪就廢了。要么重新采訪要么不用,這就好比孩子夭折了。”
林蕭暗暗牢記下來,這些都是工作中的失誤和錯誤,可得記清楚,否則就完蛋了。
“問題還有好多呢,以后慢慢就成為一名優秀老練的媒體人啦!”李瑜笑著說完下車。
今天的采訪是一個工廠,采訪小車間的廠長。每次采訪,提前溝通必不可少,否則招呼沒打就來拿著機器和話筒,不管是誰心里總有抵觸情緒。
6月份的天氣不是太熱,李瑜照舊聯系好了宣傳口的人,陪著一起進入廠區,說是進廠區,其實采訪的地址是在廠門口的一個小房間,從這里能看到工作日志還有背后的工作環境。最重要的是噪音還可以有效的隔絕。
“您好,您好,孟廠長,之前給您的采訪提綱看了嗎?就簡單說一下就行。”李瑜拿出親和力極強的姿態閑聊加半專業的聊起來。
“我就看了一下。”孟廠長略帶害羞和尷尬的回答。
李瀟這時候自覺地擺好采訪架子,調整好位置。暗暗觀察采訪對象,一聽口音這位孟廠長可不是本地人,而且是南方人。和林蕭身高差不多,四十歲左右的年紀很是憨厚。
采訪很快開始了。
李瑜調整好采訪位置,保證自己不入畫,并且安排好孟廠長的坐姿,然后試了試話筒,準備開始采訪。其實這段采訪林蕭看過提綱,無非就是講講廠子里生產的產量以及質量還有銷售的情況。
其實就是簡述工作的內容,是不太難的。可現實并非如此。
透過攝像機的監視器,林蕭盯看著,不敢再抬頭給被采訪者眼神壓力,這間小屋現在四周并沒有別人,只有他們三個,可孟廠長的安全帽下卻是一張越來越緊張的臉以及一句話要斷開四五次的語句。
李瑜忙說道:“您別緊張,就按照提綱上您準備的來就行。”臨時組織語言有時候更會詞不達意。
“不緊張,不緊張,就是沒太想好,不知道怎么組織語言。”眉頭緊蹙下孟廠長感覺還不如工作起來輕松,這采訪這么難。
就這樣過去了十分鐘,期間采訪的內容可以說磕磕絆絆,很難有連貫的部分,孟廠長感覺變成了一個沒有感情沒有出廠的機器人,重復著口頭語和專業的名詞詞匯。自己也感覺話語組織很奇怪,如坐針氈并且腦子一片空白,一句話說完往往想順著說但是卻接不上話,緊張情緒越來越大,豆大的汗珠順著臉頰流了下來。
李瑜的表情也越發的凝重,沒想到今天的采訪會這么不順利。
“孟廠長,咱們先休息一下。一會再來。”李瑜想6月份的北方天氣今天沒那么熱,這孟廠長怎么這么緊張。
看了眼采訪提綱,“要不我和他聊聊?”林蕭看似輕松的和李瑜說道。其實這個欄目林蕭之前并沒有了解,并且對廠區生產的鋼鐵產品可以說全新領域。但采訪到這樣的尷尬場景,林蕭想試試側面溝通。
“行啊,試試唄,之前沒采訪過這個廠長,短時間內可能我問的太急了。畢竟每個人語言表達能力也不同。”李瑜揶揄道。
“一會我聊,你看我快聊到問題時候,你開始錄就行。咱們就不停了。”林蕭小聲嘀咕著。
“好”
這時候孟廠長正喝完杯子里最后一口水,如臨大敵一樣重新回到座位區。林蕭便笑吟吟的拿著提綱坐在對面了。一看到一個漂亮的年輕女生坐在對面,孟廠長的坐姿突然更加小學生和標準了。
“沒事,孟廠長,我和您閑聊一下,這會不錄。您不用坐這么筆直,稍微舒服點就行,我叫林蕭,您好,您好。”林蕭用標準的普通話說道。
入大學前學習過播音主持的藝考培訓,從那時起林蕭便牢記老師說的話:想學好,那先強迫自己天天說普通話。從那以后方言對于林蕭逐漸變得陌生和繞口了。以至于上班之后,同事也會時常打趣讓她說方言話,不過同事和自己都聽起來有一種乖乖的味道。
其實和孟廠長說普通話林蕭也是考量過的,李瑜那方言太標準了,雖然對方因為長時間的北方工作也能聽懂,但是總會有些隔閡,林蕭想必須先讓對方放松、輕松一下。
“孟廠長,您是哪里人呀?”林蕭拿出一副活潑的語氣,全然沒有采訪的嚴肅。
“我啊,我是f省的,不過來Z城工作好多年了。”孟廠長一看真的是閑聊也就自然的接上了話。
“哇,是嗎,聽口音我還猜您是J省,f省的小吃很有名啊,我超級喜歡吃蒸餃和餛飩。”
林蕭忙說道。
孟廠長臉上終于出現了一點的笑容:“對對對,小吃那邊多一點,全國都有分店了,很厲害!”
美食和故鄉總能讓人放松和熟悉。林蕭趁熱打鐵:“我特別喜歡f省,還有當地的一些建筑群保留的也很完整,土樓什么的,一直想有機會去看看,參觀一下。”
“南方的海是很干凈純粹的,景色也是很美麗。我們家是在小山村里,不過也別有風味,和咱們這主要還是氣候不同啊。”孟廠長說起故鄉來侃侃而談,語言流暢了很多。
林蕭這時候才松了口氣,因為被采訪對象有很多種,而短時間就要迅速得到自己想問的答案有幾點原則性的阻礙。一就是對方描述能力和表達能力不行,二是復述和口頭語太多。這些都不利于最終呈現在觀眾面前。不過這樣一聊,林蕭和李瑜都明白了,這位孟廠長就是緊張了。所以暗暗的兩人眼神安慰對方作了交流。表示可以繼續采訪,準備錄制了。
“那您來z城多久啦,您那邊吃辣多嗎?我們這有點特色的菜,口味也有點辣的。”林蕭鞏固性的再拋出一個關聯性的話題作為過渡,希望孟廠長能夠跟上自己的步伐。
孟廠長起身坐了一下,笑道:“我來了十幾年了,這邊的菜吃起來都很習慣了,我們那邊也吃辣,因為雨水畢竟多,得吃辣祛濕。”
“對對對,咱們這里干燥,吃辣椒容易上火,哈哈!”眼看氣氛不錯,采訪時間也是有限,林蕭小心翼翼的拋出第一個問題,不過是和提綱打亂的。“您來這么多年了,那咱們廠的工作肯定是非常熟悉了,我其實不太了解這個行業啊,鋼鐵產能最近幾年一直也在說要去產能,咱們廠的銷售情況怎么樣?”林蕭還是擺出一副小學生渴求知識的面孔,心里也不得不佩服自己,表演也要用上。
“我們鋼鐵產能一直都是在控制范圍之內,而且都是訂單量生產,像一天生產xxx噸,根據客戶要求的不同,有的是鋼條、有的要鋼板。最近的高鐵建設等等都需要大量的鋼鐵產能。當然去產能也是在我們生產控制之內的,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林蕭是不是的點頭給點反應,眼神也緊緊盯著對方,時不時還會做出若有所思和恍然大悟的表情。相信這樣的表情管控還是合格的吧,林蕭心里想著。
“嗯嗯,我第一次來咱們廠區,這個車間,我感覺很干凈。因為鋼鐵不是需要煤么,大家對這樣的工作環境可能還停留在臟亂差當中。咱們的設備有什么……”這次沒等林蕭問完,孟廠長變得很有表達欲。就差站起來領著去廠區里看看了。
“咱們現在都是機械一體化,人工用的很少,這么大幾千平米的廠房,員工只需要十幾個就夠了,工人只需要在控制室進行操控,………………”孟廠長一邊介紹一邊抬手給林蕭打比方介紹。
這樣的溝通和采訪才算是進入了正常狀態,林蕭和李瑜都在心里長長的舒了口氣……
是呀,只要你不停的向上走,一級級樓梯就沒有盡頭,在你向上走的腳下,他們也在向上長。(卡夫卡)生活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