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審訊測謊一體化實務寶典
- 楊鵬
- 2089字
- 2019-10-11 18:02:59
第三節 信念對抗行為的訊問方法與技巧
一、概述
職務訊問對象因為身份、性別、地位、環境, 染上特有的社會化烙印, 形成了獨特的內在心理強勢, 這種心理強勢就是在社會化環境中產生的信念。例如某職務訊問對象系從事公安工作多年的領導干部, 其本人性格暴躁, 在社會圈內非常強勢, 給人的印象是此人不能惹、不敢得罪。犯罪后其心理狀態是: “想搞老子沒那么容易! 老子不吃你們那一套! 老子審訊的時候你們還沒有出世呢, 現在來審我, 門都沒有! 老子堅決不說,有辦法你們想去!”實際上這個被訊問人的內心獨白就是他的對抗信念。從訊問人員的角度看, 這個人是很難在訊問中進行合作、很難開口的。這里訊問方法的焦點就是訊問對象的對抗信念。
二、改變訊問對象對抗信念的訊問技巧
信念是訊問人員認知世界的主觀法則, 對很多人來說, 信念就等于真理。從其認知的主觀法則來看: 事情本來就應該是這樣的, 信念是“事情應該是怎樣的”。訊問人員每一個人擁有的信念千姿百態數以萬計, 因此無法完全掌握。但是信念每天都會在訊問人員的潛意識里默默地幫助訊問人員, 指導著訊問人員的言行。信念的來源有: 親身經驗、他人經驗、接受灌輸和自我總結。信念能夠幫助訊問人員處理生活中出現的情況, 但是沒有任何信念在所有的情況下都是有效的, 這就是信念的局限性。因此,在某些情況出現時, 發現自己的信念與客觀存在產生沖突的時候, 他們就有可能改變自己的信念。因為信念與價值是聯系在一起的, 信念必須依靠價值的支持, 信念的改變來自價值的改變。例如, 有的訊問對象在接受訊問的時候, 怕承擔法律后果, 堅持“只要自己不開口, 神仙難下手”的信念, 支持這種信念的價值基礎是承擔法律懲罰的后果。如果訊問人員幫助訊問對象改變這種價值基礎, 使其明白“供述”比“對抗”承擔的價值要小, 那么訊問對象會通過“權衡利弊”的價值衡量, 來改變自己的信念。在訊問活動中, 只有改變了訊問對象對價值的認知, 才有可能改變其對抗信念。
但是, 因為訊問對象的信念差異而導致的對抗差異, 有時會出現特殊的人格對抗反應。例如, 義氣的信念、承擔后果的信念、對個人崇拜的信念, 在訊問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對抗差異比較大。有些訊問對象, 在被訊問的時候, 出于義氣的信念, 拒絕供出同案犯。這種義氣信念是在獲得利益的基礎上形成的, 因為從義氣對象那里獲得了價值和利益, 便有了義氣信念的“規條”。實際上, 這種“規條”完全是為了取得一定的價值。當訊問對象出于義氣的信念, 拒絕供出同案犯的時候, 是因為他已經從同案犯那里得到了“價值”形成了信念, 如果自己供出了同案犯, 那么自己將會失去“價值”, 所以這種“價值”支持了訊問對象的義氣信念, 出現了對抗的行為——“規條”。因此, 在訊問活動中訊問人員應設法改變訊問對象的“規條”, 幫助訊問對象弄清獲得價值、形成信念的邏輯關系, 在訊問對象從同案犯那里獲得價值的同時, 同案犯也從他那里獲得了價值,那么對訊問對象來說實際上是失去了價值。在訊問實踐中, 通常訊問人員是以加大“價值”的付出, 減少“價值”的獲得, 來實現消除義氣信念的方法。
某些訊問對象也存在對個人崇拜的信念。在一起賄賂案件中, 某一國家高級干部為其情婦索取了一套高級住宅, 案發后, 訊問人員為了獲取其情婦的證言, 對其情婦進行了訊問。這位情婦對這位高級干部存在個人崇拜的信念, 堅信這位高級干部永遠不會“倒臺”, 因此, 拒不供述自己高級住宅的來歷, 更不承認自己是這位高級干部的情婦。訊問極其艱難, 辦案部門請了許多訊問專家來對其訊問, 但是效果不佳。這位情婦仍然堅持對這位高級干部個人崇拜的信念, 她認為, 保護了這位高級干部, 同時也保護了自己, 即便保護不了自己, 也要舍棄一切來保護這位高級干部。由于訊問人員在訊問活動中, 沒有掌握她的心理特點, 沒有把訊問攻擊的目標找準, 更沒有發現她的心理支點是對個人崇拜的信念, 訊問持續了6個月都沒有拿下來。直到兩年以后當辦案人員告訴她: 那位高級干部已經被判了死刑, 并且已經處決了。她根本不相信, 她說他不會死的, 他不會被判刑的, 你們在騙我。從上面“情婦”的心理特點來看, 完成了對這位高級干部的保護, 自己就能獲得更大的價值, 或者能夠維護已經存在的價值。如果訊問人員當時的訊問能夠破壞她的這種信念的價值, 使其價值的等級定位改變, 或者幫助她創立新的價值, 那么她對抗的態度就會改變。這里有成功的案例, 來自同一個案件, 許某是這位高級干部的第二個情婦, 這位高級干部也同樣給了她一套高級住宅。訊問人員在訊問許某時,就發現了她有一個堅定的信念: 一定要設法保護那位高級干部, 只有保護好他, 自己才有價值、才能保護已經獲得的價值。因此, 在訊問的時候許某拒絕承認與那位高級干部有情人關系。訊問人員摸準了對方的信念特征, 他們從破壞許某擁有的信念價值入手展開了攻擊: “你的那套高級住宅, 經過訊問人員調查、取證和法律的規定, 要予以沒收!”許某一下子慌了陣腳, 急于維護自己已經獲得的價值: “這不行! 那是俺用青春換來的, 你們不能拿走!”訊問人員問: “你是怎么拿青春換的?”許某答:“是他占有了俺, 給俺的補償。”此后, 許某不僅交代了與那位高級干部的情人關系, 還交代了與其共同受賄的犯罪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