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7.國家賠償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

(1994512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根據2010429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的決定第一次修正 根據20121026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目 錄

第一章 總 則

第二章 行政賠償

第一節 賠償范圍

第二節 賠償請求人和賠償義務機關

第三節 賠償程序

第三章 刑事賠償

第一節 賠償范圍

第二節 賠償請求人和賠償義務機關

第三節 賠償程序

第四章 賠償方式和計算標準

第五章 其他規定

第六章 附 則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立法目的】為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享有依法取得國家賠償的權利,促進國家機關依法行使職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依法賠償】國家機關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行使職權,有本法規定的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情形,造成損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法取得國家賠償的權利。

本法規定的賠償義務機關,應當依照本法及時履行賠償義務。

第二章 行政賠償

第一節 賠償范圍

第三條侵犯人身權的行政賠償范圍】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行政職權時有下列侵犯人身權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賠償的權利:

(一)違法拘留或者違法采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的;

(二)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公民人身自由的;

(三)以毆打、虐待等行為或者唆使、放縱他人以毆打、虐待等行為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

(四)違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五)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其他違法行為。

第四條侵犯財產權的行政賠償范圍】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行政職權時有下列侵犯財產權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賠償的權利:

(一)違法實施罰款、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財物等行政處罰的;

(二)違法對財產采取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的;

(三)違法征收、征用財產的;

(四)造成財產損害的其他違法行為。

第五條行政侵權中的免責情形】屬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國家不承擔賠償責任:

(一)行政機關工作人員與行使職權無關的個人行為;

(二)因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自己的行為致使損害發生的;

(三)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節 賠償請求人和賠償義務機關

第六條行政賠償請求人】受害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權要求賠償。

受害的公民死亡,其繼承人和其他有扶養關系的親屬有權要求賠償。

受害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的,其權利承受人有權要求賠償。

第七條行政賠償義務機關】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行政職權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該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

兩個以上行政機關共同行使行政職權時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共同行使行政職權的行政機關為共同賠償義務機關。

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在行使授予的行政權力時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被授權的組織為賠償義務機關。

受行政機關委托的組織或者個人在行使受委托的行政權力時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委托的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

賠償義務機關被撤銷的,繼續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沒有繼續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的,撤銷該賠償義務機關的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

第八條經過行政復議的賠償義務機關】經復議機關復議的,最初造成侵權行為的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但復議機關的復議決定加重損害的,復議機關對加重的部分履行賠償義務。

第三節 賠償程序

第九條賠償請求人要求行政賠償的途徑】賠償義務機關有本法第三條、第四條規定情形之一的,應當給予賠償。

賠償請求人要求賠償,應當先向賠償義務機關提出,也可以在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時一并提出。

第十條行政賠償的共同賠償義務機關】賠償請求人可以向共同賠償義務機關中的任何一個賠償義務機關要求賠償,該賠償義務機關應當先予賠償。

第十一條根據損害提出數項賠償要求】賠償請求人根據受到的不同損害,可以同時提出數項賠償要求。

第十二條賠償請求人遞交賠償申請書】要求賠償應當遞交申請書,申請書應當載明下列事項:

(一)受害人的姓名、性別、年齡、工作單位和住所,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

(二)具體的要求、事實根據和理由;

(三)申請的年、月、日。

賠償請求人書寫申請書確有困難的,可以委托他人代書;也可以口頭申請,由賠償義務機關記入筆錄。

賠償請求人不是受害人本人的,應當說明與受害人的關系,并提供相應證明。

賠償請求人當面遞交申請書的,賠償義務機關應當當場出具加蓋本行政機關專用印章并注明收訖日期的書面憑證。申請材料不齊全的,賠償義務機關應當當場或者在五日內一次性告知賠償請求人需要補正的全部內容。

第十三條行政賠償義務機關作出賠償決定】賠償義務機關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兩個月內,作出是否賠償的決定。賠償義務機關作出賠償決定,應當充分聽取賠償請求人的意見,并可以與賠償請求人就賠償方式、賠償項目和賠償數額依照本法第四章的規定進行協商。

賠償義務機關決定賠償的,應當制作賠償決定書,并自作出決定之日起十日內送達賠償請求人。

賠償義務機關決定不予賠償的,應當自作出決定之日起十日內書面通知賠償請求人,并說明不予賠償的理由。

第十四條賠償請求人向法院提起訴訟】賠償義務機關在規定期限內未作出是否賠償的決定,賠償請求人可以自期限屆滿之日起三個月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賠償請求人對賠償的方式、項目、數額有異議的,或者賠償義務機關作出不予賠償決定的,賠償請求人可以自賠償義務機關作出賠償或者不予賠償決定之日起三個月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十五條舉證責任】人民法院審理行政賠償案件,賠償請求人和賠償義務機關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應當提供證據。

賠償義務機關采取行政拘留或者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期間,被限制人身自由的人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賠償義務機關的行為與被限制人身自由的人的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是否存在因果關系,賠償義務機關應當提供證據。

第十六條行政追償】賠償義務機關賠償損失后,應當責令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工作人員或者受委托的組織或者個人承擔部分或者全部賠償費用。

對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責任人員,有關機關應當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章 刑事賠償

第一節 賠償范圍

第十七條侵犯人身權的刑事賠償范圍】行使偵查、檢察、審判職權的機關以及看守所、監獄管理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職權時有下列侵犯人身權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賠償的權利:

(一)違反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對公民采取拘留措施的,或者依照刑事訴訟法規定的條件和程序對公民采取拘留措施,但是拘留時間超過刑事訴訟法規定的時限,其后決定撤銷案件、不起訴或者判決宣告無罪終止追究刑事責任的;

(二)對公民采取逮捕措施后,決定撤銷案件、不起訴或者判決宣告無罪終止追究刑事責任的;

(三)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再審改判無罪,原判刑罰已經執行的;

(四)刑訊逼供或者以毆打、虐待等行為或者唆使、放縱他人以毆打、虐待等行為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

(五)違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

第十八條侵犯財產權的刑事賠償范圍】行使偵查、檢察、審判職權的機關以及看守所、監獄管理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職權時有下列侵犯財產權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賠償的權利:

(一)違法對財產采取查封、扣押、凍結、追繳等措施的;

(二)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再審改判無罪,原判罰金、沒收財產已經執行的。

第十九條刑事賠償免責情形】屬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國家不承擔賠償責任:

(一)因公民自己故意作虛偽供述,或者偽造其他有罪證據被羈押或者被判處刑罰的;

(二)依照刑法第十七條、第十八條規定不負刑事責任的人被羈押的;

(三)依照刑事訴訟法第十五條、第一百七十三條第二款、第二百七十三條第二款、第二百七十九條規定不追究刑事責任的人被羈押的;

(四)行使偵查、檢察、審判職權的機關以及看守所、監獄管理機關的工作人員與行使職權無關的個人行為;

(五)因公民自傷、自殘等故意行為致使損害發生的;

(六)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節 賠償請求人和賠償義務機關

第二十條刑事賠償請求人】賠償請求人的確定依照本法第六條的規定。

第二十一條刑事賠償義務機關】行使偵查、檢察、審判職權的機關以及看守所、監獄管理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職權時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該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

對公民采取拘留措施,依照本法的規定應當給予國家賠償的,作出拘留決定的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

對公民采取逮捕措施后決定撤銷案件、不起訴或者判決宣告無罪的,作出逮捕決定的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

再審改判無罪的,作出原生效判決的人民法院為賠償義務機關。二審改判無罪,以及二審發回重審后作無罪處理的,作出一審有罪判決的人民法院為賠償義務機關。

第三節 賠償程序

第二十二條刑事賠償的提出和賠償義務機關先行處理】賠償義務機關有本法第十七條、第十八條規定情形之一的,應當給予賠償。

賠償請求人要求賠償,應當先向賠償義務機關提出。

賠償請求人提出賠償請求,適用本法第十一條、第十二條的規定。

第二十三條刑事賠償義務機關賠償決定的作出】賠償義務機關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兩個月內,作出是否賠償的決定。賠償義務機關作出賠償決定,應當充分聽取賠償請求人的意見,并可以與賠償請求人就賠償方式、賠償項目和賠償數額依照本法第四章的規定進行協商。

賠償義務機關決定賠償的,應當制作賠償決定書,并自作出決定之日起十日內送達賠償請求人。

賠償義務機關決定不予賠償的,應當自作出決定之日起十日內書面通知賠償請求人,并說明不予賠償的理由。

第二十四條刑事賠償復議申請的提出】賠償義務機關在規定期限內未作出是否賠償的決定,賠償請求人可以自期限屆滿之日起三十日內向賠償義務機關的上一級機關申請復議。

賠償請求人對賠償的方式、項目、數額有異議的,或者賠償義務機關作出不予賠償決定的,賠償請求人可以自賠償義務機關作出賠償或者不予賠償決定之日起三十日內,向賠償義務機關的上一級機關申請復議。

賠償義務機關是人民法院的,賠償請求人可以依照本條規定向其上一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申請作出賠償決定。

第二十五條刑事賠償復議的處理和對復議決定的救濟】復議機關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兩個月內作出決定。

賠償請求人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之日起三十日內向復議機關所在地的同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申請作出賠償決定;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賠償請求人可以自期限屆滿之日起三十日內向復議機關所在地的同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申請作出賠償決定。

第二十六條舉證責任分配】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處理賠償請求,賠償請求人和賠償義務機關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應當提供證據。

被羈押人在羈押期間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賠償義務機關的行為與被羈押人的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是否存在因果關系,賠償義務機關應當提供證據。

第二十七條賠償委員會辦理案件程序】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處理賠償請求,采取書面審查的辦法。必要時,可以向有關單位和人員調查情況、收集證據。賠償請求人與賠償義務機關對損害事實及因果關系有爭議的,賠償委員會可以聽取賠償請求人和賠償義務機關的陳述和申辯,并可以進行質證。

第二十八條賠償委員會辦理案件期限】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應當自收到賠償申請之日起三個月內作出決定;屬于疑難、復雜、重大案件的,經本院院長批準,可以延長三個月。

第二十九條賠償委員會的組成】中級以上的人民法院設立賠償委員會,由人民法院三名以上審判員組成,組成人員的人數應當為單數。

賠償委員會作賠償決定,實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

賠償委員會作出的賠償決定,是發生法律效力的決定,必須執行。

第三十條賠償委員會重新審查程序】賠償請求人或者賠償義務機關對賠償委員會作出的決定,認為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提出申訴。

賠償委員會作出的賠償決定生效后,如發現賠償決定違反本法規定的,經本院院長決定或者上級人民法院指令,賠償委員會應當在兩個月內重新審查并依法作出決定,上一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也可以直接審查并作出決定。

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各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作出的決定,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作出的決定,發現違反本法規定的,應當向同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提出意見,同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應當在兩個月內重新審查并依法作出決定。

第三十一條刑事賠償的追償】賠償義務機關賠償后,應當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工作人員追償部分或者全部賠償費用:

(一)有本法第十七條第四項、第五項規定情形的;

(二)在處理案件中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

對有前款規定情形的責任人員,有關機關應當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章 賠償方式和計算標準

第三十二條賠償方式】國家賠償以支付賠償金為主要方式。

能夠返還財產或者恢復原狀的,予以返還財產或者恢復原狀。

第三十三條人身自由的國家賠償標準】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每日賠償金按照國家上年度職工日平均工資計算。

第三十四條生命健康權的國家賠償標準】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權的,賠償金按照下列規定計算:

(一)造成身體傷害的,應當支付醫療費、護理費,以及賠償因誤工減少的收入。減少的收入每日的賠償金按照國家上年度職工日平均工資計算,最高額為國家上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的五倍;

(二)造成部分或者全部喪失勞動能力的,應當支付醫療費、護理費、殘疾生活輔助具費、康復費等因殘疾而增加的必要支出和繼續治療所必需的費用,以及殘疾賠償金。殘疾賠償金根據喪失勞動能力的程度,按照國家規定的傷殘等級確定,最高不超過國家上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的二十倍。造成全部喪失勞動能力的,對其扶養的無勞動能力的人,還應當支付生活費;

(三)造成死亡的,應當支付死亡賠償金、喪葬費,總額為國家上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的二十倍。對死者生前扶養的無勞動能力的人,還應當支付生活費。

前款第二項、第三項規定的生活費的發放標準,參照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執行。被扶養的人是未成年人的,生活費給付至十八周歲止;其他無勞動能力的人,生活費給付至死亡時止。

第三十五條精神損害的國家賠償標準】有本法第三條或者第十七條規定情形之一,致人精神損害的,應當在侵權行為影響的范圍內,為受害人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造成嚴重后果的,應當支付相應的精神損害撫慰金。

第三十六條財產權的國家賠償標準】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財產權造成損害的,按照下列規定處理:

(一)處罰款、罰金、追繳、沒收財產或者違法征收、征用財產的,返還財產;

(二)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的,解除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造成財產損壞或者滅失的,依照本條第三項、第四項的規定賠償;

(三)應當返還的財產損壞的,能夠恢復原狀的恢復原狀,不能恢復原狀的,按照損害程度給付相應的賠償金;

(四)應當返還的財產滅失的,給付相應的賠償金;

(五)財產已經拍賣或者變賣的,給付拍賣或者變賣所得的價款;變賣的價款明顯低于財產價值的,應當支付相應的賠償金;

(六)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的,賠償停產停業期間必要的經常性費用開支;

(七)返還執行的罰款或者罰金、追繳或者沒收的金錢,解除凍結的存款或者匯款的,應當支付銀行同期存款利息;

(八)對財產權造成其他損害的,按照直接損失給予賠償。

第三十七條國家賠償費用】賠償費用列入各級財政預算。

賠償請求人憑生效的判決書、復議決定書、賠償決定書或者調解書,向賠償義務機關申請支付賠償金。

賠償義務機關應當自收到支付賠償金申請之日起七日內,依照預算管理權限向有關的財政部門提出支付申請。財政部門應當自收到支付申請之日起十五日內支付賠償金。

賠償費用預算與支付管理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第五章 其他規定

第三十八條民事行政訴訟中的司法賠償】人民法院在民事訴訟、行政訴訟過程中,違法采取對妨害訴訟的強制措施、保全措施或者對判決、裁定及其他生效法律文書執行錯誤,造成損害的,賠償請求人要求賠償的程序,適用本法刑事賠償程序的規定。

第三十九條國家賠償請求時效】賠償請求人請求國家賠償的時效為兩年,自其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職權時的行為侵犯其人身權、財產權之日起計算,但被羈押等限制人身自由期間不計算在內。在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時一并提出賠償請求的,適用行政復議法、行政訴訟法有關時效的規定。

賠償請求人在賠償請求時效的最后六個月內,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礙不能行使請求權的,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賠償請求時效期間繼續計算。

第四十條對等原則】外國人、外國企業和組織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的,適用本法。

外國人、外國企業和組織的所屬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要求該國國家賠償的權利不予保護或者限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該外國人、外國企業和組織的所屬國實行對等原則。

第六章 附 則

第四十一條不得收費和征稅】賠償請求人要求國家賠償的,賠償義務機關、復議機關和人民法院不得向賠償請求人收取任何費用。

對賠償請求人取得的賠償金不予征稅。

第四十二條施行時間】本法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

(2011214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11次會議通過 2011228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告公布 自2011318日起施行 法釋〔2011〕4)

為正確適用2010年4月29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修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對人民法院處理國家賠償案件中適用國家賠償法的有關問題解釋如下:

第一條 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職權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行為發生在2010年12月1日以后,或者發生在2010年12月1日以前、持續至2010年12月1日以后的,適用修正的國家賠償法。

第二條 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職權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行為發生在2010年12月1日以前的,適用修正前的國家賠償法,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適用修正的國家賠償法:

(一)2010年12月1日以前已經受理賠償請求人的賠償請求但尚未作出生效賠償決定的;

(二)賠償請求人在2010年12月1日以后提出賠償請求的。

第三條 人民法院對2010年12月1日以前已經受理但尚未審結的國家賠償確認案件,應當繼續審理。

第四條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對行使偵查、檢察、審判職權的機關以及看守所、監獄管理機關在2010年12月1日以前作出并已發生法律效力的不予確認職務行為違法的法律文書不服,未依據修正前的國家賠償法規定提出申訴并經有權機關作出侵權確認結論,直接向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申請賠償的,不予受理。

第五條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對在2010年12月1日以前發生法律效力的賠償決定不服提出申訴的,人民法院審查處理時適用修正前的國家賠償法;但是僅就修正的國家賠償法增加的賠償項目及標準提出申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六條 人民法院審查發現2010年12月1日以前發生法律效力的確認裁定、賠償決定確有錯誤應當重新審查處理的,適用修正前的國家賠償法。

第七條 賠償請求人認為行使偵查、檢察、審判職權的機關以及看守所、監獄管理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職權時有修正的國家賠償法第十七條第(一)、(二)、(三)項、第十八條規定情形的,應當在刑事訴訟程序終結后提出賠償請求,但下列情形除外:

(一)賠償請求人有證據證明其與尚未終結的刑事案件無關的;

(二)刑事案件被害人依據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八條的規定,以財產未返還或者認為返還的財產受到損害而要求賠償的。

第八條 賠償請求人認為人民法院有修正的國家賠償法第三十八條規定情形的,應當在民事、行政訴訟程序或者執行程序終結后提出賠償請求,但人民法院已依法撤銷對妨害訴訟采取的強制措施的情形除外。

第九條 賠償請求人或者賠償義務機關認為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作出的賠償決定存在錯誤,依法向上一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提出申訴的,不停止賠償決定的執行;但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依據修正的國家賠償法第三十條的規定決定重新審查的,可以決定中止原賠償決定的執行。

第十條 人民檢察院依據修正的國家賠償法第三十條第三款的規定,對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在2010年12月1日以后作出的賠償決定提出意見的,同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應當決定重新審查,并可以決定中止原賠償決定的執行。

第十一條 本解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國家賠償監督程序若干問題的規定

(2017227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711次會議審議通過 2017420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告公布自201751日起施行 法釋〔2017〕9)

為了保障賠償請求人和賠償義務機關的申訴權,規范國家賠償監督程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及有關法律規定,結合國家賠償工作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一條 依照國家賠償法第三十條的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適用本規定予以處理:

(一)賠償請求人或者賠償義務機關認為賠償委員會生效決定確有錯誤,向上一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提出申訴的;(二)賠償委員會生效決定違反國家賠償法規定,經本院院長決定或者上級人民法院指令重新審理,以及上級人民法院決定直接審理的;

(三)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各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生效決定,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生效決定,發現違反國家賠償法規定,向同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提出重新審查意見的。

行政賠償案件的審判監督依照行政訴訟法的相關規定執行。

第二條 賠償請求人或者賠償義務機關對賠償委員會生效決定,認為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提出申訴。申訴審查期間,不停止生效決定的執行。

第三條 賠償委員會決定生效后,賠償請求人死亡或者其主體資格終止的,其權利義務承繼者可以依法提出申訴。

賠償請求人死亡,依法享有繼承權的同一順序繼承人有數人時,其中一人或者部分人申訴的,申訴效力及于全體;但是申請撤回申訴或者放棄賠償請求的,效力不及于未明確表示撤回申訴或者放棄賠償請求的其他繼承人。

賠償義務機關被撤銷或者職權變更的,繼續行使其職權的機關可以依法提出申訴。

第四條 賠償請求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為代理人代為申訴。申訴代理人的范圍包括:

(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

(二)賠償請求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

(三)賠償請求人所在社區、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

賠償義務機關可以委托本機關工作人員、法律顧問、律師一至二人代為申訴。

第五條 賠償請求人或者賠償義務機關申訴,應當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訴狀。申訴狀應當寫明申訴人和被申訴人的基本信息,申訴的法定事由,以及具體的請求、事實和理由;書寫申訴狀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申訴,由人民法院記入筆錄。

(二)身份證明及授權文書。賠償請求人申訴的,自然人應當提交身份證明,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應當提交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書、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身份證明;賠償義務機關申訴的,應當提交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身份證明;委托他人申訴的,應當提交授權委托書和代理人身份證明。

(三)法律文書。即賠償義務機關、復議機關及賠償委員會作出的決定書等法律文書。

(四)其他相關材料。以有新的證據證明原決定認定的事實確有錯誤為由提出申訴的,應當同時提交相關證據材料。

申訴材料不符合前款規定的,人民法院應當一次性告知申訴人需要補正的全部內容及補正期限。補正期限一般為十五日,最長不超過一個月。申訴人對必要材料拒絕補正或者未能在規定期限內補正的,不予審查。收到申訴材料的時間自人民法院收到補正后的材料之日起計算。

第六條 申訴符合下列條件的,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申訴材料之日起七日內予以立案:

(一)申訴人具備本規定的主體資格;

(二)受理申訴的人民法院是作出生效決定的人民法院的上一級人民法院;

(三)提交的材料符合本規定第五條的要求。

申訴不符合上述規定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并應當及時告知申訴人。

第七條 賠償請求人或者賠償義務機關申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一)賠償委員會駁回申訴后,申訴人再次提出申訴的;(二)賠償請求人對作為賠償義務機關的人民法院作出的決定不服,未在法定期限內向其上一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申請作出賠償決定,在賠償義務機關的決定發生法律效力后直接向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提出申訴的;

(三)賠償請求人、賠償義務機關對最高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作出的決定不服提出申訴的;

(四)賠償請求人對行使偵查、檢察職權的機關以及看守所主管機關、監獄管理機關作出的決定,未在法定期限內向其上一級機關申請復議,或者申請復議后復議機關逾期未作出決定或者復議機關已作出復議決定,但賠償請求人未在法定期限內向復議機關所在地的同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申請作出賠償決定,在賠償義務機關、復議機關的相關決定生效后直接向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申訴的。

第八條 賠償委員會對于立案受理的申訴案件,應當著重圍繞申訴人的申訴事由進行審查。必要時,應當對原決定認定的事實、證據和適用法律進行全面審查。

第九條 賠償委員會審查申訴案件采取書面審查的方式,根據需要可以聽取申訴人和被申訴人的陳述和申辯。

第十條 賠償委員會審查申訴案件,一般應當在三個月內作出處理,至遲不得超過六個月。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準。

第十一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決定重新審理:

(一)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決定的;

(二)原決定認定的基本事實缺乏證據證明的;

(三)原決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是偽造的;

(四)原決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

(五)原決定遺漏賠償請求,且確實違反國家賠償法規定的;

(六)據以作出原決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的;

(七)審判人員在審理該案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

(八)原審理程序違反法律規定,可能影響公正審理的。

第十二條 申訴人在申訴階段提供新的證據,應當說明逾期提供的理由。

申訴人提供的新的證據,能夠證明原決定認定的基本事實或者處理結果錯誤的,應當認定為本規定第十一條第一項規定的情形。

第十三條 賠償委員會經審查,對申訴人的申訴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一)申訴人主張的重新審理事由成立,且符合國家賠償法和本規定的申訴條件的,決定重新審理。重新審理包括上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直接審理或者指令原審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重新審理。

(二)申訴人主張的重新審理事由不成立,或者不符合國家賠償法和本規定的申訴條件的,書面駁回申訴。

(三)原決定不予受理或者駁回賠償申請錯誤的,撤銷原決定,指令原審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依法審理。

第十四條 人民法院院長發現本院賠償委員會生效決定違反國家賠償法規定,認為需要重新審理的,應當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

最高人民法院對各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生效決定,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生效決定,發現違反國家賠償法規定的,有權決定直接審理或者指令下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重新審理。

第十五條 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各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生效決定,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生效決定,向同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提出重新審查意見的,同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應當決定直接審理,并將決定書送達提出意見的人民檢察院。

第十六條 賠償委員會重新審理案件,適用國家賠償法和相關司法解釋關于賠償委員會審理程序的規定;本規定依據國家賠償法和相關法律對重新審理程序有特別規定的,適用本規定。

原審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重新審理案件,應當另行指定審判人員。

第十七條 決定重新審理的案件,可以根據案件情形中止原決定的執行。

第十八條 賠償委員會重新審理案件,采取書面審理的方式,必要時可以向有關單位和人員調查情況、收集證據,聽取申訴人、被申訴人或者賠償請求人、賠償義務機關的陳述和申辯。有本規定第十一條第一項、第三項情形,或者賠償委員會認為確有必要的,可以組織申訴人、被申訴人或者賠償請求人、賠償義務機關公開質證。

對于人民檢察院提出意見的案件,賠償委員會組織質證時應當通知提出意見的人民檢察院派員出席。

第十九條 賠償委員會重新審理案件,應當對原決定認定的事實、證據和適用法律進行全面審理。

第二十條 賠償委員會重新審理的案件,應當在兩個月內依法作出決定。

第二十一條 案件經重新審理后,應當根據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一)原決定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的,應當維持原決定;

(二)原決定認定事實、適用法律雖有瑕疵,但決定結果正確的,應當在決定中糾正瑕疵后予以維持;

(三)原決定認定事實、適用法律錯誤,導致決定結果錯誤的,應當撤銷、變更、重新作出決定;

(四)原決定違反國家賠償法規定,對不符合案件受理條件的賠償申請進行實體處理的,應當撤銷原決定,駁回賠償申請;

(五)申訴人、被申訴人或者賠償請求人、賠償義務機關經協商達成協議的,賠償委員會依法審查并確認后,應當撤銷原決定,根據協議作出新決定。

第二十二條 賠償委員會重新審理后作出的決定,應當及時送達申訴人、被申訴人或者賠償請求人、賠償義務機關和提出意見的人民檢察院。

第二十三條 在申訴審查或者重新審理期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賠償委員會應當決定中止審查或者審理:

(一)申訴人、被申訴人或者原賠償請求人、原賠償義務機關死亡或者終止,尚未確定權利義務承繼者的;

(二)申訴人、被申訴人或者賠償請求人喪失行為能力,尚未確定法定代理人的;

(三)宣告無罪的案件,人民法院決定再審或者人民檢察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抗訴的;

(四)申訴人、被申訴人或者賠償請求人、賠償義務機關因不可抗拒的事由,在法定審限內不能參加案件處理的;

(五)其他應當中止的情形。

中止的原因消除后,賠償委員會應當及時恢復審查或者審理,并通知申訴人、被申訴人或者賠償請求人、賠償義務機關和提出意見的人民檢察院。

第二十四條 在申訴審查期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賠償委員會應當決定終結審查:

(一)申訴人死亡或者終止,無權利義務承繼者或者權利義務承繼者聲明放棄申訴的;

(二)據以申請賠償的撤銷案件決定、不起訴決定或者無罪判決被撤銷的;

(三)其他應當終結的情形。

在重新審理期間,有上述情形或者人民檢察院撤回意見的,賠償委員會應當決定終結審理。

第二十五條 申訴人在申訴審查或者重新審理期間申請撤回申訴的,賠償委員會應當依法審查并作出是否準許的決定。

賠償委員會準許撤回申訴后,申訴人又重復申訴的,不予受理,但有本規定第十一條第一項、第三項、第六項、第七項規定情形,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情形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的除外。

第二十六條 賠償請求人在重新審理期間申請撤回賠償申請的,賠償委員會應當依法審查并作出是否準許的決定。準許撤回賠償申請的,應當一并撤銷原決定。

賠償委員會準許撤回賠償申請的決定送達后,賠償請求人又重復申請國家賠償的,不予受理。

第二十七條 本規定自2017 年 5月 1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以前發布的司法解釋和規范性文件,與本規定不一致的,以本規定為準。


[1].條文主旨為編者所加,全書同。

主站蜘蛛池模板: 紫阳县| 屏东市| 合山市| 清河县| 苏州市| 宿州市| 新巴尔虎左旗| 湛江市| 康定县| 南充市| 兴文县| 平潭县| 乳源| 泽库县| 泸西县| 新兴县| 忻州市| 德令哈市| 乐平市| 怀来县| 蒲江县| 上思县| 城固县| 武夷山市| 夹江县| 连山| 大连市| 双桥区| 海兴县| 泰兴市| 延长县| 永康市| 巴中市| 永康市| 台州市| 蛟河市| 宝应县| 莆田市| 余干县| 高州市| 洛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