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婚姻法律寶典:你必須知道的婚姻法55個熱點疑難問題
- 王明
- 6968字
- 2019-10-18 17:44:56
2.哪些情況下婚姻無效?
在實踐中,有些人出于各種目的,以各種理由要求宣告婚姻無效,法院判決婚姻無效的理由也多種多樣。如果婚姻動輒就被宣告無效,整個社會的家庭關系將處于不穩定狀態。婚姻關系是整個社會中最重要的關系,它是社會最基本的組成單位,它的穩定關系著整個社會的穩定。因此,婚姻關系的無效情形,必須由法律明確規定。
那么,哪些情況下才算無效婚姻?如果婚姻無效,會有什么法律后果?
重點解讀
《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1條第1款規定,當事人以《婚姻法》第10條規定以外的情形申請宣告婚姻無效的,人民法院應當判決駁回當事人的申請。
因此,《婚姻法司法解釋(三)》明確規定了婚姻無效的情形,只有《婚姻法》第10條規定的情形,當事人以《婚姻法》第10條規定以外的情形申請宣告婚姻無效的,人民法院應當判決駁回當事人的申請,而不能宣告婚姻無效。
根據《婚姻法》第10條的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無效,除此之外,當事人申請宣告婚姻無效的,人民法院應當判決駁回當事人的申請。
一、重婚
(1)重婚行為的界定
重婚是指有配偶而與他人結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與之結婚。
具體怎么算重婚行為,最高人民法院在1958年1月27日給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如何認定重婚行為問題的批復》中作了明確規定,雖然時代比較久遠,但仍然具有借鑒意義。最高人民法院在該批復中指出:“重婚是有配偶的人再與第三者建立夫妻關系。有配偶的人和第三者如已舉行結婚儀式,這固然足以構成重婚;即使沒有舉行結婚儀式,但兩人確是以夫妻關系同居的,也足以構成重婚。例如兩人相互間是以夫妻身份相對待,對外也以夫妻自居的,即應認為是重婚。如果現在還有有配偶的人娶‘妾’的話,當然也應認為是重婚;反之,如兩人雖然同居,但明明只是臨時姘居關系,彼此以‘姘頭’相對待,隨時可以自由拆散,或者在約定時期屆滿后即結束姘居關系的,則只能認為是單純非法同居,不能認為是重婚。例如有配偶的男方到外地處理事務,與原來相識的女方相遇,在逗留該地的短期內,以通奸關系同居,離開該地后,就彼此不相問聞,在同居期間亦彼此了解只是臨時姘居,這種同居就只能認為是臨時非法同居,不能認為是重婚。至于某一具體案件是否構成重婚,抑或僅是單純非法同居,這要根據具體案情認定,即如你院所舉案例,判決認為是重婚,按照上述看法,也并不錯誤。我院去年4月15日法研字第70號函復昆明鐵路運輸法院關于重婚問題的一點,只是要提醒他們,不要把任何非法同居都認為是重婚。另外,非法同居雖不一定都構成重婚,但在法律沒有規定以前,我們的看法是,有的還可以認為構成妨害婚姻家庭罪。”
以上關于重婚行為的界定,對我們很有參考意義。
根據司法實踐經驗,重婚行為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①與配偶登記結婚,與他人又登記結婚而重婚,也即兩個法律婚的重婚。有配偶的人又與他人登記結婚,有重婚者欺騙婚姻登記機關而領取結婚證的,也有重婚者和登記機關工作人員互相串通作弊領取結婚證的。
②與原配偶登記結婚,與他人沒有登記卻以夫妻關系同居生活而重婚,此即為先法律婚后事實婚型。
③沒有配偶,但明知對方有配偶而與之登記結婚或以夫妻關系同居而重婚。
(2)重婚構成犯罪
重婚是一種犯罪行為,凡是具有重婚行為的,均構成犯罪。根據《刑法》第258條的規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與之結婚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律師提醒
重婚的婚姻關系無效,是指后一次的婚姻關系無效,前一次的婚姻關系仍然有效。
典型案例1
離婚案件的一方當事人在上訴期間與第三者另行結婚是否是重婚行為?與第三者的婚姻是否是無效婚姻?
趙某與妻子感情一直不和,后趙某在工作過程中對同事小李產生了好感,兩人開始談起了戀愛。于是趙某向法院提起訴訟,以感情不和為由,要求與妻子離婚。一審判決雙方離婚,但趙某的妻子不服一審判決,提起上訴。一審判決下來以后,趙某以為,反正法院已經判決自己與妻子離婚,而小李又特別想和自己結婚。于是趙某與小李去登記處登記結婚,登記處工作人員詢問趙某是否已經離婚,趙某拿出離婚判決,說法院早已經判決自己離婚,而婚姻登記工作人員也沒有仔細看判決是否生效,就辦理了趙某與小李的婚姻登記。問:離婚案件的一方當事人在上訴期間與第三者另行結婚是否是重婚行為?與第三者的婚姻是否是無效婚姻?
◎◎律師點評
由于離婚案件處于上訴期,還沒有發生法律效力,因此,婚姻關系并沒有解除,故離婚案件的乙方當事人趙某在上訴期間與第三者另行結婚,是重婚行為,屬于無效婚姻。
最高人民法院1957年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離婚案件的一方當事人在上訴期間與第三者另行結婚是否構成重婚罪問題的批復》中指出,離婚案件的一方當事人,在提起上訴的期間內(即自當事人接到判決書的次日起10天內)與第三者另行結婚。這種結婚行為是非法的,也是無效的。上訴審人民法院判決準予離婚后,如果他(她)仍愿和該第三者結婚,應當再依法向婚姻登記機關辦理結婚登記手續。至于他(她)在上訴期間內和第三者結婚的行為算不算是重婚犯罪行為,要不要給予刑事處分,須根據具體情況研究確定,不能一概而論。
在本案中,由于趙某與妻子的離婚判決尚未生效,因此,趙某與小李的結婚登記是無效的,應當予以撤銷。待以后趙某與妻子的離婚判決生效以后,趙某可以與小李重新進行婚姻登記。
典型案例2
重婚案件中受騙的一方當事人能否作為被害人向法院提起訴訟?
何某林(男,34歲,工人)于1982年9月與陳某琦登記結婚,生育一子。1989年3月何某林認識女青年陳某容(女,37歲,工人)后,便隱瞞自己已結婚的事實,與陳某容戀愛。何某林為達到與陳某容結婚的目的,使用涂改戶口本及偽造證明等手段,于1991年9月3日騙得陳某容與其到街道辦事處登記結婚。同年10月10日,陳某容到何某林住處找何某林,何某林不在,其妻陳某琦出來招呼陳某容,陳某容才知何某林是有婦之夫。為此,陳某容向廣州市白云區法院提起訴訟,訴何某林犯重婚罪。
對陳某容被騙與何某林結婚,陳某容是否屬于重婚案件的被害人,可否作為自訴人向法院提起訴訟,因法律無明文規定,法院有兩種意見:
一種意見認為:何某林欺騙陳某容與其重婚,作為重婚這一行為,是何某林與陳某容構成的,只不過何某林是故意隱瞞真實情況欺騙陳某容,而陳某容雖不知道,但確實在客觀上構成了重婚主體之一。所以陳某容不是起訴重婚的主體,只能是被起訴的主體。起訴主體應是陳某琦(即何某林的配偶)。由于陳某容重婚不是“明知”,依法可不追究其刑事責任。本案應由檢察院起訴。
另一種意見認為:何某林已有配偶,又以欺騙手段騙取陳某容與其結婚,其行為已構成重婚罪,依法應追究其刑事責任。陳某容是在受騙的情況下與何某林結婚的,應屬被害人。因為從審判實踐看,刑事訴訟中的被害人,是指正當權利或合法權益遭受犯罪或其他不法行為侵犯的人。從刑事訴訟的立法精神來看,重婚案件中的被害人,既指重婚者的配偶,也包括后來受欺騙、脅迫而與重婚者結婚的人。何某林的行為侵犯了陳某容的合法權益,所以,陳某容應是本案的被害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1983年7月26日《關于重婚案件管轄問題的通知》規定:“由被害人提出控告的重婚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陳某容是本案的被害人,可作為自訴人直接向法院提起訴訟。
◎◎律師點評
最高人民法院在1992年給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關于重婚案件中受騙的一方當事人能否作為被害人向法院提起訴訟問題的電話答復》中指出,重婚案件中的被害人,既包括重婚者在原合法婚姻關系中的配偶,也包括后來受欺騙而與重婚者結婚的人。鑒于受騙一方當事人在主觀上不具有重婚的故意,因此,根據你院《請示》中介紹的案情,陳某容可以作為本案的被害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1983年7月26日《關于重婚案件管轄問題的通知》中關于“由被害人提出控告的重婚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規定,陳某容可以作為自訴人,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因此,重婚案件中受騙一方當事人能作為受害人向法院提起訴訟。
二、有禁止結婚的親屬關系
根據《婚姻法》第7條的規定,有禁止結婚的親屬關系指的是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
三、婚前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
男女結婚組成家庭后,不僅開始了兩個人的共同生活,夫妻互相依存、互相幫助、互相扶養,而且還承擔著養育子女的義務。為了配偶及子女的身體健康,禁止患有嚴重疾病的男女雙方結婚,其目的是防止當事人所患的疾病傳染給對方特別是傳染或遺傳給下一代,保護下一代的健康,以利于家庭的和睦、幸福。如果結婚的男女雙方在結婚時患有法律禁止結婚的疾病,那么,該婚姻可以確認為無效婚姻。
律師提醒
導致婚姻無效的當事人所患的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是當事人結婚前患有的,而不是結婚后患上的。如果婚姻當事人是在婚后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或者在婚前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在有關部門要確定其婚姻關系無效時,當事人的疾病已經治愈的,則不能確定其婚姻為無效婚姻。簡言之,對當事人婚前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的婚姻,應當在當事人疾病治愈前確認其婚姻無效。
典型案例3
馬某與高某于2002年1月8日登記結婚。后來馬某發現,1996年至2001年,高某曾多次因患精神分裂癥到醫院治療,婚后又多次因此住院。截至2006年1月18日出院時,高某病情有所好轉但仍未痊愈。隨后,馬某以結婚時高某向其隱瞞病情,且婚后經多次治療仍未治愈為由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宣告她與高某的婚姻無效(雙方在共同生活期間未生育子女)。
◎◎律師點評
《婚姻法》第10條第3項規定,婚前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結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婚姻無效;《母嬰保健法》第8條第3項規定,婚前醫學檢查包括對有關精神病的檢查。法院調查后審理認定,高某所患精神分裂癥,婚后尚未治愈,是《婚姻法》確定的禁止結婚的情形,故依法判決馬某與高某婚姻無效。
四、未到法定婚齡
《婚姻法》第6條規定,結婚年齡,男不得早于22周歲,女不得早于20周歲。男22周歲,女20周歲,是男女可以結婚的法定年齡。法定結婚年齡是指法律規定的男女雙方可以結婚的最低年齡,也就是說,男女雙方不到這個年齡就不能結婚,只有達到或高于這個年齡才能結婚。
只要結婚的任何一方當事人達不到結婚年齡,婚姻就是無效的。
律師提醒
對男女當事人在有關部門確認其婚姻是否有效時仍未達到法定結婚年齡的婚姻,確認為無效婚姻。如果男女雙方在結婚時的實際年齡低于法定結婚年齡,但當事人或利害關系人申請確認婚姻無效,或有關部門要確認其婚姻無效時,男女雙方當事人已達到法定結婚年齡的,不能確認其婚姻為無效婚姻。簡言之,對未達到法定結婚年齡的婚姻,應當在男女當事人未達到法定結婚年齡屆至前提出或確認其婚姻無效。
《婚姻法司法解釋(一)》第8條規定,當事人依據《婚姻法》第10條規定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婚姻無效的,申請時,法定的無效婚姻情形已經消失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典型案例4
未達到法定結婚年齡結婚,要求宣告婚姻無效被駁回
大慶與小紅戀愛后就開始同居,后小紅懷孕。當他們準備結婚時才發現存在問題,雖然大慶已經24歲,但小紅卻只有17歲,于是小紅的家人通過修改戶口,將小紅的年齡改為20歲,大慶與小紅領取了結婚證。但結婚4年后,由于大慶在外面通過承包工程發了財,在外面有了情人,大慶于是向法院提起訴訟,以結婚時小紅沒有達到法定結婚年齡為由,要求宣告婚姻無效。法院經過審理后認為,雖然大慶和小紅結婚時,小紅沒有達到法定結婚年齡,但提起訴訟時,小紅已經年滿21周歲,已經達到了法定結婚年齡,根據《婚姻法司法解釋(一)》第8條規定,當事人依據《婚姻法》第10條規定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婚姻無效的,申請時,法定的無效婚姻情形已經消失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因此,法院判決駁回大慶宣告婚姻無效的申請。
◎◎律師點評
對于結婚時沒有達到法定結婚年齡,如果要求宣告婚姻無效時,婚姻關系的雙方當事人均已經達到了法定結婚年齡,那么婚姻關系仍然是有效的。不能以結婚時沒有達到法定結婚年齡為由而判決婚姻無效。
在本案中,小紅雖然結婚時沒有達到法定結婚年齡,但是大慶要求宣告婚姻無效時,小紅已經達到了法定結婚年齡,因此婚姻是有效的。
律師提醒
上述四種情形,屬于婚姻無效的情形,一旦婚姻被確認為無效,對當事人來說,將面臨巨大的風險。婚姻被宣布無效,會產生如下法律后果:
一、當事人所締結的婚姻依法宣告無效,當事人之間不產生配偶身份,不具有夫妻的權利和義務
根據《婚姻法司法解釋(一)》第9條第1款的規定,人民法院審理宣告婚姻無效案件,對婚姻效力的審理不適用調解,應當依法作出判決;有關婚姻效力的判決一經作出,即發生法律效力。
二、財產問題的處理
婚姻關系被確認無效之后,所引發的財產關系比較復雜,現做如下分析:
(1)因重婚導致婚姻無效所產生的財產關系的處理
因重婚導致的婚姻無效和其他類型所導致的無效存在很大的區別,因為因重婚所導致的婚姻無效,在財產的處理上會影響到合法夫妻關系一方的合法財產權益,故在處理時應首先注意保護婚姻關系當事人的合法財產權益,為此,《婚姻法》第12條規定,對重婚導致的婚姻無效的財產處理,不得侵害合法婚姻當事人的財產權益。《婚姻法司法解釋(一)》第16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重婚導致的無效婚姻案件時,涉及財產處理的,應當準許合法婚姻當事人作為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參加訴訟。以上規定均為保護合法夫妻關系一方的合法財產權益。同時對原有配偶而重婚的一方,不得以協議或遺贈的方式將財產轉移給另一方,已達成協議的,應當確認為無效。
(2)其他原因導致婚姻關系無效的財產關系處理
由于無效婚姻自始無效,當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權利和義務關系。故當事人之間就形成了同居關系,依《婚姻法》的規定,同居期間所得的財產,由當事人協議處理;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根據照顧無過錯方的原則判決。同時《婚姻法司法解釋(一)》第15條規定,被宣告無效或被撤銷的婚姻,當事人同居期間所得的財產,按共同共有處理。但有證據證明為當事人一方所有的除外。該規定明確了其他原因所導致的婚姻無效的財產處理方式。但是一方在共同生活期間患有嚴重疾病未治愈的,分割財產時,應予以適當照顧,或者由另一方給予一次性的經濟幫助。
需要注意的是,根據《婚姻法司法解釋(一)》第9條第2款的規定,涉及財產分割和子女撫養的,可以調解。調解達成協議的,另行制作調解書。對財產分割和子女撫養問題的判決不服的,當事人可以上訴。
三、子女問題的處理
盡管婚姻關系被確認無效,但是依據《婚姻法》第25條的規定,非婚生子女享有與婚生子女同等的權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視。不直接撫養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生母,應當負擔子女的生活費和教育費,直至子女能獨立生活為止。據此,雖然婚姻關系被確認無效,但并不會對父母和子女關系造成影響,關于孩子的撫養權、撫養費、探視權、繼承等都依據《婚姻法》及其他相關法律的規定進行處理。
四、一方不具有繼承另一方財產的資格
如果是夫妻關系,一方死亡時,另一方有權繼承死亡一方的財產。但如果婚姻被宣告無效,一方死亡后,另一方無權繼承死亡一方的財產。這對當事人來說,具有極大的風險。
因此,為了避免風險,一旦發現存在婚姻無效的情形,應當及早提出申請,要求宣告婚姻無效,避免更大的風險出現。當然,并不是任何人都有權申請宣告婚姻無效。
有權申請宣告婚姻無效的申請人為:
(1)當事人。
當事人是指婚姻關系中的任何一方。如果婚姻存在無效情形的話,他們作為婚姻關系的當事人當然有權利申請宣告自己的婚姻無效。
(2)以重婚為由申請宣告婚姻無效的,為當事人的近親屬及基層組織。
關于什么是近親屬,在民法、刑法和行政法上界定有所不同。
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刑事訴訟中的近親屬包括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
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規定,行政訴訟中的近親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和其他具有扶養、贍養關系的親屬。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2條規定,《民法通則》中規定的近親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
在重婚案件中,近親屬以民法上的界定為準,即近親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
(3)以未達到法定婚齡為由申請宣告婚姻無效的,為未達法定婚齡者的近親屬。
需要強調的是,以這個理由宣告婚姻無效的近親屬,必須是未達到法定婚齡者的近親屬,而達到法定婚齡者的近親屬無權提出申請。這是因為,達到法定婚齡的一方當事人可以自己作出判斷。如果雙方都沒達到法定婚齡,雙方的近親屬都有權提出申請。
(4)以有禁止結婚的親屬關系為由申請宣告婚姻無效的,為當事人的近親屬。
如果是直系血親或者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那么雙方的近親屬都有權提出申請,要求宣告婚姻無效。
(5)以婚前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為由申請宣告婚姻無效的,為與患病者共同生活的近親屬。
與患者共同生活的近親屬指的是與患者共同生活的婚姻雙方當事人的近親屬,只要與患者共同生活的婚姻當事人任何一方的近親屬,都有權申請婚姻無效,不與患者一起生活的近親屬無權提出申請。雖然與患病者共同生活但不屬于婚姻雙方的近親屬的,也無權提出宣告婚姻無效的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