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民政部行政復議與行政應訴辦法

(19991223日 民發〔1999〕123)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防止和糾正違法或者不當的行政行為,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保障和監督民政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結合民政部行政工作的實際情況,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民政部受理行政復議申請和組織審理行政復議案件,作出行政復議決定以及行政應訴工作,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 紀檢、監察、審計、信訪等機構根據有關規定受理的案件或者申訴,不適用本辦法。

第二章 行政復議范圍

第四條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對下列具體行政行為不服可以向民政部申請行政復議:

(一)對民政部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

(二)對民政部與其他行政機關以共同名義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

(三)對法律、法規授權的,由民政部直接主管的組織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

(四)對省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

(五)法律、法規規定可以向民政部申請行政復議的其他具體行政行為。

第五條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申請行政復議時,可以同時提出對該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的規定的審查申請。

第三章 行政復議申請與受理

第六條 民政部法規辦公室具體辦理行政復議與行政應訴事項,其主要職責是:

(一)審查行政復議申請;

(二)向有關單位和有關人員調查取證、查閱文件和資料;

(三)組織審理行政復議案件;

(四)擬訂行政復議決定,制定行政復議決定書;

(五)受部長委托出庭應訴,并具體辦理行政應訴有關事宜;

(六)組織行政復議和行政應訴工作人員培訓;

(七)對民政系統的行政復議和行政應訴案件進行調查研究、統計分析。

第七條 各司(局)協助法規辦公室具體辦理主管業務范圍內的行政復議和行政應訴有關事項,主要職責是:

(一)對民政部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提起的行政復議案件,相關業務司(局)應當自收到行政復議申請書副本之日起10日內,向法規辦公室提交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有關材料和證據,并提出答辯書;

(二)各司(局)負責審查屬于本部門主管業務范圍內的行政復議申請,并在2日內向法規辦公室提出是否受理的初步意見;

(三)各司(局)負責審理屬于本部門主管業務范圍內的行政復議案件,并提出行政復議初審意見書;

(四)因民政部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而引起的行政訴訟案件和經行政復議予以維持而申請人不服引起的行政訴訟案件的應訴工作,相關業務司(局)有關人員作為民政部訴訟代理人出庭應訴。

第八條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向民政部申請行政復議,應當自知道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60日內提出,但是法律規定的申請期限超過60日的除外。

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當理由耽誤法定申請期限的,申請期限自障礙消除之日起繼續計算。

第九條 當事人口頭申請行政復議,法規辦公室應當制作行政復議申請筆錄,申請人確認無誤后,應當在筆錄上簽名或者蓋章。

第十條 民政部應當自收到行政復議申請之日起5日內,對行政復議申請進行審查,決定是否受理。

第十一條 行政復議申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受理,并制作《行政復議不予受理決定書》送達申請人,《行政復議不予受理決定書》應當載明不予受理的理由。

(一)行政復議申請超過法定申請期限,無正當理由的;

(二)沒有明確的被申請人的;

(三)沒有具體的行政復議請求和事實根據的;

(四)不屬于申請行政復議范圍的;

(五)不屬于民政部受理的;

(六)申請人已經向人民法院起訴,人民法院已經受理的;

(七)申請人已經向其他有權受理的行政機關申請行政復議的。

對于前款第(四)項不予受理的,應當告知申請人到有關機關申訴;對于前款第(五)項不予受理的,應當告知申請人到有權受理的行政機關申請復議。

第四章 行政復議審理與決定

第十二條 行政復議原則上采用書面審查的辦法。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規辦公室可以決定采取其他方式審理行政復議案件:

(一)主要事實不清,當事人雙方爭議較大的;

(二)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要求到民政部當面說明問題或者情況的;

(三)案情重大、影響面廣或者書面行政復議不能有效解決行政糾紛的其他情形。

第十三條 民政部應當自受理之日起7日內將行政復議申請書副本或者行政復議申請筆錄復印件發送被申請人。被申請人應當自收到申請書副本或者申請筆錄復印件之日起10日內,向民政部提交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有關證據、依據和其他有關材料,并提出答辯書。逾期不答辯的,不影響行政復議。

第十四條 答辯書應當載明下列內容:

(一)被申請人的名稱、地址,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職務;

(二)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事實依據及有關的證據材料;

(三)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的法律、法規、規章和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

(四)作出答辯的日期。

答辯書應當加蓋被申請人的印章。

第十五條 對被申請人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應當審查以下內容:

(一)是否超越或者濫用職權;

(二)所認定的事實是否清楚,證據是否確鑿;

(三)適用的依據是否正確;

(四)程序是否合法;

(五)內容是否適當。

第十六條 申請人同時提出對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的規定進行審查的,應當審查規定的內容是否與法律、法規相抵觸。

對該規定民政部有權處理的,應當在30日內處理;無權處理的,應當在7日內按法定程序轉送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處理。處理期間,中止對具體行政行為的審查。

第十七條 法規辦公室應當認真審查行政復議材料,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進行實地調查:

(一)案情比較復雜,影響較大的;

(二)證據與當事人陳述有較大差異的;

(三)可能引起行政訴訟的。

第十八條 行政復議人員進行調查時,應當制作調查筆錄,經被調查人確認無誤后,由被調查人、調查人簽名或者蓋章。

第十九條 行政復議決定作出以前,申請人撤回行政復議申請,經說明理由,民政部記錄在案,可以撤回。

第二十條 申請人在申請行政復議時一并提出行政賠償請求的,經審理決定給予當事人賠償的,賠償費用由民政部行政經費列支。

第二十一條 行政復議決定書由部長簽發;重大、復雜的行政復議案件或者經行政復議擬撤銷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的規定的案件,行政復議決定應當經部務會議或者部長辦公會議討論通過。

第五章 行政應訴

第二十二條 民政部行政訴訟代理人由法規辦公室或者有關司(局)推薦,報部長決定。

法規辦公室根據部長的決定,為訴訟代理人辦理授權委托書。

第二十三條 對民政部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直接引起的行政訴訟,相關司(局)應當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5日內擬出答辯書,連同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有關證據和材料送法規辦公室,經審核后,報部長簽發。

第二十四條 對民政部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經行政復議維持原具體行政行為引起的行政訴訟,適用第二十三條。

第二十五條 對申請人提出的行政復議申請,民政部經行政復議改變或者撤銷原具體行政行為,當事人不服又引起的行政訴訟,由法規辦公室起草答辯書,報部長簽發。

第二十六條 法規辦公室應當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10日內,將答辯書和有關材料或證據提交人民法院。

第六章 附 則

第二十七條 民政部送達行政復議決定書,可以直接送交受送達人,也可以委托受送達人所在地的民政部門或者其他組織代為送達,或者郵寄送達。

第二十八條 行政復議案件審理完畢,法規辦公室應當將案件文書立卷歸檔。

第二十九條 民政部法規辦公室工作人員在行政復議活動中,徇私舞弊或者有其他瀆職、失職行為的,根據情節輕重,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各司(局)有關人員不按本辦法規定的期限提出行政復議是否受理意見、提交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有關材料和證據,并提出答辯書的,根據情節輕重,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三十條 民政部受理行政復議申請,不得向申請人收取任何費用。

民政部行政復議與行政應訴活動所需經費,由民政部行政經費列支。

第三十一條 本辦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一:民政部行政復議文書格式及使用說明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明確規定了在行政復議工作中使用三種法律文書,即:行政復議申請筆錄、行政復議不予受理決定書、行政復議決定書。為了進一步規范我部的行政復議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和《民政部行政復議與行政應訴辦法》的規定,對上述三種行政復議文書的格式和使用作如下規定:

(一)行政復議申請筆錄

本復議文書是我部行政復議工作人員記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口頭向我部申請行政復議的法律文書,分為公民口頭行政復議申請筆錄和法人、其他組織口頭行政復議申請筆錄兩種。它主要由復議參加人的基本情況、案由、復議請求、事實與理由、簽字(蓋章)和附項等部分組成。

1.復議參加人的基本情況。應當記錄申請人的姓名、性別、年齡、職業、住址、聯系電話、通訊地址(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地址、郵編,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電話);被申請人的名稱、地址。

2.案由。應當記錄申請人申請復議的具體行政行為的內容和作出日期。

3.復議請求。應當記錄申請人申請復議的明確要求,是要求變更、撤銷被申請人的具體行政行為,還是要求被申請人在一定期限內履行法定職責。

4.事實與理由。應當記錄申請人敘述的全部案件事實、證明所述事實的各種證據及申請人認為被復議具體行政行為違法或者不當的事實和法律依據。

5.簽字(蓋章)。應當由申請人親自簽字(蓋章)并書寫簽字日期。

6.附項。應當記錄申請人向我部提供的有關材料的名稱及份數。

此外,記錄人應當寫明記錄的時間、地點并簽名。

本文書一式兩份,一份送被申請人,一份存檔。

(二)行政復議不予受理決定書

本復議文書是我部在接到申請人的復議申請后,經審查認為申請不符合法定條件,依法決定不予受理所使用的法律文書,由抬頭、案由、理由、決定、落款五部分組成。

1.抬頭,即申請人的姓名(名稱)。

2.案由,即“申請人不服被申請人作出的何種具體行政行為的復議申請”。

3.理由,應當按照《民政部行政復議與行政應訴辦法》第十一條的規定,寫明不予受理的理由。

4.決定,即“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第幾條第幾款的規定,決定不予受理。”

5.落款。應當寫明作出不予受理決定的日期并加蓋我部印章。

本文書一式三份,一份送申請人,一份送被申請人,一份存檔。

(三)行政復議決定書

本復議文書是我部受理行政復議案件后,經過審理,根據事實和法律對被復議的具體行政行為作出處理所使用的法律文書,由七部分組成:

1.復議參加人的基本情況。應當寫明申請人的姓名、性別、年齡、職業、住址(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被申請人的名稱、地址,法定代表人姓名、職務。有代理人和第三人參加的,應分別寫明。

2.申請復議的請求和理由。應當寫明申請復議的時間,被復議的具體行政行為的內容和定出日期,并簡要寫明申請人根據何種理由提出何種請求。

3.認定的事實。應當寫明我部經過審理認定的案件事實情況,做到認定事實確鑿、全面,證據確實、充分,重點突出。

4.對被復議具體行政行為的分析。應當在認定事實的基礎上,根據有關法律規定,對被復議具體行政行為作出全面分析,明確指出其是否違法。

5.復議結論。應當寫明我部對被復議具體行政行為作出的明確結論及其法律依據。

6.告知權利。除法律規定為終局的復議決定外,應當向申請人告知如不服本復議決定享有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或者向國務院申請最終裁決的權利。

7.落款。應當寫明作出復議決定的日期并加蓋我部印章。

本文書一式三份,一份送申請人,一份送被申請人,一份存檔。

附件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行政復議申請筆錄(公民)

附件三: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行政復議申請筆錄

附件四: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行政復議不予受理決定書

附件五: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行政復議決定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彭阳县| 湖北省| 博野县| 龙胜| 江山市| 通河县| 淄博市| 肇州县| 霍山县| 巨鹿县| 墨竹工卡县| 固镇县| 潍坊市| 虹口区| 和平区| 荣昌县| 满城县| 华坪县| 山西省| 墨竹工卡县| 上林县| 潢川县| 遵化市| 望城县| 谷城县| 锦屏县| 卢氏县| 磐石市| 凤山市| 长汀县| 海南省| 历史| 新巴尔虎左旗| 崇礼县| 白山市| 东平县| 临洮县| 富平县| 黄浦区| 海城市| 岚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