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才是清朝8:西后垂簾
- 鹿鼎公子
- 1304字
- 2019-09-30 12:43:55
軍機處大換血
慈安太后去世后,恭親王奕更加孤掌難鳴。
長期的政治斗爭已經挫傷了奕的銳氣,這正是慈禧希望看到的。隨著光緒一天天地長大,如果奕仍然野心不死,力挺光緒反對自己,那還真是不好招架。幸運的是,奕這頭昔日的老虎已經變成了病貓,那么,事態的發展應該可以處于自己的掌控之中。
根據清朝的祖制,小皇帝到了十四歲就應該親政了,這是自順治以來便一直沿襲的規矩。慈禧第一個打破這個規矩,延長了同治親政的時間,當然慈禧有很多借口,說同治這個孩子頑劣不堪、朽木難雕等等。
光緒馬上就到十四歲了,慈禧又會找什么樣的借口阻止他親政呢?
這次,慈禧什么借口也沒找,閉口不提皇帝親政的事。大臣們早已窺破慈禧的心理,也沒人敢提此事。曾經犀利的恭親王這時候也一副與世沉浮的樣子,不敢跟慈禧作對。就這樣,光緒的十四歲就這么平靜地過去了。
光緒九年(1883年),法國入侵越南,同時用武力威脅清政府,要求清廷答應他們的條件。全國上下籠罩在戰爭的陰云里,朝野上下又開始了主戰主和的討論。李鴻藻、左宗棠等人主張一戰較高低,認為法國侵吞越南的真實目的是以越南為跳板,進一步入侵中國。主和派的代表李鴻章則認為法國軍事力量遠勝清軍,如果開戰的話,得不償失,請求奕跟法國和談。李鴻章還說實在要打的話也只能采取游擊戰,派遣軍隊入越南伏擊法軍,千萬不能跟他們正面對碰。
面對這兩種態度,慈禧也沒有定見,她很清楚自己玩弄權術很高明,但一到軍國大事就是外行了。所以,慈禧讓李鴻章全權處理此事。慈禧的態度不明朗,奕的態度也很模糊。
奕這種模棱兩可的態度讓大臣們很不解,危急關頭,當斷不斷最是失策。但我們也不能苛責奕,曾經那個意氣風發的恭親王早已死在慈禧的手中了,現在的恭親王心如死灰。他知道不管自己怎么做,也不管是做好做壞,最后都不會有好果子吃。
奕很清楚,自己是慈禧的眼中釘,功勞越大,死得越快。眼看光緒親政的問題一天比一天近,如果光緒真的親政,肯定重用自己。但慈禧是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的,在光緒完全親政之前,慈禧一定會在政治上擊垮自己。
奕只是不想再做冤大頭了。
奕之所以不敢輕易表態是因為他被整怕了,即使要表態他也要先揣摩好慈禧的意思。剛開始的時候,慈禧偏向李鴻章的看法,認為最好是主和。奕就跟著說:“最好不要輕啟戰端?!焙髞恚瑖鴥戎鲬鸬穆曇粼絹碓礁?,慈禧受這種熱情感染,忽然從鴿派變成了鷹派。奕揣摩到慈禧的意思,也說:“可以打?!?/p>
奕這種騎墻的態度引起了許多大臣的不滿,慈禧似乎也對他很憤怒。奕感覺到了這點,又百般討好慈禧,在慈禧的大壽上大花心思。
慈禧心想,你以為討好我就可以逃過這一劫?
1884年,中法戰爭開打了,清軍果真不堪一擊,在越南前線節節敗退。慈禧立即拿這個當借口,將失敗的責任推到奕的頭上,并和醇親王奕一起草擬了罷免奕軍機大臣等職的上諭。
軍機處基本上都是奕的親信,如果慈禧只罷免奕一個人,還不能說明她手段狠辣,慈禧居然將所有軍機大臣都罷免了。新的軍機處人員全是慈禧的人馬,短短的幾天,慈禧就把這個帝國的中樞機構完全變成自己的后花園。
這次政府機構大改組又被稱為甲申朝變,這是非常重要的一次朝變,因為從此以后,大清國就是慈禧一個人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