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犯罪心理側寫4:用犯罪心理學解讀微行為
- 高文珍
- 1031字
- 2019-10-11 17:40:10
眼睛里的“心靈密碼”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蘊藏著豐富的非語言行為。毫不夸張地說,我們任何復雜的情緒都會從眼睛中透露出來,經驗豐富的微表情專家也常常能夠從眼睛這扇窗戶中迅速讀懂對方真實的想法。
當我們受到外界的刺激而不知所措時,眼睛就會睜大,瞳孔也隨之增大并反復收縮。這種刺激可能是看到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或人,也可能是感到恐懼、憤怒或者痛苦,在日常生活中極為常見。比如,當我們看到自己喜歡的美食、心儀的對象時,瞳孔就會放大,發出異樣的光芒以表達內心深處的喜悅之情,一些相親男女常常通過觀察瞳孔的大小來判斷對方對自己有沒有感覺。有的人喜歡捉弄朋友,會偷偷藏起來等對方走過來再突然跳到他面前,對方受到驚嚇以后就會出現張大嘴巴、瞪大眼睛的表現,而此時的瞳孔大小也能真實地反映對方受驚嚇的程度。
當然,既然有瞳孔放大的情緒反應,當然也會有瞳孔縮小的情緒狀態。一般來講,瞳孔縮小代表當事者消極的情緒反應,比如疲倦、煩惱、厭煩等。當我們在交談過程中,發現對方無精打采、眼睛瞇起、瞳孔縮小的時候,或許就該考慮換個話題或起身告辭了。不過,這些都屬于比較細小的表情變化,需要我們給予關注,花費精力去仔細觀察。
犯罪心理側寫師經常接觸復雜的案件,需要從側面判斷出大量有價值的信息來揣摩或感知被調查者的情感或真實意圖。于是,能夠為辦案提供重要線索及突破口的眼睛,就成了他們重點觀察與研究的對象。犯罪心理側寫師常常會從嫌疑人的眼睛變化中尋找想要的答案,并解讀其中的重要信息。
我們不僅可以通過觀察瞳孔的狀態來洞察對方的情緒變化,還可以通過眨眼的頻率來探知對方心理。正常情況下,人的眨眼頻率是每分鐘15~20次。而一個人在緊張的情況下,眨眼的頻率就會明顯增加。通過觀察各國風云人物及政要名流的公眾視頻,我們可以發現,當一個人處在順風順水的環境中時,其每分鐘眨眼的次數一定要比自己陷入困境的時候少。
也有人會有意識地增大自己眨眼的間隔,用目不轉睛地凝視來提高自己的氣勢,這是出于一種想要壓倒對方、給對方造成極大心理壓力的動機。當我們對某人的行為感到憤怒而又不便發作的時候,通常也會眼睛一眨不眨地緊盯對方,以此來表達自己的不悅,威懾對方。
眼睛流露的信息是如此豐富多彩,一旦學會眼觀六路,掌握了通過他人眼睛的變化而洞察其內心起伏的本領,就如同手中握住了一把打開對方心扉的鑰匙,幫助我們及時破解對方眼睛里的“心靈密碼”,不動聲色地獲取更多重要的信息。由此,就可以更好地促進雙方的交流與溝通,提高我們在社交時溝通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