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行政訴訟法疑難問題解析與實務指引
- 程琥等
- 537字
- 2021-09-18 17:50:04
第四章 當事人主體資格的確定
行政訴訟當事人制度,是行政訴訟核心問題之一,屬于行政訴訟制度基本框架的范疇。在憲法視野和行政法框架下,行政訴訟提供了公民權利制約行政權力的一個基本平臺。行政法治的本質,是行政權力必須置于監督之下,不受監督的權力必然導致濫用;公民權利的本質,是凡權利受到權力的侵害必有救濟,無救濟則無權利。在我國行政訴訟體系下,當事人制度正是諸多確立公民救濟權利限度的要素之一,直接決定公民的權利能否進入訴訟程序尋求救濟。因此,當事人制度一直是行政訴訟理論和實務討論的熱點問題,也是困擾行政審判實踐的難點問題,制度也經歷了幾番變革。新《行政訴訟法》的修訂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解釋》(以下簡稱《行訴解釋》)的頒布,對當事人制度進行了新的定位,既總結固化了司法實踐中的許多共識,促進了當事人制度的躍升,又厘清了過去存在的許多模糊認識,在新法實施中取得了較為積極的效果。當然,新《行政訴訟法》規定的當事人制度,在實踐中也還有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如對利害關系的把握限度,對行政主體多元化的認可程度,對第三人的權利義務確定,等等問題。本書立足于新行政訴訟對當事人制度的發展,結合司法審判實務,對當事人制度的有關問題做一個簡單的梳理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