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察文化與文化育警
- 程婧
- 1841字
- 2019-10-18 17:59:00
三、注重“理性”思維,理論之樹常青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有能動的反作用?;诖?,理論來源于實踐,理論指導著實踐。而新時期警察文化工作的實踐產生和升華了公安理論,但更需要公安理論的指導和牽引。警察文化工作的轉變也體現于此,正在從先驗型的思維方式向理性型的思維方式進行轉變,這不僅體現了公安工作和警察文化工作的實際需要,更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標志和社會文明進步的必然要求。當前警察文化工作所需要的理論指導主要呈現為以下兩個特點:一是牽引性。人類思維世界的創造和社會文化的發展,必然改變著社會生活發展的取向和選擇。公安工作和警察文化工作作為社會生活的一部分,也必然隨著社會文化和社會意識的發展變化而呈現不同的取向和選擇,并且由于科學技術和社會管理理念的進步,公安工作急需先進的理論和思想來進行牽引和指引。二是推動性。當前世界各國都在主動積極地探索新時期的警務革命和警務革新,其中也不乏真知灼見和有效理論。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著公安工作和警察文化工作的前進和變革。特別是當代科學技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使警務活動領域出現了許多前所未有的新情況、新事物,這就給我們的經驗性思維方式帶來了新的挑戰。所謂經驗性思維方式,是指從自己或他人的經驗出發,全然不顧時刻變化著的客觀情況,不去積極探求事物發展的內在規律,僅僅憑借既有的先驗經驗來作為參照坐標的一種僵化的思維方法。其突出的特征就是簡單類比、簡單模仿、簡單照搬。運用這種思維方式的人,往往在頭腦中產生先入為主的偏見,拒絕接受新事物,影響對事物本質和規律的認識,導致思維的局限性、表象性和凝固性,導致決策的主觀性、片面性和守舊性。從警察文化工作創新上來看,公安隊伍規模偏大,一個重要原因是陷入了“人力等同于戰斗力、數量等同于質量”的經驗思維誤區;警械配備裝備落后,更新換代意識不強,一個重要原因是存在過于依賴精神力量制勝的思維誤區,等等。可見,如果囿于經驗思維,就會使我們的思維在封閉的視野里兜圈子,可能削弱警察文化工作創新的生機和活力。
理性的思維方式,指運用系統思維和整體框架去詮釋和探尋事物發展的基本規律和內在本質的一種有效的思維方式。在此意義上,理性思維的特點表現為全面系統性、自覺能動性、一般規律性和抽象間接性等幾個方面。在當前的警察文化工作中,我們要實現從先驗型思維方式向理性思維方式的有效轉變,就要做到以下三點:一是要能夠突破先驗思維的束縛。先在的經驗呈現在書本等文化傳播載體上,似乎總是以真理的形式存在,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大家對先驗經驗的感受和判斷,甚至有時將其作為唯一真理去認同和解讀,這就陷入了“絕對真理”的泥潭。事實上,我們要清醒地看到,先驗經驗是前人實踐的總結,是他人經驗的總結,這是一定時代和背景的產物,既有著必然性,又擁有一定的偶然性和個性化的特征。我們如果套用已有經驗,特別是在面對新時期的新問題和新挑戰時,有時就會出現“水土不服”的現實困境。所以,就要求我們要勇于突破傳統的先驗思維定式,敢于探索,敢于試水,敢于創新理論。二是要突破“唯技術論”的束縛。由于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進步,現代警務活動體現為裝備精良、科技先進、信息優越等諸多優勢。這些優勢無疑對警務現代化帶來了極大的推動作用,但是有時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唯技術論”的束縛之中。這某種程度上是對現代發達技術的一種誤讀。而事實上,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后期開始,世界就已經進入了新的警務革命時期,就逐漸探索和構建了新時期的現代警務理論體系,并且指導著警務實戰。革命導師列寧早就說過,“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1]公安工作也是這樣,先進的理論指導出先進的實踐。我們要積極破除“唯技術論”的束縛,主動尋求和接受先進理論的指導,創造出有戰斗力的公安實戰。三是要突破“以不變應萬變”的束縛。自現代警務活動以來,經由人民警察的長期的實踐,我們的公安工作者總結了一整套適合我國國情的警察文化工作理論體系。這套理論首先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和重要的理論優勢。但是這些理論也不是一成不變的,特別是現代社會日新月異,很多理念和思想的發展非常迅速,我們的警察文化工作理論也是這樣,也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隨著時代的進步而進步。我們要勇于進行理論創新,勇于將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去,接受實踐的檢驗并進行理論的升華和提升。創造出新的理論、新的思想來推動警察文化工作,進而通過做好警察文化工作來增強公安戰斗力。
[1] 列寧:《列寧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0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