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流動人口子女教育存在的現實困境

盡管中央政府已經要求流入地政府負責解決外來人口子女的教育問題,讓公辦學校發揮主導作用,但是,公辦學校所起到的主導作用仍然有限,各地嚴格的入學條件與程序也給農村流動人員設置了各種障礙,流動兒童在流入地公立中小學接受義務教育還存在諸多困難。

一些城市出臺相關法律法規,要求他們到流出地鄉鎮政府開具家里無監護人而同意外出借讀的證明,憑務工證、暫住證和計劃生育證明到流入地街道辦或鄉鎮政府提出申請,證明齊全之后經過批準才能到指定的公辦學校辦理孩子的入學手續。這些制度和規定看似合理,而客觀上辦理這些手續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辦理過程中的不確定性也導致進城務工人員的子女較少選擇這樣的“正規”方式解決子女的教育問題。

在這種情況下,為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提供替代性教育的機構就開始出現,有的稱為棚戶學校,有的稱為民工子弟小學或者打工子弟學校。這些學校中符合國家辦學要求的為數很少,且以小學為主。

打工子弟學校最早出現在20世紀90年代初,進入90年代后期發展非常快,是農村流動人口子女面臨教育困難得不到解決后產生的,有著收費低、自由入學和退學、不會受到歧視等特點。這類學校多數設施簡陋,缺少必要的辦學條件,教學不規范,大多從流出地聘請教師,使用原籍教材,并按流出地的辦學體制進行辦學或設教學點,其教學質量也不是很高。在各大城市,打工子弟學校呈快速增長勢頭,不但學校數量增加很快,而且學校規模也在快速擴張。但是,這些學校一直沒有得到正式制度的接納和承認,一直在非法狀態下生存和發展,經常受到各種清理、整頓和強行拆散、取締,隨父母遷徙的適齡兒童接受義務教育的狀況仍不容樂觀。

另外,由于流動人口子女在流入地接受義務教育受到種種政策上和費用負擔上的限制,有一部分流動人口子女在流出地接受義務教育,但由于遠離父母,這些孩子學習成績不理想,甚至選擇失學、輟學,這成為新型城鎮化帶來的負面影響之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宁市| 淳安县| 黎川县| 安康市| 庐江县| 韶关市| 南木林县| 新邵县| 铅山县| 丁青县| 刚察县| 林州市| 黔南| 芮城县| 秦安县| 彝良县| 嘉荫县| 鞍山市| 犍为县| 怀宁县| 通江县| 山西省| 水城县| 锦州市| 稷山县| 长治县| 绵竹市| 淳安县| 昌邑市| 安龙县| 嘉荫县| 五寨县| 邹城市| 蒙山县| 桑植县| 连州市| 宁波市| 佛坪县| 余干县| 安图县| 隆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