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魔咒與契機:中國經濟新坐標作者名: 黃衛平 丁凱 賴明明等本章字數: 742字更新時間: 2019-10-31 20:34:53
02 不確定的國際經濟前景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全球經濟步入曲折性與脆弱性并舉的復蘇軌道,不確定性和不平衡性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特征,各國政策相應地也在不斷調整。
2013年,世界經濟繼續處于政策刺激下的脆弱復蘇階段,總體形勢相對穩定,但增長速度緩慢,維持著“弱增長”格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為,2013年世界經濟僅增長2.9%,比上年放緩0.3個百分點,為金融危機后的最低水平(見表2-1);全球工業生產增長2.7%,比上年放緩0.6個百分點;全球貿易量增長2.7%,持續低迷;全球CPI(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3.2%,漲幅較上年回落0.1個百分點。2014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全球經濟增長率將上升至3.6%,增速比2013年約提高0.7個百分點,這一增長率被評判為踏上了“偏低的中期增長軌跡”(部分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具體增長情況參見表22及表2-3)。作為中國政府最高級別的經濟事務會議之一,2013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此做出了自己的判斷,認為當前“世界經濟已由危機前的快速發展期進入深度轉型調整期”。
表2-3 金磚國家及部分亞洲經濟體GDP同比增長率(%)

注:2013年第四季度和2013年年度數據為英國共識預測公司2013年12月份和2014年1月份預測結果。
資料來源:主要經濟體官方統計網站、英國共識預測公司。
表2-1 2009-2014年世界經濟增長趨勢(%)

注:2013年和2014年為預測值。
資料來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經濟展望》,2013年10月。
表2-2 七國集團GDP增長率(%)

注:除美國、日本外,2013年第四季度和2013年年度數據為英國共識預測公司2013年12月份和2014年1月份預測結果。
資料來源:主要經濟體官方統計網站、英國共識預測公司。
然而,受發達國家經濟聯盟的“再組合”、大國貨幣與財政政策的“再調整”、新興經濟體的集體困境、全球金融市場的持續波動、各國創新與增長動力的長期疲弱等因素影響,全球經濟發展所呈現出的不確定性持續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