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北漂”的辦學夢
- 趙生杰
- 933字
- 2019-11-07 18:18:00
找到第二個校址
按照打工子弟學校的常規,每到學期末的時候,就是在放假之前,一般都要向學生預收下學期的書費,這樣便于學校在假期里從新華書店按人數訂購課本。
預收書費是因為打工子弟學校里學生的流動性比較大,這學期在這里上學,下學期就不知轉到哪里去上學。有的甚至今天在這里上,明天就不一定還在不在。學校要根據預交書費的學生數,來大致確定從新華書店預訂多少冊課本。不預收書費,下一學期的課本就不知道預訂多少。多了浪費,少了不夠,都是麻煩事。
樹人學校在第一個校址被拆掉之前,也預收了書費。全校90多名學生,有近一半預交了書費。當時,我和家長們說,預交書費是自愿的,如果我在下學期開學之前,還沒找到新校址,辦不了學校,我保證如數退給家長。如果又找到新校址,重新開辦起來學校,孩子還照常上學。家長覺得我說的在理,都說行。
當時,我手里攥著幾十個孩子的書費,一個孩子60塊錢,40多個孩子,也就2000多塊錢。這不單單是錢的事情,這可是孩子們上學的全部希望,對于一個家庭來說,那可是一件大事!
擔著這份責任,就讓我必須重新找到辦學的場地。這60塊錢背后,是對我的信任!他們把書費給我,就是想讓我下學期接著辦學校,讓他們的孩子有學可上!這樣這些家長就能安心務工、經商、種菜。
2000年元旦之后,我就開始找新校址。找來找去,也沒找到。考慮到之前的學生都住在鄭常莊附近,找新校址還不能離太遠,要不孩子上學不方便。
眼看實在找不到地方,我就想放棄,不再想辦學校,打算退給家長們預交的書費。只是心里覺得有些對不起家長。
正在這時候,之前的房東張老板主動聯系我,說可以給我找一個地方,問我想不想租。一想到第一個校址突然被拆,我有些猶豫。但實在沒辦法,最后我還是答應他先看看地方再說。
張老板所說的地方,是鄭常莊第四小隊的一個院子。院子不大,方方正正的,北邊是一排平房,寬敞明亮,東邊有一排磚瓦結構的瓦房,很規矩,所有的房子看上去都非常堅固、美觀。

第二個校址
只是房子不多,只有三個房間可以做教室,但好在是獨立的一個小院,而且,離之前的學校就500米遠,很近。
我問張老板要多少錢租金,居然一年要5.5萬塊錢!最后,經過和他幾番討價還價,降到一年5萬租金。我租下了這個小院。這就是樹人學校的第二個校址,這樣在2000年春節一過就可以重新開學招生了。